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立秋,清肺排痰的好时机来临!这一碗汤助你排除暑湿,滋阴润肺。

 为什么73 2023-08-08 发布于北京

原创 辛卯 守正经方学堂 2023-08-08 10:09 发表于山东

图片图片

大家好,我是辛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今年实在是太热了!

 

从六月份开始就高温天气不断,甚至有些地方从五月就开始热了!

 

这不,上海一小伙在高温天气热得实在受不了,恍惚间突然想起之前在山顶寺庙里喝的荷叶粥,阵阵凉风还伴着花香。

 

这小伙子突然就“顿悟”了,寺庙不正是纳凉避暑的好去处吗!

 

于是赶紧联系之前寺庙的叔父,跑到山上寺庙当义工去了,

图片

热到顿悟,还真是比较稀奇。

 

大家会想了,我们可不能人人都去寺庙当义工,这高温天气什么时候能结束啊!

 

终于,在八月份我们迎来了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

 

立秋就寓意着:秋季开始、暑去凉来、收获的季节。 

图片

俗话说,“立秋分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这三候都是啥意思?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一候凉风至,说明刮风的时候人们会感觉到凉爽了,此时的风已经不同于暑天的热风。

 

二候白霜降,代表早晨开始有雾气产生了。

 

三候寒蝉鸣,寒蝉也在秋天感阴而鸣了。

 

不过,今年的立秋可与以往的立秋不一般!

图片

哪里不一般呢?

 

首先,今年立秋的第一个不一般之处是“早立秋”

 

在民间,有着“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就是说,如果立秋的时间比较早,那么这个秋天就会比较凉快;

如果比较晚,就会比较热,甚至夸张地说,会热死牛!

 

今年的立秋在公历的8月8日,具体时间是这一天的凌晨两点二十三分左右,以农历来说,这一天是六月二十二。

 

老祖宗认为,上午立秋,是早立秋;

 

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农历时间算,农历七月晚立秋,农历六月是早立秋。

 

同时这也是第二个不一般之处,“公秋”。“公秋爽,母秋凶”。农历六月立秋,就是公秋,七月立秋,则是母秋。

 

所以无论从哪种说法,今年立秋都预示这个秋天会比较凉快!

 

但是大家也不要大意,虽说终于熬到了立秋,可不代表酷热天气立马就会结束!

 图片

 

立秋后会慢慢变凉,但是还会热一段时间。

 

很多人认为立秋之后天气就会立即变冷,不要忘了,夏天的三伏天还没有过完!

 

立秋时,昼夜的温差会加大,气温就会忽高忽低,此时的衣食起居,更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防燥,从我们中医角度来说,秋天对应的五行是金,对应的气候特点是燥,对应的脏腑是肺,所以秋燥对肺的考验比较大。

 

当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太过,或者身体适应能力下降,就会生病。

 

所以在秋天时燥气增加,空气变得干燥,

但是我们吸进肺里的空气是需要湿润的,当然这个给空气加工的过程就是在鼻腔上呼吸道实现的。

 

所以当空气变得干燥,身体就会抽调大量的气血到呼吸系统,给空气加温加湿,

气血充在鼻腔所以就会导致鼻炎,鼻塞、流鼻涕打喷嚏。

 

大家是不是一到秋天就开始鼻炎复发?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图片

其次还要防暑,立秋时节,暑热未尽,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

 

虽然会有凉风,但是天气容易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非常炎热,“秋老虎”随时虎视眈眈。 

 

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温还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懈怠,千万要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除了防燥防暑之外,我们还要防忧郁!

 

不知道有没有人入秋后时常觉得自己总是心情不佳,比较忧郁。

图片

那是因为你的肺出现了问题。

 

我们说,秋季内应于肺,肺所主的情志就是“悲”

 

所以入秋之后,肺不好的人,就容易悲伤,

 

这个悲伤的情绪,如果一直萦绕不去。不仅影响肺,还会进一步影响心的功能。

 

大家想想,鼻炎鼻塞,再加上心肺问题,还是在秋冬季节,那个难受呀...简直是难以想象!

图片

由此可见,立秋是非常重要的时节,在立秋的时候做好准备,才能安然度过秋冬。

 

那我们应该怎么准备呢?

 

那肯定就要从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入手。

 

俗话说,春捂秋冻

除了早、晚气候稍凉的时候需要添衣之外,不要过快地增添衣服,适当冻冻,可以提升皮肤的鼻粘膜的耐寒力,对安度秋冬有益。

 

起居方面呢,要早睡早起,早卧可以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可以使肺气得以舒展。

图片

出行方面,还是要注意防暑

 

我们重点要讲的,是饮食方面。

 

通过药膳经方,拯救我们的心肺功能。

 

大家在日常中,可以多喝百合杏仁粥,来补充津液,滋润心肺。

图片

百合杏仁粥配方:鲜百合 50g  (干品 30g )  杏仁 10g 大米 50g 白蜜适量。

 

百合、杏仁去皮打碎,与大米50g同煮为稀粥,调白蜜适量温食,早晚各一次。

 

除了药膳外我们还有很多经方可以考虑。

 

比如说桂枝生姜枳实

 

《金匮要略》 中讲 “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

 

桂枝侧重振奋心脏功能,帮助心脏打血

同时配合枳实收束血管,帮助桂枝打血,加上生姜,恢复脾胃,增强心脏的动力,从而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问题。

 

注意:高血压者一定要慎用此方!

 

大家还可以试一下小青龙汤

 图片

小青龙汤出自“医圣”张仲景,最早记录于《伤寒论》,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有千古第一咳喘方的美誉。

 

咱们的“医圣”张仲景可是花50年心血才把它打造出来的,治疗效果当然是一顶一的好。

 

原方: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  五味子  半夏(洗)

 

小青龙汤中,细辛主要破肺寒,干姜温里,炙甘草缓中保水、固护脾胃,五味子降肺气止咳,半夏止呕。

 

麻黄能入肺经,宣畅肺气,对人体因为风寒入侵引起的肺寒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有明显疗效。

 

和桂枝搭配可以疏散风寒,发汗解表,帮助体内寒气发布出去。

 

当然,经方一定要根据个人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中医上讲,养生要顺应天时。三伏未过,秋季已拉开序幕。

 

在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一定要给自己加倍养护。

 

立秋,意味着秋从今天开始,已经正式在我们的生活里存在了,大家一起进行秋日养生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