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着思路上路——读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三驾马车1966 2023-08-06 发布于河南

带着思考上路

——读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刘向军

1.“未选择的路”,这个标题改为“我选择的路”是否更好?全诗重点是在写哪一条路呢?

2.“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为什么是“黄色的树林”而不是“绿色的树林”呢?

3.“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久久”一词是否过重?有那么长的时间在人生的抉择路口处犹豫吗?

4.“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直到”这个词与上句“极目望去”相搭配吗?视线有一个由近及远的缓慢“行走”过程吗?改为“看到”是否更好?

5.“它芳草萋萋,十分幽寂”,这样的一条小路,为什么“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呢?

6.“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为什么在“落叶满地”这个时节才出发呢?

7.“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小路“十分幽寂”,难道大路也少有人来吗?“污染”这一词用得是否恰当?难道自己上路也是污染吗?

8.“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为什么“难以再回返”?不断地切换路线不就可以做到吗?

9.“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轻声叹息”这4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吗?作者为什么要“轻声叹息”呢?

10.“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作者对自己所选择的这条路是骄傲自豪呢,还是后悔遗憾呢?

11.“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如果选了另一条路的话不也是决定一生的道路吗?如果作者一生功名未就的话,又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12.“路”在全诗中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大路”和“小路”各可以做怎样的理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如何做出最佳的选择呢?

13.选择一条路重要,还是坚持走一条路重要?

2023.7.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