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古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也是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城,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平遥古城依然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古代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明清民宅商铺近4000座,以及中国第一家票号、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和最大的城隍庙,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平遥古城共造访过两次,第一次1997年古城还没有完全开放,只站在城楼上远远地观望。本美篇主要依据的是2011年第二次拍摄的照片,记录下对古城的观感。 平遥 从太原出发沿着同蒲路南下,一个多小时就可抵达平遥,现在的高铁则只须30分钟车程。按照网上预订好的客栈,被老板娘免费用车热情地拉到了古城内这个具有汉民族风格的“四星级”客栈。生平第一次下榻于北方的火炕,虽然没有点火,也不敢在炕头上的小茶几上用餐……房子里还是温暖如春。 ![]() 平遥城墙 ![]() 到平遥,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看平遥城墙。平遥城墙总长度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上每隔一段筑有瞭望敌情的楼橹,称“敌楼”,古城上共有敌楼72座。平遥古城四方开门,民间将六道城门分别叫南门、北门、上东门、上西门、下东门、下西门。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10.04米。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马面”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一旦敌人兵临城下,相邻的马面上的守夫可组织成交叉射击网,让来犯者左右受敌而一败涂地。平遥城墙每隔60米-100米即有马面一个,马面上筑有瞭望敌情的楼橹,称“敌楼”。![]() 为了加强防卫,在城门之外另建一座小城,即谓之“瓮城”,可诱敌深入,瓮中捉鳖。![]() 建于城墙四角上的角楼,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 古城城墙上,古代威力巨大的火炮依然整齐地排列着。![]() 清朝兵勇还在瞄准敌人射箭。![]() 从城楼上观看平遥民居。民居以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 民间有句俗语:“平遥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平遥民居之所以大多为单坡内落水,因山西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且临街不开窗户,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 古城街景 ![]() ![]()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 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南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 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初春的平遥古街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明暗反差极大。直到傍晚太阳落山,才拍到了几张略为满意的街道照片。![]() 平遥特产推光漆器,位列平遥三宝之首。![]() 尝尝平遥众多的小吃。第一次吃了烤姥姥、猫耳朵、矻塔碗秃……,都是杂粮面食,不过作为南方人,没有哪一样让人吃得惯。![]() 华灯初上的明清街之夜。![]() 华灯初上的明清街之夜。 ![]() 华灯初上的明清街之夜。 ![]() 平遥票号 ![]() 到平遥古城游览,不能不看票号。作为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代晚期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被称作“古代中国华尔街”。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以“汇通天下”闻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在中国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参观清代票号,先从这里起步——日昇昌票号创始人雷履泰故居。![]() 可以说,中国清代票号业,乃至近现代的银行的发端,都与这个人有关。![]() 清朝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宗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到了嘉庆年间,平遥西裕成颜料庄商人雷履泰,鉴于朝廷救灾银两经常被盗抢,首创了一种“既不需要劳师动众搬运银两,又能防止现银被盗抢”的中国第一张汇票。![]() 使用汇票而不直接用银两交易,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各种商业活动,而且让雷履泰下决心创办中国第一家银行——票号。![]() 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遥西大街,雷履泰将颜料铺改营票号,取名“日昇昌”,寓意“二日并升光照大地”。![]() 日昇昌开创了中国银行业之先河。不久,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日昇昌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共有21座建筑,采用三进式穿堂楼院,既体现了晋中民居的传统特色,又吸收了晋中商铺的风格。![]() 正院沿南北纵轴线,东院为狭长的南北小跨院,西院为日中新票号。![]() 进入票号的核心地带——柜房,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曾一度操控了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这里是雷履泰总经理的办公室,老板桌上堆满账簿。![]() 日昇昌旧址目前也是“中国票号博物馆”,有中国票号发展史陈列。![]() 汇票——可能相当于现在的银行转账支票。![]() 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二十二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这家银行的规模比日升昌小。![]() 走进又一家票号。![]() 大名叫做蔚泰厚![]() ![]() 庭院风格各不相同![]() ![]() 满是花盆和石凳![]() 百川通与日升昌一样小有名气![]() 取名“百川汇海”,银元滚滚来……![]() 银行老总的办公桌架在土炕上,保险柜就安放在身边。![]() 这家银行的特色是把“银窑”(即现在银行的金库)打开来给大家看。![]() 这里可以存放大把大把的钞票——古代当然是“银两”。![]() “汇武林”不是票号,而是人们熟悉的“镖局”。![]() 票号押运银两,必须请“武警”保镖。![]() 十八般兵器,一应俱全。![]() 镖局师祖![]() 镖车——相当于现代的银行运钞车。![]() 镖局正堂天井![]() 镖局演武厅,没有看到清朝重装武警们演练。![]() 重装武器![]() 平遥县衙 ![]() 平遥县衙座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缩影,是了解中国古代官场文化的最佳实地场景。![]() 位于平遥城内西南部之政府街(旧称衙门街),坐北朝南,东西宽100余米,南北中轴线200余米,占地面积达26000余平方米。真没有想到古代“县政府”的“办公楼”居然有如此之气派。要进衙署,需先通过衙署大门。“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说的就是这道门。![]() 县衙的第二道门叫“仪门”,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是县衙中最为高大雄伟的一座门,青墙灰瓦,乌梁朱门,上有黄铜大钉,足以显示其威严庄重之仪。![]() 县官老爷出行的官轿![]() 县衙大堂坐北朝南,高耸威严,全县所有的大案、要案、命案都要在这里审理。公堂楹柱上悬有对联,上联曰: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曰: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说得倒是这个理。![]() 大堂内,正中屏风上绘有山水朝阳图,山正水清日明,即“清正廉明”,与宫阁上方所悬匾额“明镜高悬”异曲同工。![]() “升堂鼓”,俗称“喊冤大鼓”,是供百姓申诉冤屈的,知县听到鼓声立即传唤击鼓人。当时击鼓鸣冤是要担风险的。![]() 知县出行的行头,有让百姓肃静回避之意。![]() 知县官服![]() 宅门是通往内宅的咽喉之地,旁边设有“门子房”,相当于现在的保卫科。给门子好处才能方便进入,这就是现在讲的“走门子”。![]() 穿过屏门便是二堂。二堂外悬的对联“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愧”字少一点,而“民”字多一点,其寓意深刻。 ![]() 二堂是知县的日常办公室。正中屏风绘有“松鹤延年图”,比大堂的“山水朝阳图”,多了几分生活气息。![]() 知县会客室![]() 知县坐在堂上,抬头便可见对面屏门上所悬“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提醒知县断案要合法合理又合情,不似现代所谓“法不容情”。![]() 过了二堂,就到了知县日常生活起居的内宅,也叫“勤慎堂”,民事案件多在这里审理,而刑事案件则“大堂伺候”。![]() 知县下榻处![]() 县衙大堂西侧是牢狱,占地面积在清朝达到1700平方米。![]() 三班衙役住处,尚未复原。![]() 穿过过道,进入牢房![]() 牢房,与苏三监狱差不多。![]() 枷是旧时套在罪犯脖子上的刑具。![]() 督捕厅,便于随时提审犯人。![]() 站笼,令犯人头戴重枷立于笼中,又称“立枷”。![]() 木马,刑具的一种![]() 刑车,又称示众车,将犯人游街示众![]() 常平仓,即粮厅,是县衙储存粮食的地方。![]() 衙神庙内供奉的是萧何,可能当时认为萧丞相才是做官的典范。![]() 土地祠是明代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正中供奉的是土地爷,是中国官职最小的神。![]() 土地祠对面是戏台,但这戏台下的通道修的很低,所有的人由此出县衙都不得不低头。![]() 二郎庙 ![]() ![]() 据说二郎是秦朝时李冰的次子,帮助李冰建造都江堰,死后被封为二郎神,历代均有加封。![]() 二郎庙由正殿、玉皇殿、列宿殿、元辰殿、东岳殿等十余座殿堂组成。![]() 和元君殿,其他诸殿也均有一路神仙端坐在正中,正殿上书“灵佑苍生”。![]() 最后一定是玉皇殿。看来,这里是一个道家庙宇。![]() 城隍庙 ![]() ![]() 城隍庙,另一座年代久远,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宗教规制齐全的道教庙宇。以城隍正殿为中心,集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庙、财神庙(附真武楼)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7302平方米;殿宇建筑保存完好,属于国内县级城隍庙中的珍品。![]() 城隍庙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厚,儒教、道教、民俗文化相融为一体,为山西省4A级景区。![]() “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后来,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正殿即城隍殿。![]() 在这里可以过一把城隍老爷的瘾。![]() 各路神仙彩塑,栩栩如生。![]() 送生殿内的送子娘娘,有求必应——对应于现代“不育不孕”专科医生。![]() 财神殿朝拜者最多。![]() 财神爷居然也管“升学率”?![]() 灶君又称灶王爷,传说为司饮食之神。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 灶王爷原属家神,长年累月由人们供奉,因为他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至除夕,都要上天陈报人家善恶。民间供奉灶君通常都是这样一对老俩口儿排排坐,即灶王爷和灶王奶奶,期盼他俩“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记得儿时,家里也有腊月吃灶糖的习俗,那是希望把灶王爷的嘴粘住,呵呵。![]() 六曹府是很恐怖的地方,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阴曹地府。![]() 牛头马面判官,面目狰狞。![]()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生前作恶者死后就在这里上刀山,下油锅![]() 戏楼——人生正如一台戏。![]() 城隍庙前合影,作为平遥旅游的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