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凝血因子及凝血系统

 金色的田野 2023-08-08 发布于云南

      凝血机制的正常运行少不了各种蛋白的相互作用,我们把参与凝血过程的各种蛋白统称为凝血因子。目前已知的有15种凝血因子,包括经典凝血因子I-XIII除去VI的12个因子和激肽系统的2个因子及vwf。凝血因子的最终结果是促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其多数属于丝氨酸蛋白酶。

      I因子是纤维蛋白原,II因子是凝血酶原,III因子是组织因子,IV因子是钙离子,V因子是易变因子,VII因子是前转变素,VIII是抗血友病因子A,IX是抗血友病因子B,X是stuart因子,XI是血浆凝血激酶前质,XII是接触因子,XIII是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凝血机制的认识和发展也是经历由传统的凝血瀑布学说到新的凝血的新模式。传统的凝血瀑布认为血液凝血过程是由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和共同途径组成。内源凝血途径是指因子XII被激活形成IXa-VIIIa-Ca2+-PL复合物,进而激活X因子。外源凝血途径是TF的释放形成TF-VIIa- Ca2+复合物激活X因子。共同途径是形成的激活的Xa因子和Va因子结合激活凝血酶进而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图片

      随着认识的深入,对传统的凝血瀑布加以修正和补充,凝血过程并不是以内源性为主,而是主要通过组织因子途径激活。凝血的维持需要VIII和IX因子的参与。此外凝血过程受到TFPI和其他抗凝蛋白的调控。VIIa-TF复合物也能同时激活IX因子,凝血的激活XII和XI是非必须的,同时Zn2+和Mg2+也参与了凝血过程。所以凝血激活的新模式认为开始阶段通过TF释放形成少量的凝血酶后,凝血酶进一步激活血小板、VIII、V因子使得凝血过程放大和加快。

图片

      凝血机制的调节通过各种酶及复合物,其主要发挥作用的是凝血酶,凝血酶形成后的作用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启动、放大、血块的终止和清除、修复。这里不在详细展开描述。凝血系统在发挥作用过程中需要抗凝系统的平衡才会维持正常的血液流动,下一篇我们介绍抗凝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