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钩秒被咬断!凶猛“食人鱼”横行鄱阳湖,钓客惊叹:比传说中还恐怖!

 垂钓鱼饵香 2023-08-07 发布于江苏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拥有广阔的水域和丰富的湿地资源,因此被誉为“江南明珠”和“中国三大渔场”之一。鄱阳湖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多样,是江西省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湖中水质优良,水温适宜,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大量的淡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

在鄱阳湖的水域中,可以找到许多品种的淡水鱼类,其中最著名的有鲢鱼、鳙鱼、鲤鱼、鳊鱼等。这些淡水鱼类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因此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然而,近日湖边上发生了一连串不寻常的事件,让当地的钓友陷入了困惑和好奇心的漩涡。

“听说有不少人钓到了,我看到很多人钓到了就丢岸上,它这个牙齿像人一样,有点恶心....”当地钓友张师傅介绍说,这种“食人鱼”个头一般在3-5斤左右,有些像是“武昌鱼”。其体型扁圆,但鱼嘴里却有一副像是“人牙”的牙齿,非常强壮有力,能轻松咬断鱼线甚至鱼钩。加上这种鱼吃饵时非常凶猛,有人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食人鱼”。

据了解,这些所谓的“食人鱼”实际上是“淡水白鲳鱼”。淡水白鲳,又被称为银鲳或淡水白鲳,属于脂鲤科巨脂鲤属,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水域的鱼类。它们身体侧扁,呈盘状,背部高而肉厚,头部相对较小,眼睛中等大小。背部有一脂鳍,尾巴分叉,全身覆盖着细小的圆鳞。淡水白鲳最初原产于南美亚马孙河,后于1982年引进到中国台湾地区,再于1985年传入中国大陆。

淡水白鲳的肉质鲜美,富含高营养价值,其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泛,对低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表现出强大的抗病能力。然而,它也极为凶残和贪食,即使与其体型相近或者比它更大的鱼类,都可能成为其群体攻击的对象,被撕咬吞食,甚至同类之间也会相互残杀。在台湾,钓鱼者把它视为热带地区的近亲"食人鱼",因此又称之为"食人鲳"。

淡水白鲳属于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当水温低于12℃时,它们会无法生存;在18℃~19℃的水温下,它们可以存活,但容易患病甚至大量死亡。

以往淡水白鲳鱼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鲜有在内陆长江中上游流域出现。然而,根据钓友反映,鄱阳湖流域可能已有一定种群的白鲳鱼出没。

洪灾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鄱阳湖流域遭遇了大面积的洪灾,大水漫灌之下,大量养殖水产逃逸。淡水白鲳鱼作为养殖产业的迁徙,已从东南的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向内陆的安徽、湖南、江西等地发展。类似情况在安徽的巢湖流域也曾出现,当时还引发一阵垂钓热潮。

然而,这些所谓的“食人鱼”却被不少钓鱼爱好者厌弃,钓到后直接丢弃岸边。实际上,淡水白鲳鱼是可以食用的,不过其肉质粗糙且腥味较大,与本土的鲫鱼、草鱼相比,鲜美程度不如。尽管如此,直接丢弃岸边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对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对于这个新现象,钓友小李表示:“我平时经常来湖边钓鱼,从来没见过这种鱼,感觉有点吓人。但也许它们是被洪水冲到这里的,应该给它们一个机会,毕竟这也是它们的家。”

专家也对此进行了解释。生态学家杨教授表示:“淡水白鲳鱼的进入确实可能对鄱阳湖的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我们应该及早采取措施,加强监测,避免其种群过度繁衍,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在面对鄱阳湖发生的不寻常事件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场“食人鱼”的传说,而应该理性看待背后的生态变化和洪灾带来的影响。鄱阳湖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它的生态平衡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在享受湖泊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爱护湖泊,避免过度捕捞和不当的放生,让这片明珠的光芒永远闪耀。让我们携手共建美丽家园,守护鄱阳湖的生态宝藏,让湖区生态持续繁荣,成为我们共同的骄傲与自豪。

青椒炒野生小鱼干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多吃一碗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