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行印出来的钱都去哪了?央行如何通过印钱影响经济?

 财怪大美丽 2023-08-09 发布于北京

咱们经常能听到说“货币超发”,说“货币超发”会导致通货膨胀,比如“埃尔多安经济学”——土耳其疯狂印钞导致本币贬值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再比如国民党时期疯狂印钞弥补财政赤字,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我国过去这么多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从1978年的1,159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2,664,000亿元,增长了2298倍,44年的年均增速为19.2%,但名义GDP总量只增长了329倍,年均增速14.1%,物价指数CPI只增长了7.06倍,年均增速为4.5%

只根据数字来看,我们央行发行的货币,即没有100%的推动国民经济总量(GDP)的增长,也没有完全的被CPI消纳吸收。那么我们不禁好奇:那发行的钱都去哪里了

         

先说结论:

印出来的钱,除了进入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发展之外,多的部分都被存起来了。

一、想要了解发行的货币都去哪里了,就要先了解钱从印出来之后是怎么流动的?

现在假设央行印了一些钞票,并将这笔钱“借给”了银行。

银行拿到这笔钱之后,将其全部贷款给了公司。

公司拿到了这笔钱之后,选择取出一部分现金来使用,剩余的部分存回银行备用、或者吃利息

公司将剩余的钱存回银行之后,银行根据官方的要求,需要保留一部分作为“存款准备金”,除此之外的部分银行仍然可以贷款出去给其他的公司

以上,货币就完成了第一轮的“从银行来、到银行去”的流动轮回。

扣除“存款准备金”后,银行可以进行第二次放贷。第二次放贷后,仍然有部分钱被存回了银行,然后银行以同样的方式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第N次放贷。

那么这一次发行的货币,就会经过一轮轮的贷款和存款,变成了更多的“钱”进入到市场当中。这个过程就叫做“货币派生”。见下图:

以上:

B为基础货币供应量,也就是央行印出来多少钱。

m为现金溢出率,也就是放出的贷款中,有多少比例的钱会以现金的形式流出到市场当中。

r为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针对银行里的存款,银行需要保存多少比例的保证金放在银行体系内。这个比例一部分是强制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部分是银行自行决定的“超额准备金率”。

由这些预设参数得到四部分内容:

(一)贷款总额:由这笔基础货币B带来的人民币贷款总额理论上为:B/[1-(1-m)*(1-r)]。我们定义1 / [1-(1-m)*(1-r)]  = 货币乘数。那么发行基础货币量B派生的人民币贷款总额 = B * 货币乘数

(二)流通中的现金:由这笔基础货币B带来的流入社会的现金总额为:B*m/[1-(1-m)*(1-r)]。即:发行基础货币量B溢出的流通中现金 =  B * m * 货币乘数

(三)总存款:由这笔基础货币B带来的存款总额为:B*(1-m)/[1-(1-m)*(1-r)]。即:发行基础货币量B派生的人民币存款总额 = B * (1-m) * 货币乘数

(四)存款准备金总额:由这笔基础货币B带来的存款准备金总额为:B*(1-m)*r/[1-(1-m)*(1-r)]。即:发行基础货币量B派生的存款准备金总额 = B * (1-m) * r * 货币乘数

二、结合以上理论推导,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历年的货币供应情况。

基础货币余额B,也即央行投放的货币。

根据以上理论推导,可以得到(二)+(四) = B。

也就是说:央行发行的货币——基础货币量B——要么作为流通中的现金被机构或者个人持有,要么就作为存款准备金被银行存到了央行。

我国的基础货币发行的速度在2015年之后明显的慢了下来。从2014年到2022年的7年间的年平均增速为3.0%,2017到2021年间,几乎就没有增长。

M0的定义是“流通中的现金”,也就是以上理论推导中的(二)。

自1978年以来,到2022年的44年间,我国M0的年均增速为15%。

而近几年,在基础货币余额(B)几乎没有增长的情况下,2014-2022年,M0仍然保持着年均8.3%的增速。

M2的定义为“广义货币”,约等于M0 + 存款,也就是以上理论推导的(二)+(三)= 基础货币量B * 货币乘数。

自1978年以来,到2022年的44年间,我国M2的年均增速为19%。

与M0类似,近几年,在基础货币余额(B)几乎没有增长的情况下,2014-2022年,M2保持着年均11.7%的增速,比M0的增速更高。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M2的增速 > M0的增速 > 基础货币余额(B)的增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M0 / M2。根据之前的理论推导,M0 / M2 = (二)/ [(二)+(三)] = m,即现金溢出率。

M2的增速 > M0的增速。这说明:近年来,现金溢出率m在逐年降低。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当机构或者个人获得贷款之后,只会取出更少的现金,而会将更多的钱存到银行里面去,不管是活期还是定期。

之所以人们会存更多的钱到银行里面,可能是因为近些年来,支付方式变得非常方便,人们不再需要保留足够多的现金在手边,而是用手机银行或者网上银行就可以即时完成交易,存在银行里的活期或者定期存款也可以更方便快捷的提取到现金账户用于消费或者交易。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钱就是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机构和个人就是不把钱拿出来消费或者投资掉,机构获得贷款之后又存回了银行,钱就一直在银行系统里面打转。

其次,我们再看M2/B。根据之前的理论推导,M2/B =(二)+(三)] / B = 货币乘数。

M2的增速 > 基础货币余额(B)的增速,说明货币乘数变得越来越大。根据货币乘数的定义:1 / [1-(1-m)*(1-r)],货币乘数与m和r成负相关

近年来,现金溢出率m和存款准备金率r纷纷下降,所以货币乘数增长迅速,导致M2相较于基础货币量(B)而言,增速变大。

我们看货币乘数在2008年到2014年间,几乎保持不变。这主要是因为2007年通货膨胀过高,我国央行在之后的两年里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后又叠加10年的“四万亿”救市资金入场,推高通货膨胀,于是存款准备金率就又在高位保持了好几年。

当然,看回到“基础货币余额B”部分,抵不住2006~2011年印钞机开的猛,虽然货币乘数变化不大,但基础货币印的多,一样使得M0和M2快速增长。

三、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以上,我们就我国的货币是怎么流通、我国的货币供应情况做了详细的说明。那么货币供应是怎么影响国民经济的呢?

社会中之所以会有货币存在,是为了满足交易的便捷性。在没有货币的年代,人们要么以物易物,要么自给自足,社会运行的效率会很低下。

比如说,我们现在想剪头发,一般会去理发店。Tony老师给你剪了头发,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你给Tony老师钱,这就完成了一次交易,而这个交易是会计入GDP的统计之中。

若是你心血来潮想自己推个平头,于是在家里吭嗤吭嗤的搞了半天,也成功的理了个头,也产生了价值,甚至好看程度赶上了上回Kevin老师给你理的,但是不好意思,没有实际的交易产生,“自给自足”也就不计入GDP之中。

再比如,你说上回有个Allen老师给你理了个头,还说下回给你剪的时候不收钱,只要你把Tony老师介绍给他……咳咳,那么他再给你剪的时候,由于没有收钱,是以“物”易“物”,那虽然他也产生了价值,但是就是没有实际可由货币计量的交易发生,那么也是不计入GDP之中的。

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看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假设一个国家当前全部的经济交易只有一间蜜雪冰城卖奶茶。蜜雪冰城去年一年能卖100杯饮料,而去年正好市面上只有100块钱,且这100块钱只流转了一次,也就是说蜜雪冰城收了钱之后没有再花出去到别人的手里。那么去年饮料的价格就是1元/杯。

那么去年这100块钱就是货币数量,1次就是货币流通的速度,100杯的数量*1元价格=GDP总量。

再假设,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央行多印了点儿货币流通到市面上了,假设货币量变成了200块,依然只流通了一次。蜜雪冰城今年还是只能卖100杯。但是因为市面上的货币变多了,于是饮料的价格就涨到了2元/杯。

那么今年这200块就是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依然是1次,100杯的数量*2元价格=名义GDP总量。若按照去年的价格作为基数,那么实际GDP总量 = 100杯*去年的价格1元 = 100元。

以上的描述就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其《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所提出的货币数量的计算方式。其表达式为:

MV=PT

M表示一定时间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

P代表交易中各种商品的平均价格。

T代表各种商品的交易量。

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就是说:

社会的商品总数量越大、价格越高,就需要货币供应量越大、或者货币流通速度越快。

那么回到我国的具体统计数据来看: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M,我们通常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来表示;

社会的各种商品的交易量T,我们通常用“实际GDP”来表示;

各种商品的平均价格P,我们通常用“CPI”来代表;

货币的流通速度V,我们可以用“名义GDP”/ M2 来计算。“名义GDP”=“实际GDP”* 价格变动。

1978年~2022年,我国广义货币M2的总量以19.2%的年均增速,增长了2298倍。而名义GDP仅增长了329倍。两者增速的区别,意味着货币流通速度(GDP/M2)从1978年的3.174下降到了2022年的0.454(即1978年市面上1块钱的流通货币(包括存款)一年里会流通3.174次,而在2022年仅流通两0.454次)。

M2的增速一直快于GDP的增速,那就意味着每年都有比GDP需求量更多的“广义货币”产生,这就会造成货币流通速度(GDP/M2)减慢。

造成货币流通速度变慢的原因是多样的:

(一)人民总体生活条件变好之后,在满足当前的生活水平之后,仍然会有更多的钱可以储蓄起来,以增加对未来的风险抵御能力,或者积攒财富以满足未来“大额消费”的需求。比如:存钱以支付买房的首付,存钱以满足未来的养老等。

(二)贫富差距过大的时候,也会造成M2增长过快。极端举例:如果中国14亿人,每人多赚1块钱,那么这1块钱大概率会被花掉;若是这14亿被1个人赚走,那么大概率这14亿会有很大一部分作为存款储蓄在个人账户里,而不是全部消费掉。

(三)金融投资产品过于单一,也会导致M2增速过快。本身,如果人们有丰富的投资渠道,那么赚到的钱不止可以存在银行里面,还可以投资到其他地方去,这些投资的钱并不计入M2中,自然不会推动M2的增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