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邸平里之战——朝鲜战争最重要的转折点(2-2)

 changyz001 2023-08-08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参加邸平里战役的,主要是中国的39军、40军、42军。每个军下辖3个师,共9个师,总人数超过9万人。

当然,9万人参战,并不是9万人同时向阵地发起进攻,而是参战的各个师先后投入进攻。毕竟,阵地就那么大,人太多,也摆不开。

2月13日夜,一颗红色信号弹升空,进攻开始。这一夜,主要是两个师投入进攻,进攻一般以团或营的规模展开。中国军队尽可能把迫击炮弹射向23团防御圈内部,但冲锋的士兵只有单兵轻武器——步枪、轻机枪、手榴弹。面对美军密集的轻重火力,冲锋士兵伤亡很大。

进攻从天黑持续到凌晨四点半。东方已经微露曙光。进攻暂停了一下,随后,一个营的中国军队向美军一个阵地发起殊死一搏。在这次进攻中,迫击炮击伤了23团团长弗里曼的腿。美军拼死抵抗,总算在天亮以前守住了阵地。随着天空大亮,一颗绿色信号弹升起,这一夜的进攻结束了。

天一亮,美国空军的飞机就会赶到,狂轰滥炸。中国军队只能在夜间进攻。2月14日白天,双方养精蓄锐,等着黑夜降临。

2月14日夜,中国军队再次发起进攻。这次,派出特攻队。这些特攻队员带有绑在长杆子上的炸药包。特攻队想用这些炸药包摧毁美军的工事——没有重炮,只好用人把炸药送上去。美军猛烈开火。一批又一批的攻击士兵倒在阵地上。

鏖战到半夜,23团的阵地已经多处告急。弗里曼手里仅有的几个连的预备队四处“救火”,疲于奔命。在最危险的时候,南侧的一个阵地已经失守,防御圈被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士兵冲了进来!

战后,美军士兵回忆说,如果中国军队向这个缺口投入一个师的兵力,23团就完了。这个缺口直接通往防御圈的核心。从这个缺口冲进来,可以一路直捣23团指挥中心。到那时,23团肯定会被潮水般涌入的中国士兵吞没。

实际上,中国派出压倒性的优势兵力攻击邸平里,想要的胜利场景就是这样的:在一处或几处攻破敌人阵地,随后,大批后续部队潮水般涌入,把防御之敌分割包围,各个击破,一举歼灭。类似场景,在解放战争中多次出现。蒋介石的八百万大军,这是这样被解放军一口口吃掉的。

但是这次,中国军队没有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原因是冲锋部队没有通讯设备,无法及时上报战况。虽然他们突破了阵地,但上级指挥官不知道前线的情况,没有增加兵力迅速扩大突破口。结果,美军预备队组织重炮平射反击,堵住了缺口,恢复了阵地。最好的机会,就此失去。

事实上,14日这一夜,23团阵地有多处曾经被突破。中国士兵跨过战友和敌人的尸体,冲进防御圈。但是,就是因为没有通讯设备,只能用小号、信号弹和来回奔跑送信的通讯员传递消息。在激烈的战斗中,小号和信号弹无法传递“此处阵地已被突破”的消息,通讯员全部损失殆尽——在朝鲜战场,中国军队的通信兵是伤亡率最高的兵种。因此,几次突破阵地,都没能及时扩大突破口。少数突进去的中国士兵,陷入美军包围,全部牺牲。

通讯手段的落后,让宝贵的战场机会一再丧失。中美军队装备上的差距,武器方面,人所共知。其实,通讯技术的缺失和落后,同样至关重要,会直接削弱战斗力。


图片

2月14夜的进攻,美军人员损失很大,但他们拼命守住了阵地。15日天亮,中国军队再次停止进攻。到这时,中国参战的三个军伤亡都很大。359团3营全营干部战士壮烈牺牲。359团因为干部牺牲过多,基本失去战斗力。这样的团,不止一个。

359团干部牺牲名单

图片

15日白天,是等到夜晚继续进攻,还是撤出战斗,放弃攻击邸平里,成为摆在我军前线指挥官面前的大难题。

与此同时,增援邸平里的美军部队已经在路上。

邸平里战斗的同时,在其他地方,中美军队也在激烈交火。美军能派出增援邸平里的部队,并不太多。而且,增援部队沿途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进展很慢。阻击他们的中国军队知道,如果这支增援部队到达邸平里,邸平里之战就将以美国的胜利而结束。他们必须拦住增援的美军。

美军增援部队的指挥官,见到无法摆脱中国军队的阻击,决定改变计划,命令大部分步兵和中国军队继续作战,他则带领23辆坦克和一百多名步兵快速前进。

看到美军坦克想要冲破阻击,中国士兵奋勇上前,用血肉之躯和炸药包拼死拦阻。但这是15日白天。如果是夜晚,中国士兵有多种办法摧毁坦克,但在大白天,坦克乘员视野良好,坦克的火炮和轻重机枪猛烈开火。中国士兵的血肉之躯不但拦不住,而且都无法靠近这些钢铁怪兽。

跟随坦克一起前进的一百多美国兵可就惨了。他们几乎全部被中国军队消灭或俘虏。坦克车里的美国兵眼睁睁看着这一幕,无可奈何。他们不敢有丝毫停留,驾驶着坦克,猛踩油门,摆脱中国士兵的阻击,冲向邸平里。

23辆坦克中,有2辆被中国军队击毁。其余21辆,争分夺秒赶向邸平里。他们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到。黑夜,战场属于中国军队。


图片

在14日夜里的战斗中,中国军队在阵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虽然没能及时增加兵力扩大缺口,但少数中国士兵占据着这个缺口阵地。围绕这个阵地,双方士兵拼死争夺,都死了很多人。仅剩的中国士兵坚守不退。

15日天亮以后,中国军队继续占据这个突破口。因为白天美军飞机太厉害,无法增派部队支援。大家在苦等夜幕降临。这个突破口在美军阵地南侧,美军非常想拔掉这个“钉子”。他们利用白天的好机会,派出4辆坦克向这个缺口冲过去,想要消灭或者赶走那里的中国士兵。

就在美军这4辆坦克和中国士兵厮杀时,增援的那21辆美军坦克赶到了。他们抢在天黑之前赶到了战场。当增援坦克绕过一个山口时,一下子看见了正在激烈厮杀的邸平里战场!他们从南面增援过来,正好撞上美军阵地南侧那个被中国士兵占据的突破口。

这21辆坦克立刻冲过来投入战斗。他们冲过来时首先遇到的,是中国一个团的指挥所。这个指挥所被大山挡住,23团在防御圈里看不到。谁也没想到,美军坦克突然从背后冲了出来。

21辆坦克冲入这个不幸的团指挥所,到处冲杀。团指挥所的人毫无思想准备,只能四散奔逃。23团那4辆坦克,看到增援的21辆坦克,大喜过望,双方成功会师。虽然他们加起来也不过20几辆坦克,并不是一支大部队,但这支生力军的到来,让战场局势大变。

中国军队已经血战了两夜,牺牲众多,而且没能突破阵地,士气压抑,加之后勤保障不足,吃不好睡不好,人人都已经疲惫到顶点,只靠意志力在顽强坚持。就在这时,美军坦克突然轰隆轰隆咆哮着从背后冲过来,而且,谁也不知道这支增援部队有多少人多少坦克。中国士兵坚持的极限被突破了。就在这时,发生了王树增所说的那一幕:

“对砥平里攻击的停止是在中国基层军官的坚决要求下决定的。”

面对基层军官的坚决要求,2月15日傍晚18时30分,中国前线指挥官下令,停止进攻邸平里,部队撤出战场。这时,就快要天黑了。中国军队没能得到第三夜进攻的机会。

邸平里之战,以美军23团成功守住阵地,中国攻击围歼不成功而结束。李奇微的大胆试验,成功了。事实表明,美军的装备优势,足以压制中国军队的数量优势。朝鲜战场的形势,从此发生重大转折。中国军队整体上从进攻转为防御,美军不再畏战避战,士气明显恢复。

美国人说,中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


图片

邸平里之役2月15日傍晚结束。短短几天以后,2月20日晚上,彭德怀从前线动身,先坐汽车后坐飞机,奔赴北京,面见毛主席。毛主席不在中南海,彭德怀马不停蹄赶赴玉泉山,不顾主席正在午睡,坚持要立即向主席当面汇报。

在汇报中,彭德怀讲述了前线的种种困难,请求中央设法解决,否则战争势必延长。听了彭德怀的汇报,主席说:“根据现在情况看来,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千求成。”这么说,实际上就是放弃了参战以来一直坚持的速胜要求。

彭德怀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在战事如此紧张之时,急切地离开前线,去北京面见主席主席,主要原因就是:邸平里之战我军损失过大。暴露了我军参战以来的很多问题。原定的战略方针,已经不适用。必须由主席在最高层面做出战略调整——从速胜转为长期斗争。

这种转变背后,是决策层对美军、对现代战争的全新认知。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长期进行军事武装斗争,战争经验丰富,指挥艺术高超,但是在朝鲜,“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中国军队第一次和现代化、火力强大、技术先进、战争经验同样丰富的美军交战。邸平里之战,更是双方硬碰硬的“碰撞式”战斗。经过邸平里之战,中国军队真切理解了什么是现代战争,也看清了中国军队自身的弱点。

首先,是火力不足。由于缺乏重武器,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无法给敌人猛烈的火力打击。这个弱点,在国内战争并不明显。国内战争的敌人,火力也不强大。抗日战争中的日军,火力和美军也相差甚远。

美军拥有的重武器——坦克重炮飞机等等,数量之多、威力之大、部署之密、互相配合之熟练,都是当时的中国军队望尘莫及的。在合适的地形、气候、机会中,中国军队能击败美军,但在类似邸平里这种“碰撞式”的战斗中,中国军队就很难达到作战目标。邸平里防御圈中只有四千多美军,但因为火力强大,我军数万人围攻,不但打不进去,而且损失惨重。

美军的火力给我军造成的损失是如此惨重,以至于基层军官强烈向上级要求停战。这一幕,想必给各级指挥员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他们无比痛感我军火力的不足。

从那时起,中国竭尽全力发展军队的火力。加强炮兵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大炮多多益善。1950年,中国军队在朝鲜参战时,仅有7个炮兵师。到1953年,炮兵师已经增加到17个。火炮数量从最初的几百门增加到1.5万门。火炮口径也大大增加,75毫米火炮被122毫米榴弹炮和105毫米榴弹炮取代。中国军队的火力,提升了不止一档。

中国军队这种近乎偏执地重视火力,被戏称为“火力不足焦虑症”。这个焦虑症,很可能就是在砥平里那两个惨烈的进攻之夜中开始的。

在1980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成了火力强大的那一方,动辄就万炮齐发。中国炮兵成为越南军队的梦魇。一直到今天,中国军队都极端重视部队的火力。从加农炮、榴弹炮到火箭炮、各型导弹,中国军队应有尽有、数量巨大。

除了火力不足,中国军队还暴露出通讯落后、后勤落后等诸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建立起强大且完备的工业体系,尤其要有强大的重工业。只有这种强大完备的工业体系,才能给中国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和给养,才能确保中国军队在下一次战争中坚持到底、打败强敌。


图片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本来是要铸剑为犁、马放南山,集中精力搞建设的。参加朝鲜战争的很多部队,当时已经被安排转为生产建设。战事一起,这些生产部队才重新拿起枪炮,奔赴战场。

在朝鲜战争前三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基本上延续此前的作战方式——这种作战方式曾经消灭了强大的国民党军。在朝鲜,同样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军。

因此,虽然中美两军的装备差距显而易见,但如果没有砥平里之战,中国军队很可能会低估装备的重要性。砥平里之战,残酷地、毫不留情地告诉中国军人,虽然“唯武器论”是错误的,但武器装备的作用不可替代。如果武器装备差距过大,硬仗,就是拿不下来。

中国建设的战略方针,从此坚定地转向了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就是为了满足制造武器装备的需要。这种发展战略,违反了一般的经济规律,但朝鲜战场的经历让中国领导人知道,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他们别无选择。

意味深长的是,虽然重工业优先战略不符合经济规律,多年来一直被各种批评家指责,但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反而表明,重工业优先战略,虽然主观上是为了备战,客观上却让中国由此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全世界只有中国拥有如此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可不是偶然的。我们这些后人,深深受益于此。

正常的经济发展,是在利润的指引下,从能立刻赚钱的轻工业——比如棉纺织业——开始发展,积累资本,逐渐向重工业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违背了经济规律,要付出很多额外的代价;国家和人民,要承受很多痛苦和艰辛。

事实表明,看上去不合理、代价过大的道路,其实是一条险峻但能超越性快速发展的道路。因为险峻,没人敢走这样的道路,但朝鲜战争尤其是砥平里那些牺牲战士的鲜血,让中国只能去走这条险峻的道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以后见之明来看,这条险峻的道路,才是中国这样的落后大国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按部就班的发展,不但慢,而且根本不可能突破先进国家的层层罗网,无法摆脱对外的依附和被剥削。贫穷落后的大国,只有中国冲出重围,成功实现工业化,这就是铁证。

那些牺牲在砥平里的战士,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虽然,他们在战场上的冲锋失败了,但他们的牺牲推动的中国国家的冲锋,取得了辉煌伟大的胜利。战士们的鲜血,铺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每一个牺牲都有意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