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揚州慢》鈔記

 企愚書櫥 2023-08-09 发布于湖南

《毛詩大序》曰:“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讀過姜白石《揚州慢》之後,這種情韻自然會有深切感受。一般來說,處和平年代的人士是無法理解處在兵燹之中人們的襟懷,然透過姜夔的《揚州慢》,我們仍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戰亂對人文經濟的種種摧殘。

姜夔的《揚州慢》作於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是時姜夔二十余歲。根據詞前小序所說,當時作者殆初訪揚州,入目盡是兵燹後之種種蕭條景象。更兼時令冬至,“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目“寒水自碧”,盈耳“戍角悲吟”,作者處此情境之中,自然不勝感慨唏噓。此時此景對於精通音律的作者來說,勢必如同巨石橫亙於胸,不吐不快,於是自創新曲以歌《揚州慢》。由於詞曲均悲愴,當時的著名詩人蕭德藻也認為此曲飽含“黍離”之憂焉。

詞作的上闋描寫作者經過揚州時所見的滿目淒涼景象,其間“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乃直接入題之語。爾後所寫,全是慘不忍睹的場景,疇昔的春風十里揚州路,雖是薺麥青青,然“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作者在這裏沒有直接描述人情,但以“廢池喬木”擬人,連這些不具人格之物也極為討厭“言兵”,作為人情則自不待言了。更何況此時黃昏漸起,滿城戍角在寒風中縈繞,使這座空城更增悲涼之感。

詞的下闕撫今追昔,援引杜牧詩句敷陳揚州疇昔之種種繁榮,這便與目前的淒涼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曲中的“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分別出自《贈別》的“豆蔻梢頭二月初”與《遣懷》之“贏得青樓薄幸名”,皆是杜牧在揚州留下的名句。這便高度概括地表現了昔日揚州的人文與經濟之繁榮,令人感慨當今兵燹給這座城池造成的種種創傷。如今的揚州,昔日的風物猶在,那“二十四橋”依舊,只是橋孔中飄蕩的滿是無聲的冷月,令人情何以堪!那橋邊的紅芍藥尚在,只是不知它此後年年為誰吐蕊?讀誦至此,我們自然會不禁鼻酸乃至潸然,若是能親聆白石此曲的原聲,那自然更增悲愴。

作為身處和平年代的人們,自然應當珍惜當下和平的環境,這便是我們誦讀此曲的真實意義。況且目下的天下並非一片祥和,敘利亞、烏克蘭等地仍在兵燹之中,那裏的人民自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更應生起悲憫之心。

附原文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