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黔东南游记」躲进小窝读周易

 彭信之管理识堂 2023-08-08 发布于辽宁
书接上文,虽然没有去成阳明洞,不过另外一个洞倒是信手拈来,这就是“阳明玩易窝”。这个地方现在是一个公园,也不难找,路边车辆极少,公园内也没有什么人,景点是免费的。
洞石口上镌刻“阳明玩易窝”五字。可以想象,阳明先生在玩易窝中,俨然把自己看作为一个“甘囚奴,忘拘幽”的周文王在演易卦,小小的玩易窝与阳明小洞天不仅是他静坐修炼的洞天福地,而且也是他读经求道、反思宋儒之学、顿悟心学的精神逍遥游的天地,他的《五经臆说》就是在玩易窝与阳明小洞天中写出来的,他的“龙场之悟”也是在玩易窝与阳明小洞天中“日坐石穴”、“澄心精虑”中豁然顿悟的。

我很喜欢“玩”这个字,有种游戏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顿觉与阳明先生有知音之感。因为我在学易经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个“玩”字来概括,甚至学习的时机,和阳明先生也有颇有几分神似。
2009年的时候,我进入到职业生涯第一个十年中最大的低谷,在此之前,我经营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事实上,我早就意识到了自己不适合现在的工作,但一直在想的是否应该再坚持一下,结果每年不断的重复这样的纠结,一年又一年,直到热情耗尽,终于在2009年决定将公司注销。很快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港资企业做销售管理,然而试用期还没有结束,我就已经被里面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不断的酒局搞的心力交瘁,于是选择了离职。

这个时候的我一来没有工作,二来没有方向,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于是打算在家里休息一段时间。我每天的日程安排就是早上做好饭送太太上班之后就开始学习一直感兴趣的《易经》。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学习的场景,每天从天亮学到天黑,不知不觉天就黑了,一算也不过学习几卦而已。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一个世界,一个光怪路离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一卦,然后随着六爻的变化,这个世界开始变动起来,但是如何变也在卦象的范围之内,六十四卦,就成了六十四个世界,而每个世界又有六种因为位置的不断变化而呈现出来的六种可能性,接下来,再因为每个卦结合到一起而呈现出更大的变化……当完成了基础的学习之后,整个过程中我就开始把玩起来,我把六十四卦写成九九乘法表的格式,然后随着玩起着填空题,然后再整理六十四卦的爻词和卦词,再去背诵六十四卦的顺序,再学习数字卦和筹策的占法,我还记得当时给德鲁克学院的的灯塔行动做志愿者期间,每次坐飞机上出差的时候,就把六十四卦帖在前面的座椅之上……

所以,这个“玩”字让我有了深深的共鸣,只是我之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而阳明先生已如老鹫抟云,望之不见其踪。不过如果我们在学习任何知识的时候,都可以有玩的心态,那么整个学习的过程也就不会那么苦了吧。

而这种描述不就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所提出的来的“心流”的那种感觉吗?

所谓“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想想看,在那样恶劣的情况下,可以有这种感受,那么再苦也不会觉得苦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包括进行某些工作的时候。在《创造力》一书中,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指出:无论产生心流体验的活动是什么,对它的描述几乎都是相同的,尤其是这9种被反复提及的因素。

1. 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

2.行动会马上得到反馈;

3.存在着挑战与技能的平衡;

4. 行动与意识相融合;

5. 不会受到干扰;

6. 不担心失败;

7. 自我意识消失;

8. 遗忘时间;

9. 活动本身具有了目的。

在这个山洞入口处的摩崖石刻上,有这样一首诗:

夷居游寻古洞宜,
先贤曾此动遐思,
云深长护当年碣,
犹是先生玩易时。

诗的作者名叫安国亨,1590年来到此地,在石壁上题下“阳明玩易窝”五个大字,并留下了这首诗。
安国亨的祖父安贵荣是当时阳明先生所处地的一位主事,与阳明先生交往甚厚,对阳明先生龙场悟道的细节也多有了解。因此,这首诗足以证明,阳明先生是在此地完成了龙场悟道,也是在此通过《易经》去进一步体会中华文化的精髓。
我辈又怎可错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