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泛黄褪色的老糖纸,能够见证那一段段历史和故事,烙印下了那些年代的特殊印记。那时,小小的糖纸也承担了政治宣传的任务。革命语录、八个样板戏等等,都一一跃然糖纸上。再次看到这些,就如同打开了一扇扇通向往昔岁月的窗户。  1967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说,主席在视察了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后,提出“要斗私,批修。”后来,这一口号被人们运用到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在开工或者开会之前都要喊一遍。甚至连在街上买豆角,商贩为了不让人把好的豆角都挑走,都以“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作为理由。


青岛糖果冷食厂蛋香饴——“抓革命 促生产”  1966年9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抓革命、促生产》。社论提出:“要以文化大革命为纲,一手抓革命,一手抓生产,保证革命和生产两不误。”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青岛东风糖果厂牛奶软糖——发展生产
 1958年8月,毛主席赴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视察工作,多次与当地的负责同志谈到“小社”并“大社”的问题。他还对“人民公社”的特点作了概括,“一曰大,二曰公”。在山东视察工作时,当地负责人请示“大社”叫什么名称时,毛主席说:“还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这些消息见报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万岁!”在六十年代之后成为巩固农村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基层无产阶级政权的典型口号。 八个样板戏是于文革期间逐渐出现的新戏曲形式,包括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交响乐《沙家浜》。“样板戏”对于老一代人来说难以忘怀,它们在红色时期风靡全国,流传时间之久,流传范围之广,放在中外艺术传播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存在。七八十年代以后的人对样板戏知之甚少,而这之前出生的人们则有着各样的深刻记忆。




青岛食品厂糖纸——《沙家浜》 

这是一组剪纸画,介绍的是越南南方少年儿童对美国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勇敢斗争的故事。  国营青岛糖果冷食厂高粱饴——“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一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1968年8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文章引述毛泽东的最近指示,“工人宣传队要在学校中长期留下去,参加学校中全部斗、批、改任务,并且永远领导学校。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一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此后,派遣“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学校的办法,逐步扩展到全国城乡,军管以外的各级党政机关也采取这个做法,教学、工作秩序开始恢复。
青岛食品厂花生酥糖——“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毛主席《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 
青岛食品厂花生酥糖——“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毛主席指出: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青岛食品厂花生酥糖——“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各地立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 
 青岛食品厂双味糖——“好好学习”,银杏糖——“天天向上” 毛主席早期题写的“好好学习”和“天天向上”是分开的,直到1951年5月,毛主席获悉小学生陈永康抓特务被打伤的事迹后,亲笔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制成锦旗赠给陈永康小朋友。5月28日,第46期《革大改造报》发表了这个题词。这是关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题词最早的公开报道。
青岛食品厂青果香糖——“世界是你们的”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时看望中国留苏学生,并发表讲话。他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老糖纸上除了图案和品名外,标语也是一大特色,时代气息非常浓厚。 方寸糖纸演绎的是历史,从糖纸上面能够清晰的看出时代的气息。历史的车轮碾过后,完整存留下来的,总是一些牵动情怀的“老味道”。曾经的青岛糖果,不仅留下了记忆中的的美味,也留下了诸多珍贵的印记,记录着过去,包裹着回忆。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