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古镇老街行-2023年7月影像集(作者:Cynthia Shen)

 常熟老李jlr5mr 2023-08-06 发布于江苏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张江


张江镇(张江栅),旧名古桐里,此地最早的先民为吴姓,以治菜园为业,“吴家园地”曾名扬一方。据传因有百年梧桐树一株,故名“古桐里”。明代隆庆年间有姓张名江者,于此开典铺,筑栅以防盗贼,渐名张江栅。至清乾隆时,张江栅已有长数百米的东西街和横跨吕家浜的南北街和塘坊街,街面房子鳞次栉比,栅上居民逾千人。店铺、茶楼、酒肆等约200余家。张江栅也是浦东棉花主要集散地。
图片无人的老街
1949年,全镇有厂、棉布百货、烟酒杂货、饭店点心店、肉店、茶馆熟水(老虎灶)、理发店等一应俱全。70年代,张江栅老街逐渐冷落,老镇逐步成为居民居住地,各种商店向镇西新街和川北公路、张江路两侧发展。
图片徐阳中医

图片这栋隐蔽性太好了

众安桥、太平桥

1752年糖坊街口跨吕家浜上的众安桥建成。1775年张江栅南北街跨吕家浜之太平桥建成。1836年先后重修众安桥和太平桥。
图片众安桥
图片桥上“太平”二字

钱万隆酱园

1880年,奉、南、川三县著名士绅钱锦南与开牛肉庄的外号叫“牛肉老五”的人创办了钱万隆酱园。开张那天,由江浙两省总督亲颁青龙牌匾“官酱园”,三字招牌金碧辉煌。

图片钱万隆官酱园匾

1898年,钱锦南与“牛肉老五”散货后,“钱万隆”由上海磨坊街迁址张江栅塘坊街。在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下,钱万隆酱油成为浦东新区的知名品牌。老上海曾流传一佳对“一口香酥高桥饼,妙不可言钱万隆”。
图片钱万隆酿造厂

图片我去的时候 只剩下厂里的广玉兰了

张江邮电所

建国前,镇域内仅张江栅设有邮政代办所,在老街关帝庙对面。后改称张江邮电所,隶属当时川沙县邮电所管辖。在民国初期,上海邮政改向郊县开设邮路,雇本地人投递。50年代发展了川沙经唐墓桥到张江栅的水上邮路,由民船捎带。民船停航后,邮路撤销。自塘川线通车后又开发了公共汽车带运邮路。1973年张江邮电局从老街迁至川北公路。张江警察分局也曾设立于此。

图片邮电所
关帝庙

张江文化站始建于1958年下半年,地址在张江镇新西街8号,1965年迁至关帝庙内并开设图书阅览室。1973年建立张江文化站图书室。图书室分设图书外借和内部阅览,每天下午对外开放。1982年,张江图书馆被评为川沙县先进图书馆,程瑞昌多次被评为县先进图书管理员。

图片图片图片关帝庙

长元村曹家宅

长元村位于张江栅偏东南,1962年从新丰村划出,因辖区内有条颇具盛名的天然长园沟,故取名为长元村。曹家宅在长元村西南部,相传曹氏从山东曹县逃难至此。曹家宅小宅圈在长元村西部,曹杏楼从曹家宅分宅至此,宅四面环水,故名。曹协昌在长元村西北。清末曹氏于孙桥设立“协昌”轧花厂,故宅名曹协昌。

图片图片曹家宅

新娘子港

传说曾有一女因不满封建包办婚姻,成婚那天乘船去男家途中投河自尽,当地乡亲怜悯女子的不幸,为纪念此女的抗婚精神,就将女子投河的这条浜改称新娘子港。

图片新娘子桥

中心村

中心村位于张江中南部,村里曾有古刹一座,名为大圣寺,建于元至正年间。解放前香火旺盛,毁于文革,仅剩的六间厢房因建外环线而拆除。养正在中心村东北部,1901年,长人乡艾巷桥乡绅艾承禧、吴大本创办私立养正小学堂,乃是川沙县历史上第一所近代小学。

图片养正
艾家宅

艾家宅在中心村的西北部,道光年间成宅,宅因姓而名。川沙艾氏,初隶江西抚州。艾氏迁祖舟梩自江宁迁南京,后徙松江府城北艾家桥。其子艾昇复移居上海县三林塘。昇子艾芹又迁上海邑城艾家弄。其子艾洪举家搬迁至艾巷桥(今张江镇中心村)。此宅由艾氏家族第十四代祖先艾鑫建造。目前艾氏民宅内居住着艾氏第十八世孙艾民言、顾水娣夫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艾氏大宅 向雷锋同志学习 百年枣树
劳动村
吴家宅在乐安镇北,清初吴氏昆仲由皖南迁来,宅以姓名。看鸟浜在劳动村偏南部,咸丰年间成宅。相传吴氏祖先以鱼鹰捕鱼,舟泊港边,常有观看的人,故称“看鸟浜”。
图片看鸟浜
孙小桥
俗称桥头,镇跨黄龙港、新娘子港、横沔港,镇内有三座石桥,其中一座名为孙小桥,镇由此得名。清末民国初,孙小桥镇开始兴盛时期,镇西设有茶馆店、饭店、鱼行、铁店等。1959年,红光人民公社机关曾一度设在孙小桥镇,不久红光公社改名孙小桥公社。公社机关北迁陈水关桥,镇上商业网点渐向北移,孙小桥镇逐渐冷落。
图片孙小桥老街
环庆桥、孙小桥
环庆桥跨横沔港,康熙年间由周在天、黄周书、曹陟廷建。1856年曹步诗等重建。孙小桥亦由曹步诗、振帮等重修。70年代末改建水泥桥面。
图片在环庆桥上看老街
乐安镇
乐安镇,又名吴家嘴角、陈推官桥镇、陈水关镇、孙桥镇。元朝至正年间,有推官(典狱吏)陈明在此建桥,故称为陈推官桥。乾隆年间,又曾在陈推官桥设营汛驻防兵,把守水运交通,故亦称“陈水关桥”。1934年,当地乡绅孙氏创建鼎新织布厂,按孙姓,郡名为“乐安”。此地有三条河流(横沔港、三灶浜、殷家浜)交汇,形如嘴角,又因当时居住此地者大多为“吴姓”,由此又称“吴家嘴角”。80年代后成为孙桥镇机关所在地而称“孙桥镇”。

图片招牌上能看到镇名的更迭

乐安别墅
孙氏和张氏一样,是张江镇的两大镇姓之一。姓孙的名人里,有孙琢章、孙照明父子。孙琢章,乐安人,出身贫困,13岁起就在横沔镇北德糟坊当火工,14岁转到北蔡镇某百货店当学徒,不久又到上海“协祥”布店继续做生意。1912年创办了上海规模最大的绸缎庄“协大祥”,时与“信大祥”、“宝大祥”并称沪上三大祥,驰名中外。1930年因病去世,儿子承继父业,在上海南京路、大世界、八仙桥等地增设分店,成为上海滩绸缎行界巨子。
图片图片初版的乐安别墅在细节上和现在也有所不同

上海色织五厂

1933年,孙照明、孙心初从上海鼎新染织股份有限公司抽出一部分资金筹建新厂,初名上海鼎新染织二厂。后规模扩大,织布机增值120台,生产全毛哔叽、鼎新呢和花绒呢等10余个产品。1966年9月正式更名为上海色织五厂。
图片原鼎新染织二厂

唐镇

唐镇,原名唐墓桥镇。1622年唐姓人氏在曹家沟上建了一座石桥,因西岸有唐姓祖先墓地,故名唐墓桥,桥东首小镇因而得名唐墓桥镇。唐墓桥镇因1897年建成的露德圣母大教堂而闻名海内外。

图片街心花园
图片唐镇新街
露德圣母大教堂

露德圣母大教堂是上海最宏伟、壮观的教堂之一。19世纪末负责唐墓桥堂区的法国传教士玛利亚鄂劳德将其母亲去世时留下的一笔巨款赠予上海教区,倪怀伦主教将此款用于建造唐墓桥大堂。1895年4月6日开工,两年后竣工。因该堂仿照法国露德山大教堂式样而得名。后又建造了神甫楼和修女楼等设施(唐镇派出所原办公地点设在唐镇人民公社办公楼内即原神甫楼)。达义女子公学也创办于此,它是近代浦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教会女子学校。

图片露德圣母大教堂和旁边的达义女子公学

1915年,该堂南侧建筑假山一座,山洞中供圣母和圣女伯尔纳德像。露德圣母堂是继佘山圣母大教堂之后的第二个朝圣地。1988年7月,唐镇铸钢厂从露德圣母教堂内迁出至新厂房生产。后一年的7月,天主教上海教区和川沙县政府共商教堂修复事宜。

图片土生土长的唐镇居民

机口村

机口村因境内有一座本地区最早建立的电力灌溉站,俗称机口。村内原有俞公庙,文革期间庙内供奉的菩萨被毁,后作车木工场之用。机口村在唐镇是第一个建造农民新村,也是唯一建村级自来水厂的村,主要道路安装路灯也是第一家。90年代中期又建成了电话村。

图片图片机口村仅存的老房子

正和桥


建于明万历年间,南北跨沈沙港,原名张家店木桥,平板石桥,由里人张介娱发起,与孙大本、黄鹤翔等筹集资金。


图片正和桥
图片阿婆说以前经常看到孙家老爷经过

陶柒桥


陶柒桥,垒砌墩单孔石板桥,建于1929年10月,由费家宅两位姓费的里人发起,里人陶讓卿出资建造。此桥其实离唐镇地铁站出口很近,但被围起来了,所以出站并不能直接走到该桥。

图片陶柒桥

粪管改厕

80年代开始,由生产队安排专人倒洗马桶停止,农民重新使用小粪缸。为此各级组织引起重视,开始以自然宅村为单位,将粪缸集中管理,把在河浜边的小粪缸迁离河岸。

图片很少还能看到这种标语

东施家圣方济各堂

据黄炎培所编川沙县志记载,原堂建于1871年,由康治泰司铎建造。1901年由施庆云、丁仁庆教友发起重建,是年建成。文革时期被没收挪作它用。1993年教友发起修建圣堂,因教友增多圣堂并稍做扩充。现周围己动迁,只剩下孤伶废弃的教堂。据说待新教堂建成启用后,该堂会搬迁新址并被拆除。


图片教堂口有只巨犬 慎入!

图片拍摄:

斋卤味、泥水佬

来源:“三月的斋卤味”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