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倚窗听雨 | 回眸,时光已过多年

 听雨小记 2023-08-06 发布于陕西

读《山居杂忆》。里面讲道:小时候,虽然家境优越,可是长辈们从来不作兴给孩子们穿绫罗绸缎,也不能吃山珍海味,怕“折福”,孩子们吃银耳,也只能吃奶奶碗里剩下的那几朵。

有人说,正是这人工打压过的富贵气,在作者经历逆境时就成了承压力,最后酝酿成了她身上富而不骄矜的一种雍容之气了。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大家闺秀。

这是上世纪初的故事,读起来好遥远,俨然电视剧里的情节。然而,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透过书本的情节,唤醒自己记忆里的涟漪。

小时候,家里人很多。爷爷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我爸是男孩里的老大,上面有一个姐姐。我是所有孙子孙女里最大的,相比较而言受宠的可能性大一点。因为穷,所以锅里的馒头常常会有不同的颜色,白的、黄的、黑的。模糊的记忆力,白的是给太爷爷吃的,黄的是给家里的男儿们吃的玉米面馒头,黑的是给女人和孩子们吃的。当然这样的日子大约在我三岁前,从我记事起,就没有这么苦了。老屋的影子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却不曾有更清晰的画面出现,也许更多还是妈妈的回忆掺杂在我的映像中。

听妈妈讲,太爷爷病着,躺在炕上,我没事老往太爷爷房间跑,太爷爷在枕头底下一摸,就会摸出一块糖果或者糕点,我美滋滋地吃起来。有时,见我手背后,弯着腰,拿着拐杖,学着太爷爷走路呻吟的样子,“哎吆,哎吆……”,惹得大家一阵笑。生活的穷苦不经意间也会被孩子的甜冲淡的。

分家后,更多的记忆是爸妈为我们如何辛劳,爸爸外出经营小店,妈妈忙于农活,一年四季,循环往复。收麦子、送公粮;收棉花、大豆,晒芝麻;当然还有浆洗缝补,照顾孩子。

八十年代初,爸爸给大队放电视,一到晚上,乡邻们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端上凳子,早早坐在大队院子里,等着看。爸爸说,村里一位老人每次看电视,都要跑到电视机后面去看,还问他这里面的人都是从哪儿进去的。这个真实的笑话,把我们逗笑了好多年呢!能看上彩色电视,无疑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快乐的。

几年后,家里也有了同款电视机,这在村里是最早的。可爸妈却把持着开关电视机的重大责任,即便我初中快毕业了,也从未不征得同意就打开电视机的。得到大人允许,我们才有打开电视机的资格。

现如今,父母及叔叔婶婶们都已经做了爷爷奶奶,儿媳妇们管家,小孩子们再也不像当年的我们那样听话了,有的当真变成了一家的“霸王”,所有人都在围着他或她转。

妈说,那个瘦瘦弱弱的小女孩背着书包跑前跑后,短短的放学路,她却用了一个多小时在玩。我已记不得当时为啥那么贪玩。

日子转瞬即逝,那些遥远的记忆清晰了又模糊。偶尔蹦跶出一两根白发,赫然卧在头顶,斑驳了我许多美好的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