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 赵佶《文会图》鉴赏

 夕妙斋 2023-08-07 发布于浙江

《文会图》具体描绘了北宋时期文人雅士品茗雅集的一个场景。地点应该是一庭院,旁临曲池,石脚显露。四周栏楯围护,垂柳修竹,树影婆娑。树下设一大案,案上摆设有果盘、酒樽、杯盏等。八九位文士围坐案旁,或端坐,或谈论,或持盏,或私语,儒衣纶巾,意态闲雅。竹边树下有两位文士正在寒暄,拱手行礼,神情和蔼。垂柳后设一石几,几上横仲尼式瑶琴一张,香炉一尊,琴谱数页,琴囊已解,似乎刚刚按弹过。
《文会图》这幅画充分表现徽宗院画精致明净的风格。宋徽宗与宠臣蔡京也在画上留下题跋,以此作为帝王统治下人才云集的象征图像。

上面有宋徽宗本人的题诗: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挥毫醉醒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图左中为“天下一人”签押。另左上方有蔡京题诗:“臣京谨依韵和进:明时不与有唐同,八表人归大道中。可笑当年十八士,经纶谁是出群雄。历来认为宋徽宗画,有蔡京题者最可信。所谓赵画蔡题。由二人题诗可知,画中文士,是在进行与科举有关的诗酒之会。图中器物,带有当时的时代风格,可以考镜时代背景。

宋徽宗赵佶作为一代君主此人画画的水平举世罕见,但国家治理得却很糟糕,最后死得很悲惨,有太多文人情怀,艺术气息的人来治国,必将是国之不幸。两个阶层的人,具有完全不同的两种心态,宋徽宗赵佶一个独裁阶级无能统帅,在寡人天下思想的熏陶下,认识和独信一人,又无可奈何拿不出更好的治国方案,那种纠结心情,只好通过说些不明不暗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无奈。蔡京非常了解宋徽宗赵佶的心态,也非常会暗示有能力,有才干的人,不要和他挑战,和他斗争,结果是很惨的!

大案前设小桌、茶床,小桌上放置酒樽、菜肴等物,一童子正在桌边忙碌,装点食盘。茶床上陈列茶盏、盏托、茶瓯等物,一童子手提汤瓶,意在点茶;另一童子手持长柄茶杓,正在将点好的茶汤从茶瓯中盛入茶盏。床旁设有茶炉、茶箱等物,炉上放置茶瓶,炉火正炽,显然正在煎水。有意思的是画幅左下方坐着一位青衣短发的小茶童,也许是渴极了,他左手端茶碗,右手扶膝,正在品饮。

煎茶、点茶,一直是中国历代文人雅士消闲人生的最佳方式,也是太平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除了必要的环境和器具外,重要的是要有优雅的情怀和洁净茶心。千百年后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煎一炉水,瀹一瓯茶,焚香展卷,细细品读《大观茶论》和或许能从字里行间和点染勾勒处,感受到那份曾经存在过的精致与儒雅吧。

在整幅《文会图》中,作者通过对场景的合理布局,重点突出暗示了当时的社会是处在什么样的形态下的,作者巧妙的把一瓶不起眼的酒,放在了整幅画面的最显眼之处,但是又让人感觉这一安排并不是刻意的,这种被后人无比追崇的东西,现在变成了大家无比追崇的藏品,为什么会这样?不就是一瓶酒吗?宋徽宗赵佶说得好:吟咏挥毫醉醒中。好个“醉醒中”。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神宗第十一子。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无嗣,佶以弟继位。初号建中靖闷,调和熙宁、元丰与元佑间的党争。不久即改元崇宁,任蔡京为相,变乱新法,国政日非。宣和二年(1120),遣使约金攻辽,成为导致北宋灭亡的祸囚。宜和七年(1125),金灭辽后乘势南下,进逼汴京,逐传位丁子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北宋沦亡后,与其子钦宗赵桓俱被掳北迁,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汀依兰),年五十四。崇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擅书法,创'瘦金体'。工花鸟,能诗词。《诗词杂俎》有《宋徽宗宫词》一卷(《十家宫词》三卷)、《疆村丛书》有曹元忠辑《宋徽宗词》一卷。#鉴赏#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