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乘的书法作品被分作“逸品、神品、妙品、能品、佳品”,这些品级是根据什么分出来的,很多人就不明白了。 王僧虔作品王琰帖 他在《论书》里,总结评论了那个时期及之前的四十多位书法家,客观公允地评价了诸书家的特点及成就。他的“神采”加“形质”的评价书法的方法,也就成了后世评价书法的标准。
之所以“形质”要次之,是因为形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用笔技巧获得,可以依靠用功练习达到。而“神采”则是在“形质”的基础上,借助笔势、字势、体势表达出来,这正是书法“不可言说”之所在。
那么,士气包括什么呢?首先是“书卷气”,这是读书人最可能达到的。还有“庙堂气”,这虽是帝王必有的,也是高士所有的。“唐雎不辱使命”把王气与士气做了比对,“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
“山林气”也就是“野逸之气”,也有人称作“烟霞气”,说白了就是“神仙气”。“山林气”是人与自然的深度交融,是承天地自然之气,是士气里最让人向往的,也是书画品级里的最高级,绝没有“野蛮气”、“村气”。 遒劲凝重笔势圆整的石鼓文 事物都是两面的,古人崇尚的“自然”都是自然中向上的、向善的,比如朴拙不是粗鄙,稚真不是野蛮……所有不能让社会进步的,都不是人性,而是兽性,这不是自然,是自私。
他们用“皇帝的新装”的手法,利用大众对艺术、对书法的盲区,借由“你们不懂”歪曲大众的认知,让大众不自信,从而听由这些“艺术家”们演绎。 事实上,野蛮和野逸是有实质的区别的。而“艺术家”用了一招“按需选择”就把至高无上的“野逸”给拉了下来。 古时讲“野”就是“郊外自然”,今人讲“野”却是“粗枝大叶”,是“未经驯化、不受约束”,是“粗鲁、野蛮、不文雅”。一个用名词性质,一个用形容词性质。 巧夺天工的瘗鹤鸣 何况,天然的事物也不都是好的,同是“野”的那就看它是粗的,是愣的,还是超然脱俗的!有些人总想走捷径,在“野”的基础上就停住了脚步,不再求索超脱的野趣,反而由工入俗。
不做这些改变,还能看作正常人,一旦做了这些不一般的改变,就暴露了他疯、狂、粗、鄙。 书画也是这样,认认真真承袭古法,最起码还是雅致的,只是没有个人特色,不能拿去换银子罢了!但若本身达不到野逸的境界,为了名利,用装疯卖傻的方法引人关注,反而落入恶俗了,暴露了自己的粗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