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苔厚而白腻,一个中成药把湿气排出去

 我就是痴 2023-08-08 发布于江西







图片

舌苔厚而白腻,是典型的脾虚湿盛。

有个方子很合适,叫平胃散

这个方子的出处很多人以为是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实际上方子最早见于北宋周应所著的《简要济众方》。

都知道日本人做事较真,有个汉方医生叫丹波元胤在《中国医籍考》中考证周氏《简要济众方》时指出:“平胃散一方,世为出《局方》,不知其本于是书。”

虽然这本著作名不见经传,名气也没有《局方》大。但书中平胃散的影响力却是经久不衰,乃至《局方》也收录此方,让世人误以为此方出于《局方》。

事不宜迟,来看看平胃散的组成。

平胃散:苍术120克、厚朴90克、陈皮60克、炙甘草30克。研细粉,每次服6克,大枣、生姜煎水送服。

煎汤服用可以调整为苍术12克、厚朴9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

现在被制成中成药平胃丸,更加方便大家使用

所以你看,好的方子,疗效稳定的一般都会被制作成中成药,就好像《简要济众方》的书名一样,简单的方子又能惠及百姓,这就是好的中药方子的初心。

如果要选一个脾脏最讨厌的邪气,那必定是湿邪无疑。正常来说,脾脏属土,湿邪属水,从五行生克来说,有天生的血脉压制,所以古人说水来土掩,土能把水湿吸收掉。但是现代人偏偏喜欢贪凉吃冷,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生痰生湿,超过了脾脏的负荷,不但不能处理水湿,还被水湿反噬,导致脾虚,脾虚更加不能运化水湿,结果恶性循环。

湿属阴邪,其性黏滞,阻遏气机,吃进去的食物不能运化,就会腹胀,不思饮食。水湿流注到四肢关节就会觉得四肢沉重疲乏。湿邪上蒙清窍,脑袋瓜就好像糊了浆糊一样,不清醒,还老容易犯困,白天也打盹想睡觉。

大家都知道说到健脾,白术是代表,他的好兄弟苍术也能健脾,但为人乐道的是它燥湿的能力。前面已经提到,水满为患,如果单纯靠健脾运湿力量是不够的,亟需强有力的燥湿代表——苍术,才能把泛滥的水湿给吸附掉。虽然苍术的健脾能力不及白术,但解决湿邪却是雷厉风行,大刀阔斧。

所以清代名医黄元御评价“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白术善补,苍术善行”。泻水开郁,苍术独长。所以除了脾脏的水湿,乃至经络筋骨间的水湿苍术都能像烘干机一样把其蒸发掉。让身体一身轻松。

脾气的转输,湿邪的运化,都有赖于气的运行,也就是气化湿亦化的道理。这个时候就要加入一味行气的药,找的谁呢,厚朴当仁不让。厚朴苦温,非但能行气消满,且有苦燥芳化之性,行气祛湿两者兼顾。《本草汇言》记载:“厚朴,宽中化滞,平胃气之药也。凡气滞于中,郁而不散,或湿郁积而不去,湿痰聚而不清,用厚朴之温可燥湿,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气也。”这样就能因势利导地把湿邪往下排。

至此,湿邪基本得到完美解决。我们就要恢复中焦斡旋的能力,脾胃中焦就好像车轮的中轴一样,只有中轴转起来,四维才能被带动起来。陈皮就是最佳人选,理气和胃,芳香醒脾,助苍术燥湿,协厚朴行气,恢复脾升胃降的常态。

炙甘草既可调和诸药,又能甘缓和中。

平胃丸辛温苦燥,祛湿力强,一般建议中病即止,如果前面提到的症状缓解,舌苔从厚而白腻退到薄薄一层,就可以停服,后面可以用相对平和的参苓白术丸调理脾胃。如果本就脾胃虚弱,也可与参苓白术丸同服,各展所长。

图片

END


图片
中医李知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