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用了10分钟时间写了6个字,得了书法大赛三等奖

 书法古今 2023-08-07 发布于陕西

很多人经常给书法大赛上投稿,但几乎每次的投稿都是石沉大海,而有的人只投了一两次,就能入展或获奖,难道这其中有什么秘籍或方法吗?其实,说到书法大赛的投稿方法,的确在有些人哪些是有的,现在一些人为准备书法投稿,经常需要写上几个月时间来打造作品,也未必能入展,而有的人则用了几分钟时间,写上几个字就获得了书法大赛,这其中的奥秘在哪里?

上面的这幅隶书作品,只有6个字,是一幅楹联书法作品,但它因为自己的几个优势,从而获得了六届书法楹联展三等奖。但这幅作品在一些人看来,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亮点,它怎么能获奖呢?难道这跟评委有内部关系?其实这个怀疑是不存在的,因为现在的书法大赛在评审机制上是非常严格的,如果一旦出现评委弄虚作假的现象,就像处罚书法投稿作者那样严厉,这一点可以排队在外了。

那么,这幅隶书楹联作品究竟有哪些主要特点而被评委一致通过为这次展览的三等奖呢?

首先,这幅作品是一幅大字隶书作品,用大字的气势营造了书法的震撼力。在展厅效果下,一般来说,写大字作品相对于小字作品,还是略点优势的。大字作品有时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字有功力了,评委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大字作品写不好,评委同样也能一眼看出它的不足。但这幅作品的优势就在于它表现了隶书书法的雄浑之气,留住了评委的眼光。

其次,这幅作品取法多样,它融合了篆书和隶书,并且将篆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作品在表现力上显得非常高古,作品中,篆书的笔画用得很多,但总体上是用隶书来表现的,因此作品的整体是隶书风格。一般情况下,人们都认为,篆隶一家,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过来的,在隶书中加上篆书的笔意和笔画本来就没有错,再说,秦隶也是篆隶相间的,尤其是西汉时期的隶书,更为高古,对于这方面的取法,评委都是非常认可的。

第三,大字作品用浓墨来表现雄浑和厚重感,就需要以浓墨来强化它的表现力。试想一下,在诺大的展厅里,一方面是大字作品,另一方面也是浓墨书写,怎么能不吸引评委的目光呢?但是,作者在创作中,并不是一味地用浓墨书写,他并没有忘记书法艺术性的需要,因此,在注重整体表现力的同时,也很注重细节上的表现,在一些笔画的处理上,同时也要把浓与枯的笔法表现出来,如此一来,书法就有了一定的书写意趣,而不是一直在用刷子在刷字了,这就是作者在这方面的高明之处了。

当然,这幅作品由于字写得太大,在整体把握上,还是有所欠缺的,一是对字的大小、笔画的粗细等矛盾性方面处理得不够到位,二是隶书缺少了灵动感,尽管它在字势方面强调右倒之势,但由于过于统一,加上笔画、章法不到位,就使隶书的灵动感缺失,从而在艺术表现力方面也不够理想。

正如一些书法爱好者所说,这样的作品之所以能获奖,运气占了很大一部分。假如让大家来评述这样的作品,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