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67君子阳阳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宝妞 2023-08-09 发布于河南

诗经67-1君子阳阳押韵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8-07 08:44:40 河南 3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2.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 □□◆ □□□□◆ □□□□ ng

□□□● □□● □□□□● □□□● o

附注:以上是编写《周音》时的分析,现在仍然赞同。


诗经67-2君子阳阳注释1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8-07 10:13:32 已编辑 河南 7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2.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 □□◆ □□□□◆ □□□□ ng

□□□● □□● □□□□● □□□● o

附注:

1、房-敖,指的都是住所。房=房子,敖=敖包。此诗体现了上古民风,古人既住砖瓦房,也住帐篷(蒙古包)。这进一步佐证,蒙古族发源于上古华夏。

2、由,古音do,可能与日耳曼语to同源,为介词,表示目的地。

此外,由可能在上古时代或更早已经发生了i o二象性,比如:迪笛,古音di。而日耳曼语的介词to也有te、ti的变型,所以,同源的可能性较大。

再者,若本诗的由古音di,则可以解释为通至,古音di,表示到达。也是目的地。

3、只且,诗经中多次用到,以前考究过,只=又,且=确切、确凿。见:诗经41-2北风注释2;

其乐只且=其乐又凿 or 其乐又笃。

4、左-右,这里显然指的是左手、右手。而左右的甲骨文也是从手,为动词义,显然发展到诗经年代,左右已经由动词演化为名词、形容词,仅仅表示方位。可能已经丧失了动词原义,可能已经出现了佐佑二字仍然保留其动词义。


诗经67-2君子阳阳注释2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8-07 11:42:29 已编辑 河南 7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2.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 □□◆ □□□□◆ □□□□ ng

□□□● □□● □□□□● □□□● o

附注:前文分析了本文主旨和关键词,这里再弄清一些细节。

1、簧,利用簧片振动发声的乐器,例如:笙、竽。一般为芦苇或竹竿制成,簧片也是同材质,现代多为金属制。

但根据现代考古,可推测上古的簧可能并非管乐器,而是单独的簧片,放在口中演奏。如图

图片

石卯遗址出土的口簧

图片

现代口簧(口弦)

到底是哪种?我并不确定。但我倾向于类似现在的葫芦丝。

图片

葫芦丝

这个大小可以手持,与下文的纛旗相匹配。若为口衔的簧片,则不必手持。此外,由此亮相到黄字的甲骨文,可能指的是鸣镝,带有哨声的箭矢。

图片

黄从矢

中间那个类似口,但中间一横的东西,可能就是簧片,见上图石卯遗址出土的上古簧片。

图片

鸣镝,别称:鸣髇、响箭、髇箭、髐箭、鸣箭、嚆矢

上图鸣镝的发声结构并非簧片,而是类似埙(xun),这种粘土烧制的哨子我小时候玩过,一般塑型为动物,比如鸡。但古代的埙为多孔,可以有不同音调。而且埙从员,古音cong(工),黄古音cong,二字古音相同,可能同源。但如此的话,簧片的发展应晚于埙,二者发生结构不太类似,虽然都是靠空气振动发声,但介质不同,埙为泥土,簧片为芦苇或竹竿制作。

但如果从葫芦丝的外形与鸣镝的外形来看,其发声部位是相似的,可能簧-黄-箭矢的同源关系是由此而来。

以前在编写《孔子音准》、《周音》时,认为黄=璜,是一种玉器,但无法解释像箭矢的部分,现在黄-簧-鸣镝(箭矢)的关联度,似乎更加符合逻辑。我认为黄=簧的本字,是更为确切的。

这个同时也说明了上古的簧字,代表的并不一定是管乐器或竹乐器,而可能是哨子一类的统称,可以是粘土制作的,如埙。

2、阳阳,应为本义,阳光灿烂,形容人高兴,眉笑言开。以往经学家注释为=洋洋,并无十分不妥。但我认为,只要本字能解释得通,就不必按通假理解。

3、陶陶,乐陶陶,陶醉,表示深沉、深刻。大喜过望。这两个形容词,都指代君子迎接诗人的兴高采烈。可知,这并不是单纯的会见友人,而是君主礼贤下士,迎接人才。为何?

因为下文的翿(纛),应为武将之帅旗,代表身份地位。对应上文的簧,可能是代表文官地位。两个礼器同时出现,应该是有所泛指,君主不仅热切招揽文人,还收揽武士。那么,本诗的立意就很明显了,这是一首明君诗,要么是歌颂现有的明君,要么是渴望出现这样一位明君。

而诗人站在宾客的立场上,无论是文臣武将,都是极为受用的。可视为穷通诗。


诗经67-3君子阳阳上古音大概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8-09 08:35:35 河南 2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cong di ding ding, do di cong, di do co do bong, ci co di du!

2.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cong di do do, do di do, di do co do o, ci co di du!

□□□◆ □□◆ □□□□◆ □□□□ ng

□□□● □□● □□□□● □□□● o

附注:

1、陽从昜,昜从丁,古音ding,但也可能在造字陽时,已经发展为dong音。

2、簧从黄,黄从矢,矢为义符,不表音。黄古音cong。

3、敖从攴,似乎从㫃(yan),均非声符,而可能是义符,尤其是㫃。

㫃,甲骨文画的是一面旗帜。

图片

敖的左部类似㫃字,而且遨游也有旅行、旗帜之义。但九年衛鼎西周中期集成2831 将其左部从虎,似乎古音为co、cu。

图片

旅从㫃

图片

游从㫃

图片

4、翿从寿,古音do。

5、陶从匋,匋从勺,古音do。

图片

陶从勺、从阜,有的从土,其中,土、阜为义符,勺为声符,古音do。

图片


诗经67-4君子阳阳今韵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8-09 08:57:30 河南 2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房,其乐又凿

2.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敖,其乐又凿

□□□◆ □□◆ □□□□◆ □□□□ ng

□□□● □□● □□□□● □□□● o

附注:

1、只且→又凿,分析见前文。

同时,凿-陶-翿-敖,放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押韵,属于完美替换。

2、翿→纛,不必要,因为两个字都很复杂。

3、由→入,同义替换。

而且入的古音也有do的阶段,所以由-入也可视为同音通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