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兰州家长 2023-08-16 发布于甘肃

美军士气崩盘

志愿军1950年10月入朝参战,在前两次战役取得了辉煌成果。把联合国军赶到了38线以南。

实际上美军败的这么狼狈很大原因是美军自己造成的。主要是被志愿军的穿插、分割、包围的新战术打蒙了,导致了美军在撤退过程中遇到穿插的志愿军就不由自主的产生了恐惧和畏难心理。导致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完全变形了。士气低落的美军会丢弃自己的技术装备,在公路上跑步撤退。美军这种坐在车轱辘上打仗的兵跑路碰上志愿军的铁脚板就完全歇菜了。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二次战役中,志愿军俘虏了大量美军

二次战役西线的美军很多部队就这样被志愿军的穿插包围打灭了。慌乱中的美军忘记了自己的火力优势。

二次战役后,被连续打击的美军出现了士气崩盘的迹象。普通美军官兵对志愿军这种打战方式非常恐惧。因为志愿军经常打夜袭,而且总是在美军行军的山路上突然出现冲锋号,对美军犹如神兵天降一般。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士气低落的美军

美军总指挥麦克阿瑟也蒙了,迅速从速胜派变成世界大战派。一方面他极端渲染中国军队的可怕,另一方面又催促美国国内送兵送支援来朝鲜,还要求台湾的国民党军出兵,最扯的是要美国使用原子弹。要知道当时美国战略重点是欧洲,麦克阿瑟是要把美军都投到清川江到汉江这巴掌大地方吗?美国总统杜鲁门也受不了这么不懂政治就爱出风头的统帅了。最后把他撸下来。

但是此时还需要一个能人来提振美军的士气。

一场意外的车祸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军事生涯末期无比倒霉的第八集团军的司令沃克

第八集团军的司令沃克在朝鲜的经历颇为倒霉。先是顶在釜山包围圈里被朝鲜人民军胖揍,好在他沉着指挥守住了釜山防线,等到了麦克阿瑟在仁川的登陆。不过风头都被麦克阿瑟抢走了,后来进军北部时,他多次提醒麦克阿瑟要警惕可能的中国军队都被无视。还因为进军的太谨慎被麦克阿瑟催促着前进,志愿军发起二次战役时,西面的美第八集团军面对的是东北野战军为主力的13兵团。

西线的美军比起东面的长津湖的美军被打的更惨,被打退了几百公里是美军历史上最快的一次败退。更倒霉的是沃克在前线视察时碰上南逃飙车的韩国人出了车祸,车上3人就他重伤当场去世。

接替沃克的美军将领很快帮赶下海的美军终于找到了对付志愿军正确的战术。这个改变战场形势的将军是李奇微。

中美双方的弱点

在战争前半期,美军由于机械化水平高,无论进军还是撤退,往往高度依赖公路。士兵坐着大卡车在山间的公路上穿行。这样一来美军进攻和撤退路线非常明了,给了擅长打迂回包抄战术的志愿军机会。志愿军没有那么多卡车,但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士兵在山中找出陡峭但距离短的小路,沿着这些小路翻山越岭,走近路,在前头堵截沿公路前来的美军,然后居高临下歼灭之。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在朝鲜崇山峻岭中穿插的志愿军

10月19日,中国军队进入朝鲜,并没有声张,而是在北朝鲜的大山里找地方隐蔽起来,准备给美军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1950年12月中旬,朝鲜战争第2次战役结束。这时中美两军对彼此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美军从之前的蔑视、看不起中国军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对中国军队很紧张很畏惧,甚至认为中国陆军不可战胜。美军内部已经在考虑彻底放鲜朝弃半岛,退回日本。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在二次战役后已经发现了志愿军后勤补给的问题

2次战役辉煌的战果让前线中国军队的士气大涨。连国内最高领导层也觉得志愿军有把美国人赶下海的战力。不久就让彭总发动了3次战役。

在这期间志愿军中高层多多少少忽略了战役过程中很多劣势,比如9兵团围歼陆战一师的战斗中。如果北极熊团不是慌乱的撤退。很可能是达不到歼灭效果的。而且最后陆战一师也在美军强大工程能力帮助下逃出生天。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只有土豆充饥的9兵团士兵

志愿军的火力和后勤的问题在2次战役中已经暴露的非常多了,很多阵地已经围的死死的就是拿不下来,东线9兵团因为冻伤减员的士兵超过了战斗伤亡。很多官兵的补给只有几个冻得硬邦邦的土豆。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9兵团在长津湖啃下美军北极熊团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长津湖双方作战部署(来自“沙盘上的战争”)志愿军围歼新兴里的美军31团

当时围困新兴美军31团时(北极熊团),团长和继任团长先后被击毙。防守了几天的美军崩溃开始“自行”撤退,最后被志愿军全歼。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9兵团27军在二次战役长津湖作战之前半个月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后勤短缺和冬衣不够问题

志愿军之前的对美军心里没底,转为“原来不过如此”,彻底战胜美军的信心大增。事后看这种态度未免轻率,但是别忘了此前不久,解放军刚刚打败了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军队。曾经不可一世的精锐国军一年三大战役之后灰飞烟灭。

这种轻松地氛围渲染下,50年底51年初不少部队的中高级指战员回国探亲。在战场形势还没有明朗,美军还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这个决定确实也看得出当时志愿军和国内的同志都有一点轻敌了。

砥平里

前几次战役双方都严重的错估了对方,中国军队分别从畏惧到轻视美军觉得不过是一群少爷兵。美军则从轻视变成了畏惧,认为中国人是身材极为强壮农民组成,可以不眠不休的进攻。

双方这种对对方错误的认识在砥平里之战后得到很大的修正。不论是美军主帅李奇微还是志愿军司令都发现对方不是等闲之辈。

邸平里之战属于第四次战役。在前三次战役中,中朝军队把美韩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三八线以南的三七线。第四次战役是美军主动发起的反击战。邸平里战役是其中关键一仗。这一仗,不但改变了双方的战场态势,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双方彼此的认知,并在以后的岁月中深刻改变了我军的战争观念。

李奇微

由于麦克阿瑟被撸,8集团军司令车祸死亡。奇微于1950年12月担任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李奇微上任后的任务是首先挽救濒临崩溃的士气。他多次到一线和美军中层军官面对面交谈。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深入一线的李奇微

不同于爱作秀的麦克阿瑟,李奇微深入一线,倾听战士的诉求并迅速做了改变。首先是他要求美军从吉普和卡车上下来,在行军中也要离开公路展开侦查。而且遇到中国军队反击时尽快先撤出一段距离,更不能随便丢弃重火力。

1951年1月李奇微以放弃汉城为战略诱饵,于1951年2月发动反击(即中国军队第四次战役)。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4次战役发起,美军先是后撤

4次战役发起后,西线的志愿军38、50军死守汉江。东线则向横城地区发动了反击。而砥平里就位于汉城和横城之间。是连接两地联合国军的要地。只要切断该地东西两线联合国军就被切断了联系,像2次战役志愿军利用朝鲜的山脉切断联合国军一样。

西面38、50军防守汉江压力很大,东线的横城地区倒是打的比较轻松。又是一次大的胜利,志愿军携横城战役胜利的余威扑向了战役中间的节点——砥平里。

志愿军出击,美军固守

驻守砥平里的美23团和法国一个营侦测到志愿军有主力从砥平里突破南下的迹象。准备带领部队后撤,但是从联合国军司令部发来一份命令,这是李奇微亲自下达的,不许后撤,据此固守。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砥平里美军指挥官弗里曼

李奇微的命令,让23团团长弗里曼深感意外。这不是让他们23团等死么。当时美军已经侦测到中国军队三个军有5、6个团的番号,正在向邸平里包围过来。按照之前的战役经过不撤退等中国人跑到前面去,他们就要去北朝鲜的深山老林里面吃牢饭了。

李奇微保证弗里曼只要守住3天,后面的增援一定会赶到。

那么,李奇微是怎么想的呢?

他在做一个实验,前几次战役,美军一旦被包围马上心里防线就被击碎了,放弃了强大的火力撒丫子跑路。而志愿军实际的重火力极少,如果构建多层环形防御阵地志愿军未必能吃掉美军。现在的砥平里就是一个好的实验对象,李奇微要看看火力管够的情况下志愿军牙口有多硬。

李奇微的命令也不完全是赌博,他考虑的很多:

这时候的23团兵强马壮除了自己的三个营以外,还有一个战斗力很强的法国营和一支突击队总人数为5000多人。李奇微前期很看重23团防御的区域,给他们准备了大量的重火力,这个团的弹药比发动进攻志愿军多的多。

23团目前包括4个步兵营(含1个法国步兵营)、1个“突击队员”连、1个105毫米榴弹炮营、1个155毫米榴弹炮连、1个防空连、1个工程连以及14辆配备给步兵营的M4谢尔曼坦克。

23团这团的概念,也误导了志愿军,23团人数已经是一个加强旅了更不用说火力配置。当时负责进攻的39军认为邸平里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三个营组成的步兵团。只要部队一冲,邸平里就拿下了。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砥平里位于双方战线的中点,非常重要

邸平里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是位置很重要,它不仅仅是东西两线美军的结合部。也是个交通要点,一条铁路和几条重要的公路经过这里。拿下这个节点,不论是美军还是志愿军都能进退自如。志愿军如果南下不可能绕过邸平里,把23团这么一支强大的部队留在身后,那可真是“如芒在背”啊。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志愿军原本的构想,拿下砥平里威胁西线美军

最后才是是李奇微最深的思考,在1V1“正面相撞”的战斗。美军固守能不能守住,如果守住,那证明即使被优势兵力包围,美军也不用束手就擒。在此前的战斗中美军一路后撤。士气大为低落,甚至对中国军队已有畏惧情绪,认为中国军队不可战胜。这种心理状态必须通过一场硬仗来扭转

环形防御工事

23团是在2月初到达邸平里,到了2月13号23团构建了一个坚固的防御阵地。在这个已成废墟的小镇上,23团建起一个南北400米东西200米的长方形防御圈。各种轻重武器密密麻麻摆好,散兵坑挖好,阵地前面架设铁丝网和报警器。

砥平里周围的小山梁和稻田上23团也构筑了多层防线拱卫内部长方形的核心防御中心。弗里曼上校按时钟样式部署部队:12点表示正北,11-1点为1营阵地、2-5点为3营阵地,5-7一点为2营阵地、7-11点为法国营阵地、B连和一个法国连组成营预备队,“突击队员连”和工程连作为团预备队。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美军的环形防御,注意南面的“G”点高地,差一点志愿军拿下这个制高点

由于美军的空中优势,中国军队只能在夜里进攻,天一亮就要休战,否则就等于给美军飞机当活靶子。

13日横城战役结束,志愿军携大胜之威来到砥平里。此时美军的紧张心理到了极点。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冲锋号想起,志愿军开始进攻

邸平里之战是1951年2月13日入夜开始的。多支不同的志愿军部队开始进攻。志愿军首先向西北的法国营、正北的1营和东南的2营发动了数次试探性进攻。

支援军步兵携带的小型迫击炮和轻步兵的手榴弹像雨点一样砸向美军、法军。这些火力虽然大量击中防御圈,炸坏了美军不少沙袋和简易房,但毕破坏力杀伤力不够,不能摧毁美军的防御圈。对人员的杀伤也不够,但是此时志愿军士气很高,按照之前的进攻效果推断,包围圈的美军这会已经要丢下武器跑路了。

随后大的攻势开始发动。这次进攻多以连、排规模进行,以寻找守敌漏洞。美军拼命抵抗到凌晨1点时,志愿军已向1营和法国营发动数次强大攻势,但都无功而返。凌晨2点左右,进攻转向西南和东南的2营。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进攻的志愿军只有轻步枪,班组机枪都没配全

美军这次在邸平里确实摆出了不要命的架势。一个重要的细节是,美军包括重炮在内的各种武器,在防御圈里都设置为可以向四面八方开火。这意味着,如果某一侧阵地被突破,对面阵地的武器可以掉过头来“向内开火”。美军宁可向战友开火,也要消灭突进阵地的志愿军。

而且美军有105毫米和155毫米的重炮。这些重炮不仅威力巨大,而且射程很远。开战时,这些重炮好不吝啬火力,只要有哪个点撑不住就会进行火力齐射。还能打到后面集结的志愿军部队。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美军打完后堆积如山的弹药

这些让准备一波冲锋就搞定敌人的志愿军战士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不过就是这样对东南部敌人的进攻还是没有停歇。志愿军按照之前的思路不断寻找敌人防御的薄弱点、进攻一直持续到早上7点半才平息下来,志愿军回撤。因为天色已亮,夜战只得结束。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白天美军飞机也赶来支援,志愿军只能退回

第一晚的战斗清点伤亡和战果时,一线的指战员心情非常沉重。敌人的战术改变了就像牛皮糖怎么也撕不掉。付出很大伤亡好不容易占领的几个点因为白天美军飞机的轰炸不得不放弃。美军的火力更是丧心病狂,炮弹好像打不完一样。后来统计砥平里第一天美军打出去各式炮弹2.4万枚。

14号白天美军飞机就源源不断地运来各种弹药和补给。美军出动几十架运输机,一次就能运来一两百吨的物资。美军的各种轻重武器,从士兵的步枪、机关枪到重炮的炮弹,都多到用不完。各种食品被服也是堆成山。重伤员,也能用直升机送到后方。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50年代美军已经用上了直升机

总之,23团在邸平里构筑的防御工事,其火力之强之密,都是空前的,也肯定是中国军队此前不曾遇到的。

夜袭

2月14日夜,中国军队再次发起进攻。这次,派出特攻队。这些特攻队员带有绑在长杆子上的炸药包。特攻队想用这些炸药包摧毁美军的工事——没有重炮,只好用人把炸药送上去。14晚志愿军攻势更猛烈,美军多处阵地被反复拿下。

1.正北面的1营C连被攻击。美军用坦克、榴弹炮、机枪、步枪和手榴弹猛烈还击。

2.西面由法国人守卫的阵地被攻克,于是立即投入预备队连进行肉搏战才夺回。

3.在东面,3营K连阵地被志愿军达到战壕不足5米可以面对面掏手枪对射的距离。

鏖战到半夜,23团的阵地已经多处告急。弗里曼手里仅有的几个连的预备队四处“救火”,疲于奔命。

由于在北面受挫,志愿军知道美军已投入大部分预备队,所以将主要进攻矛头指向南面。美军防御圈终于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志愿军冲了进来!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南面支援军打开一个缺口冲上“G”高地

南面G连防御的高点是南侧制高点,这里被占据后志愿军,集中火力和兵力冲进23团部,美军就完了。战后美军士兵回忆说,这个缺口直接通往防御圈的核心。如果志愿军大部队这个缺口冲进来,可以一路直捣23团指挥中心。

如果这种场景发生,美军紧绷了2天的神经大概率会崩溃。李奇微预计用钢铁洪流挡住志愿军分割包围的战术也将破产,后面美军大概率被赶下海。

但是遗憾的是,美军把能投入的火力和预备队都投入了南面的反击。但是占领南部据点的志愿军部队的通讯设备没有及时联系团部的指挥。其他几个配合攻坚的部队也不知道南部已被突破。在这关键的时候,志愿军的增援部队没有跟上来。美军不要命反击下补上了缺口,虽然南面志愿军还占据着一些据点,但是打穿23团团部的机会失去了。

美军坦克支援

15号白天,美军所有支援砥平里的部队都被志愿军在南线挡住了,这个时候人进不去。砥平里可能真的会被志愿军硬吃下去。

面对危局,美军也不管不顾了,只要有人能冲进去就行,于是安排了一支坦克支援小组,向北突击出去。一共23辆坦克100多号步兵就这么顶着志愿军沿路的阻击冲过去了。100多步兵毫无悬念的被志愿军撂倒,但是坦克冲过去了21辆。志愿军缺乏反坦克装备,干掉这2辆坦克已经是不容易了。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21辆增援坦克冲了进来

最后21辆坦克从南面志愿军阵地杀进包围圈,志愿军毫无办法。这个时候美23团的环形阵地经过近3天攻击。最有希望南面的突破点因为美军坦克的加入也变得极其难打了。这个时候志司的指挥官们看到砥平里的战斗状况和刚报上来触目惊心的伤亡报道心里也打嘀咕。

前线的部队实际更难,因为攻坚伤亡大、而且连续进攻几乎没有休息,部队已经非常疲劳,南面的美军还在靠过来。志愿军罕见的出现了基层指战员请示上级暂时进攻部队请求回撤的现象。不久志司下达命令:“暂停进攻”。

三军不可夺气

砥平里攻坚失败后,驻守汉城的50军和38军继续坚守已经没有意义了。志愿军整体北撤,汉城再度易手。尽管后来5次战役中朝联军再次攻占汉城,但是5次战役李奇微坚决实施了磁性后撤战术让向南进攻的志愿军收获不大,美军还在反击过程中极大的杀伤了志愿军。

后面才有了志愿军东西两处,华川和铁原的铁血阻击战,志愿军在5次战役后期挡住了李奇微的反杀。至此中美双方再也没有大规模运动对攻战。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5次战役后期的铁原阻击战,面对优势兵力优势火力的进攻,志愿军一样能守住

双方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认识到了对手和自己的优缺点。4次战役中的砥平里之战因为伤亡比较惨重没有达到作战目标,远没有同期的横城战役受到的关注多。

这场战斗是对双方对对手认知的重新矫正。志愿军很大程度对美军这支由现代化工业支持弹药几乎无上限的军队有了新的认识,被围困的美军如果战术得当也不是一触即溃的少爷兵。志愿军的火力不足、后勤问题、多支进攻部队的协调问题、包括战斗时的通信不畅问题都被暴露出来。如果当时攻击砥平里南部的志愿军多几部班组电台,很可能这个溃口就被后面支援部队撕烂了。

这些问题在后面五次战役时暴露的更多,包括180师也是在撤退过程中没有及时收到命令造成了重大损失。

三军不可夺气——砥平里的死守,抗美援朝美军士气转折点

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彭老总真正的对手

这场战斗美军的意义更加重大,志愿军入朝前两次战役由于志愿军新颖的战术和迅捷高效的包抄让美军处处被包围、处处被阻击。从将军到士兵全部蒙了,而美军对中国军人一直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的兵溜子形象。在朝鲜北部被打蒙了以后,迅速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中国军队充满恐惧,只要听到了志愿军的冲锋号。很多士兵就从内心中放弃了作战一路向南狂奔。

这种低落士气之下是不可能完成任何技战术要求的,所以李奇微要通过一场实战告诉美国人。中国士兵虽然足智多谋、神出鬼没但这些不足以抵消美国人的坦克、火炮的优势。这一仗让美国人重拾信心,可以说是美国人在朝鲜的运势转折点。

最后向70多年前在朝鲜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