分享

怎样学习《睡虎地秦简》?-4

 hwzhuwei 2023-08-05 发布于江苏
    《睡虎地秦简》中有一批简,其字形与《石鼓文》和《秦公簋/镈》类似,大部分字形无明显的横向取势,也无明显的纵向取势。其总体气息如谦谦君子,不疾不徐,举止合度且从容,更加接近古人的君子之风。典型的如《为吏之道》、《治獄程式》、《南郡太守腾文书》等篇,我们在临摹学习时,要一改之前的纵向取势,而以自然为上。

图片

    在临摹学习过程中,不宜照猫画虎。比如《治獄程式》中的“爰”字,其上部“爫”古人书写时,习惯写成像“日”字,但并非“日”字。所以我们在临摹学习时,需要去研究,而不宜照抄,目前绝大多数人都误将“爫”抄成了“日”,这是不对的。《治獄程式》中的“㕃”字,其下部并非简单的“开”,而是“幵”,读若“jiān”。“㕃”字读若“xī”,意为“倒地也”。此册中的“私”与现代的“和”字不宜混同,虽然“私”与“和”的右边快写时很接近,但还是要区分“厶”与“口”。

图片

   还有不少字,如“明”、“為”、“灋”、“智/知”、“民”、“吏”、“捽”、“懷”、“避”、“養”、“變”和“邪”等字还带有明显的篆意,属于篆书快写,但字法上还保留篆书的字法,不过对部分笔画进行了微调。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来判定“智”在古代可以作“知”,可以确认至少在秦国/代时,“智”和后世的“知”是同一个字。“智”和“知”分家的时代,约为西汉时期“古文改今文”之后。同样,我们在写篆书时,也宜遵循古人的认知,当写到“知”时,用“智”。怎样才能把秦简写得篆意充盈呢?那就需要学习大篆/金文,并且达到一定的高度,而不是简单的会“照抄”大篆/金文。如果缺乏大篆功底,那么写出来的秦简就容易俗,甚至像汉楷,国内有某名家其实写的是汉楷,却被误当作秦简,原因在于国内对秦简书法的认知深度和广度也不足所致。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不建议走他那样的老路,方向的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

图片

     同时,《睡虎地秦简》中有不少边笔字,甚至接近章草。如“之”、“避”、“如”、“不”等字,与汉简中的章草字形进行比对,以上字形很相似。“明”字右侧的“月”字很像大篆写法,草书中“明”字右侧的“月”的草法即来源于此。这一点,对于学习草书者,也有一定的启发,与其死记硬背草法,还不如学习一段时间大篆和秦简,或许对于记忆草法更加便捷,可惜国内尚未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下一期我们将解析秦简对草书的影响。
     小编附上临摹图片,单字宽度12cm,以博方家一咲。毛笔:定制纯羊毫毛笔,纸:三尺毛边(微店有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