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几点书画心得

 兰清竹韵 2020-02-18

一、“书法”不同于“写字”

在习字的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它讲究的是神韵和变化,给人以美感。唐张怀瓘《文字论》曰:“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六朝人评王羲之书法曰:“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而写字只要求工正、清楚、好看、好认。由此可以理解,书法和写字是有本质的区别,这就需要习书者在字体的神采上动脑筋、下工夫。

二、学书法必须从临帖开始

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学书法,就必须老老实实地从临帖开始,急功近利是不行的,想走捷径也是行不通的。在临帖的过程中进一步懂得,临帖就是继承传统,不临帖,不师古,仅凭个人的想象去所谓的“创作”、“创新”,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临习,目的是学步,学步是为了能自己走路,不学步无以自行。也只有把古的东西学到手,才能继承下来,才能立得住。古今书家的经验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善长,先选准一家去临,并做到经常读、反复临。而且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去临。可先取其形,再得其韵,学有所得,逐步变化,日积月累,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不断变化和创新,逐步写出自己的个性和面貌。学古人,始知古人之博大精深,取法无穷;走自己路,始知虽道路艰难,而风光常新。  

三、勤学苦练,持之一恒,是成功的阶梯

纵观古今,凡有成就的书法家,没有一个不是下过苦功的。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则将一事无成。不断要坚持临写,不断进行研究。研究古人书法的点、划、结构、用笔、势态、章法等,探究古人的笔法、墨法,特别要注意其微妙的变化,方能深得其“韵”,写出神采。

四、要以平常心,写平常字

多年来,我体会到书法是感情的艺术,有了功底、有了激情,才能写出新意,写出好字。若是为了参加某个展览,得个名次,出名露脸,搞所谓的创作,往往是事得其反。功底不深,眼毛挺高,自觉如意,实则相差很远。若是以平常心去面对,去书写,有时在无意之中激发了写字的欲望,提笔弄墨,平心静气。随意挥洒,则能得到一幅比较象样满意的作品。

我觉得,退休之后能潜心写写画画,是很幸运的,也是辛苦的,更是幸福的,可以在反反复复的翰墨丹青中,获得心灵的宁静和人格的尊严。同时,书法绘画可以修身养性。古人云:“书者,抒也。抒胸中之气,散心中之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在古代,书法除了实用之外,还是文人的“雅事”。他们把书法作为消遣、“抒胸中之气,散心中之郁”的工具,作为自己真实感情的流露,可以真正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作用。

五、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这代人赶上和平盛世好时代,为我们老年习书作画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本人自幼喜欢书画,从小学即有兴趣,在中学期间一直跟书法美术老师学习书画,受到老师的言传身教和指点,在学校习书作画的同时,走向社会,服务大众,参加了大量宣传活动;参加工作期间,没放弃对书画的追求和习练,并把这一特长优势服务到工作之中,为自己的工作业绩增添了光彩,也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好评,受到了大家的尊重。退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画之中,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颇有收获。

孙过庭曾说过:“人书俱老,老而逾妙。”要达到这一境界,既有年高的阅历,更要有技巧的升华。因此故有“右军书法晚乃妙,庾信文章老更成。”只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和执着,就一定会有所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