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方解决大问题】萎缩性胃炎,找准病机事半功倍

 元伊佰草文案馆 2023-08-09 发布于湖北

⊙ 倡中医之先导,传国粹之鸿章

⊙ 悲天地之善变,感世事之沧桑

⊙ 继先圣之绝学,悯人生之无常


本方接上篇萎缩性胃炎用“和中消痞汤”接着展开,上篇与本篇的区别在于,“和中消痞汤”侧重于寒热错杂性萎缩性胃炎,昨天文章一发表,就有朋友私信我说:“我的胃炎在医院检测过,也是萎缩性胃炎,但没有像文中表述那样是寒热错杂,自我感觉就是纯热像,口比较干,咽也干,平时吃的少、还有便秘表现,舌头是红的,苔略黄”。像这种胃炎又有什么办法可以治呢?其实胃病的因素有很多,个人的体质也不一样,平时身体阳气足的,就会偏热性,寒气盛的便会偏寒性,中医的应对方法还是从整体出发,炎证的表现是标,是表像,表像的处理就是给它找一个出路,让它自己排出去。清代名医黄元御曾说过,脾胃是气机流转的中枢,相当于车轴的动能,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升降复位,则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脾胃自然没有病。即然病了,那说明我们这个中枢系统出现了故障,重点来了,这位朋友说的“热性”胃炎,主要原因就是本应降下去的浊气留在了胸膈以上,这就是所谓的“逆”,什么是“逆”,人体的阳气升到“心”这儿,就要往下降,不能一直往上升,心是阳之极,物极必反,此为顺,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你要这一股上升的力量失去了控制,什么口腔溃疡,眼睛干涩,咽炎,牙痛,脸上长痘,打膈,胀气等等都会接踵而至,所以,中医把这一股失去控制的阳气称为浮阳,也叫“龙雷之火”。找准了原因,治疗就很简单了,我们只需要协助一下肺胃,增强一下它们降下收敛本能就可以了,不需要有太多的干预。所以我们用药思路也是把重心放在降敛肺胃上面,肺胃降则浮热浊气都会通过肠道膀胱排出去。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方子:

滋胃饮(周仲瑛)

【组成】乌梅肉6克、炒白芍、北沙参、大麦冬、金钗石斛、丹参、生麦芽各10克、炙鸡内金5克、炙甘草、玫瑰花各3克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其病机为:胃痛日久不愈,或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而致胃液枯槁。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或直接用保温杯浸泡饮用。

【方解】上方方中(第一组)北沙参、麦冬、石斛等益胃滋阴,降肺胃之逆,这样就相当于给了病邪一个出路。胃气失于和降,所以又少少加了一些理气而不伤阴的(第二组)玫瑰花、生麦芽和胃调肝,助胃运药,加这组药是什么意思,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跳远,我们是不是要先深蹲下去积蓄一下弹跳的力量,这样才会跳的远,第二组药就是完成了“深蹲”的这个动作,再加上第一组的“弹跳”,整个脾胃的中枢就转动了。久病入络,营虚血滞,所以又加了一些养营和血的丹参,所以整个方子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完成了一个整体的“转轮”动作,使身体达到平衡状态。

【加减】如果口比较干,偏阴虚重的加大生地10克;有郁火,有烧灼热辣疼痛、心中燥烦不安,口苦等,加黑山栀6克、黄连5克;舌苔厚腻而黄,时时有想吐的感觉,加黄连、厚朴、佛手各3克;精神状态不好,喜欢叹气,呼吸感觉比较短,并伴有头昏、肢体发软、大便不畅或便溏的,加太子参、山药各10克。

【典型病例】卜某,男,38岁。胃痛5-6年,时时发作,此次发作持续两周不已:上腹脘部疼痛,痛势烧灼如辣,有压痛,自觉痞闷胀重,纳食不多,食后撑阻不适,口干欲饮,头昏、舌质光红中裂,无苔、脉细。是属胃阴耗伤,胃失濡润,而致纳运不健,胃气失和。治予酸甘化阴,调和胃气。滋胃饮加减,药用生地、麦冬各12克,白芍10克,乌梅肉5克、山楂10克、玫瑰花3克,每日一剂,分早晚煎服。药入三剂,脘痛灼热痞胀等症均止,舌苔新生,惟入晚脘部微有闷感,原方再服二剂,症状消失。

编外语:
对于职场人来说,煎药是一件麻烦事,按常规的煎法,先泠水浸泡30分钟,之后再煎30分钟,前后要花掉近一个小时,这简止可以成为“不能坚持”的合法理由。下面就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可以省掉一大半的时间,而且对药效也没有太大的影响。首先准备一个600ml以上的保湿杯,保温效果及密封性要好一点的,材质以玻璃或不锈钢材质为主,将每天要用的药材以清水漂过以后,放入保温杯内,之后注满开水,再密闭2小时以后就可以饮用了,原则上以服3次为宜,每次间隔3-4小时左右,是不是很方便,有种喝茶的感觉。当然,不是所有的药材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的,比如一些有毒的药或是需要先挥发的药以及一些需要久煎先煎的药如附子,乌头,细辛,苍耳子等,还是要严格按照常规的煎服法来使用。

小方解决大问题,如果这篇文章帮助到了您,请分享给您身边需要有帮助的人。
学中医,用中医,防病于未然!
关注我,关注健康,让我们的灵魂更有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