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的守护,助力孤寡长者过上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3-08-09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万顷沙镇社工服务站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1.基本信息

陈伯(化名),男,67岁,孤寡长者。

2.身心健康状况

陈伯患有高血压和痛风,曾多次因痛风住院治疗,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和长期服药。陈伯目前生活自理,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均较好。

3.家庭状况

陈伯目前独自居住,与兄弟姐妹之间因花钱为母亲治病的问题产生矛盾,导致双方关系决裂,家庭支持薄弱。

(二)个案缘起

陈伯独自居住在河涌边自搭建的松皮屋,房子地势低,结构不牢固,多为可燃材料;

安全系数较低,遇到大雨,房子存在被淹或坍塌的风险,影响其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者每次收到重大天气变化通知,都会第一时间前往其家中,劝说陈伯转移到庇护站。

但陈伯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已经住了很多年了,一直都没有被水淹过,因而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家。

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秉承着生命至上原则,多次与村委、镇公共服务办开展沟通讨论会,商讨制定了“镇公共服务办、村委会、社工站”三级应急处理协办机制,为陈伯的安全提供应急服务。

恰逢雨季,陈伯被列为紧急转移庇护站的重点对象,社会工作者启动应急机制,联动各部门做好陈伯的安全保护和转移工作。

二、需求分析

(一)陈伯有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的需求

陈伯的房子建在河涌边,地势低,结构不牢固,恰逢雨季,房屋随时有被水淹没倒塌的风险,需要启动应急机制,动员其紧急转移庇护所,保障陈伯的生命安全。

(二)陈伯有解决长期安置问题的需求

陈伯房子自建在河涌边,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不适宜长期居住,但陈伯经济条件较差且家庭支持网络薄弱,解决问题能力较弱。

需要联动各部门解决陈伯的长期居住问题。

三、理论依据及应用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

由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支持构建起来的支持体系就是社会支持网络。

服务对象是独居孤寡长者,社会支持网络薄弱,解决自身困境的能力较弱。

社会工作者联动各个部门,帮助服务对象搭建应急机制,为服务对象提供情绪支持、院舍养老等信息,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

在服务对象遇到困难时,启动应急机制,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协同服务对象一起去处理服务对象的问题。

四、服务目标

(一)总目标

保障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助力服务对象过上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二)具体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进行紧急转移和安置,保障案主的生命安全。

2.联动多方资源,服务对象长期安置问题得到解决。

五、服务计划

1.社会工作者定期上门探望,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和服务需求评估。

2.启动应急机制,及时介入服务对象的问题,协助服务对象进行紧急转移和安置,给其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3.与服务对象协商养老方案,并积极联动各方资源,发挥五社联动的作用,解决服务对象长期安置问题。

4.服务成效评估,结案。 

六、介入过程

为了帮助陈伯摆脱危机,解决居住困境,社会工作者充分联动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办)、社区(村委)、社会资源(慈善救助)等多方资源;

协同陈伯处理面临的困境,引导作出相应改变,让陈伯积极面对晚年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一)及时介入,解决陈伯紧急转移和安置,保障陈伯的生命安全

台风正面袭击广东,南沙下起罕见的暴风雨,河水急剧上涨,陈伯家被水淹了,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启动应急机制,前往陈伯家中进行转移沟通;

耐心与其分析如果不及时转移可能会造成的后果,并与陈伯说道:“目前已经出现断水断电的情况,困在家里三餐无法保障,如果雨水不停,房子随时有倒塌的可能,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证”。

另外,为了打消陈伯对于转移到庇护站这个新环境的顾虑;

社会工作者还与陈伯分享庇护站的相关信息:“庇护所是镇政府专门为有需要的困难人群提供居住的地方,环境舒适,生活保障齐全,免费开放,而且还有社会工作者和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随时为居住的人员提供保障服务。”

最终陈伯表示自己愿意转移到庇护站避险,并感谢政府和社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冒着雨来帮助自己。

(二)多方联动,解决陈伯长期安置问题

由于是台风多发季节,暴雨连续不断,陈伯家也屡次被淹,在多次应急转移和社会工作者、村委的积极动员下,陈伯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陈伯其表示不希望每次大雨都搬一次家,希望能有一个固定安全的居所,在了解到陈伯的诉求变化后,社会工作者与镇公共服务办相关负责人与陈伯讨论起其长期安置问题;

通过分析目前遇到的困境及拥有的资源,与陈伯一起商议可行的养老方案,让其感受到被理解和关爱。

在提到院舍养老方案时,陈伯表示愿意去养老院养老,但其也表示自己没有钱交相关费用。

为了解决陈伯的长期居住问题,社工站、村委会和镇公共服务办共同协调和沟通,研究相关政策;

最终为陈伯申请办理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通过政策帮扶的方式解决了陈伯的长期居住及养老问题,回应了陈伯的需求,帮助陈伯获得安全固定的住所。

在等待政策审批期间,为了缓解陈伯的紧急情况,通过慈善救助的渠道,让陈伯成功入住养老院。

(三)持续跟进,协助陈伯适应新生活

在陈伯进入养老院后,社会工作者保持持续跟进,并与养老院工作人员沟通陈伯的情况,协助陈伯尽快熟悉养老院并适应老人院的生活。

另外也定期去电访慰问陈伯,了解其在养老院生活情况,协助解决入住后遇到的困难及给予关心。

陈伯表示在大家的帮助下,自己目前已经适应养老院的生活,与院友基本建立良好的关系,之后可以安心在养老院养老。

此外,陈伯成功申请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并得到相应的资金救助,让陈伯在未来的养老问题上更有保障。

七、服务成效

陈伯的居住安全问题已经积攒多年,陈伯对于转移搬迁问题一直很抗拒,不愿意去做改变,房子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陈伯的生命安全;

本案中社会工作者利用契机,持续关注及同理陈伯,动员陈伯进行转移,陈伯最终转变了态度,踏出了第一步,愿意配合转移工作,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此外社会工作者积极联动各方资源,发挥多方联动的作用,与陈伯做好合理的养老规划,并在各方共同介入和努力下,成功入住老人院,协助陈伯解决陈伯的长期居住问题。

八、专业反思

老人年纪大了,总是念旧,对于新环境、新生活方式不能很好适应,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家,在本案中,陈伯也遇到了这个难题。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既要遵守生命至上的原则,积极联动资源,及时提供安全介入服务;

也要尊重服务对象的内心想法,认真倾听,同理服务对象做出搬离家中这个决定的不容易,给予服务对象参与式服务支持,促进服务对象做出相应的改变;

最后自决,做好晚年生活规划,过上有质量、安全的晚年生活。

社会工作者在跟进兜底服务对象时,要做好需求识别,确定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并根据需求制定相对应的跟进计划,并联动相应部门去关注兜底群体,增强兜底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及时去跟进并协助兜底服务对象解决问题。

为促进全国社工站建设经验的学习交流

中国社会出版社新书上线

《全国社工站建设优秀案例集》

本书收集了10篇乡镇社工站、15篇街道社工站、12篇村(社)

及其他社工站建设案例汇编成书

新书尝鲜,抢先拿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