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汇昆:合理调配教、练、考

 江一写作课 2023-08-09 发布于河北

合理调配教、练、考

文/金汇昆

“老师,我的文言文翻译和语言文字运用题怎么提升。”小李同学问我。

“采取最笨的办法吧。”我说。

“老师,最笨的办法是什么呢?”

“死记硬背。”

“老师,这行吗?”

“怎么不行,那我问你,去年你翻译过的文言文句子现在你依然能够准确翻译吗?去年你写过的语言文字运用题现在你可以保证全对吗?”我连续发问道。

“不能保证。”他肯定而恍惚地答道。

“这就对啦,假如做过的题你都牢牢地记在心里,你肯定很厉害。所以,死记硬背的功夫还是要有的。有了死记硬背,你的知识储备才会丰富起来。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你做题的准确度才会提高。道理就是如此。”

从这段我和学生的对话出发,我思考了教、练、考的关系。

“因为没有很好的办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所以有的老师对语文采取了听天由命的'办法’。”有人这样说。

“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以练代教甚至以考代教的现象。”有人这样说。

比如在一些情况下,平时的调研考试也算作是一次作文教学。但在我看来,调研考试中的作文不能算是一次作文教学,也不能算是一次作文训练,就是一次作文考试,考试就是考试,考试不是练习,考试不是教学。

在经过23备考和23高考之后,我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今后我也会在这一点上于教学工作中有明显的体现。我认为要准确把握教学、练习和考试的概念,这样才会更好地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而不至于胡子眉毛一把抓,从而丢了重点。

教、练、考三者是不一样的,这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但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很容易被混淆。这跟语文学科的特点有关,因为语文教师不好把握什么应该教,什么应该不教,教和不教的内容时常混乱。还有就是练,如何练,练到什么程度,这都是我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还有教的内容和练的内容是否匹配,考的内容和教、练的内容是否匹配,不要觉得这是一个小事情,事实上这会影响语文学习的持续性、会影响语文学习的效率。

所以,在一些时候,我会经常修改用于学生训练的题目,因为只有修改了的题目才跟教的内容最匹配。要义,千万不要把教、练、考混为一谈,基本的要求是不要武断地混为一谈。这其中有大学问。

榷山

癸卯溽暑(08.08)

于湖城湖畔

【作者简介】

金汇昆,笔名江一,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教育与写作理念:师德是知与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写作育人,让生命的启蒙不断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