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之 ——血小板

 金色的田野 2023-08-08 发布于云南

点击上方 | 关注我们

结构

     今天我们来介绍血小板相关形态、结构和功能。血小板是血细胞中最小的有形成分,其外形为无色,圆盘状小体,无细胞核。

     在电子显微镜下,其超微结构主要由表面结构、骨架、细胞器和内含物及特殊膜四部分组成。血小板表面结构有细胞外衣(EC)和细胞膜(CM);血小板骨架包括膜下微丝(SMF)及微原纤维组成的微管(MT);细胞器和内含物有α-颗粒(G)、致密颗粒(d-颗粒,DB)、溶酶体颗粒(λ-颗粒)、线粒体(M)、高尔基氏体(GZ)、糖原颗粒(Gly)及过氧化物酶小体;特殊膜系统主要包括开放管道系统(OCS)和致密管道系统(DTS)。

图片

受体

      血小板膜表面上除了有膜糖蛋白,还有很多受体,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七类,整合素如GPIIb-GPIIIa、GPIa-IIa;富含亮氨酸蛋白如GPIb-IX-V;选择素如P-选择素;免疫球蛋白样结构;G蛋白欧联七跨膜受体四跨膜蛋白净化剂受体等。从功能上,血小板膜蛋白受体可以分为参与促进或激活血小板功能的受体,参与血凝与纤溶的受体,抑制血小板激活的受体等。

图片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包括粘附、聚集、释放以及凝血反应。除此之外血小板还参与炎症、免疫及支持血小管内皮完整性的功能。血小板在发生粘附、聚集及释放时需要进行激活,通过不同的激活途径,通过调节蛋白和第二信使的信号跨膜转导,最后产生激活效应。

      血小板粘附功能指血小板粘着于血管内皮细胞下组分或其他异物表面的功能。血小板粘附是血管受损后参与正常止血反应的第一步。当受损血管内皮细胞下成分暴露时,血液中vWF、内皮下成分和GPIb-IX-V复合物结合,导致血小板粘附反应。在血管性血友病或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患者中由于vWF或GPIb缺乏二存在血小板粘附反应的缺陷,致使出血时间延长。

图片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之间相互粘附形成血小板团的功能。血小板聚集不同于凝聚反应之处在于前者需要有生命活力的血小板,后者则不需要。通过聚集体的形成而使流血停止,这是正常止血过程中的主要功能。在血小板无力症中,由于患者GPIIb-IIIa缺乏而存在血小板聚集反应缺陷,致使出血时间延长。

      血小板释放反应是指在诱导剂作用下,储存在血小板内的颗粒包括α-颗粒、致密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物质通过OCS释放到血小板外的过程。

      此外还有促凝功能,血块收缩功能及其他功能,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下一期我们介绍凝血因子。

欢迎扫码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