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卿、欧阳询楷书能独树一帜,是因为各自用好了一种救险之法

 艺素简 2023-08-06 发布于河北

说起颜楷,头脑中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那种大气凛然的、浑厚敦朴的竖画。横细竖粗,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颜楷的书法特色,不过,横细竖粗可不是颜楷的专利。王羲之曾经也这么用过,智永的也这么用过,欧阳询也有这种情况。

下面是王羲之《黄庭经》、智永《真草千字文》、柳公权《神策将军碑》、欧阳询《黄甫诞碑》中的“重”字,都有横画细,竖画粗的现象发生。并且重笔竖画的位置基本上也差不多,多是框的右侧竖笔。

王羲之黄庭经和智永千字文中的重字

这样样的书写特征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出现呢?其实在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这种处理方法是说到过的。其中有“补”“损”“巧”三种用笔法,颜真卿分别记载为,补,“岂非谓结构点画或有失趣者,则以别点画旁救应之谓乎?”意思是,补就是结构或点画有写得不到位的地方,就用其他的点画在旁边救应一下,以不足意趣。

柳公权神策将军碑和欧阳询皇甫诞碑重字

就像这些“重”字中的横画,由于身体结构的问题,手臂在向右运动时,其实是在做一个以肩为圆心的弧线运动。这样的动作往往都会把横画写成斜向右上的样子。而这样的欹侧就算是失趣之笔,所以需要在它的下一笔用视觉上比较有份量的粗横来补足意趣。

这也符合“损”的含义,“损谓有余,岂非长史所谓趣长笔短,虽点画不足尝使意气有余乎?”右框竖笔,虽然不长,就算点画有不足表达意趣的一种情况,然而,加粗的情况下,反而使意气有余了!

颜真卿 麻姑先坛记局部

这些都属于“布置之巧”,意外“欲书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乎”。“重”字扁“日”右框竖线的加粗,就属于令其平稳的。“重”字中间竖线的加粗,就属于“意外生体,令有异势”。

其实随意用毛笔书写时,最容易把横画写成粗壮的,而把竖画写成瘦硬的。因为写横画容易使笔毫铺开,不能裹锋,从而形成粗壮厚实的横画。而在写竖画时由于转锋等因素影响,有时会使笔锋绞转,使墨汁不容易输送下来,笔毫也不能像着横画那样铺展开来,往往写出的笔画就比较瘦硬。

颜真卿 麻姑先坛记局部

能够把横画写细,把竖画写粗,都是在用笔正确的法度下,才能完成。这是多数书法大家都能做到的,不独颜真卿可以做到。颜鲁公把竖画写得如此粗壮,不仅仅是为了塑造雄浑敦厚的气象,这种气象是颜鲁公性格因素形成的。

而把竖画写粗,主要还是创作过程中随机应变,救险成奇的能力。不信你可以看看,凡是右边框竖画粗笔的日,或者目,都是竖画不出头的。而平常的写法中,这些地方都是竖长横短的。

欧阳询 大字阴符经

这种用笔的方法多数书家都能做到,颜真卿只不过是把横细竖粗用到了极致,所以也就成就了他在唐楷中的地位。这种用法跟欧阳询的险侧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欧阳询的险侧比较容易看得见,而颜真卿的险侧,却不是任何人都能体会得到。欧阳询是险绝中求异势,而颜真卿,却是险侧中求平稳端正。

欧阳询 行书张翰帖

学习往往都是这样,一专多能,就会显得与众不同。颜真卿在运用张长史十二种笔意时,只把其中的一个“横细竖粗”用到极致,就脱颖而出。同样,欧阳询把起相同作用的“险绝救正”用到了极致,也成就了欧阳询在唐代,甚至在历代书坛中的地位。用笔的方法,只要把其中一种用精了,用到别人无可相比,也就成了自己的特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