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文庙系列——宁远文庙

 智宇张瑾 2023-08-09 发布于甘肃

宁远文庙,又名学宫,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城西南隅,原建于汉泠道故城(今名东城),宋乾德三年(965年)随县城迁建于此。

宁远文庙在中国现存的文庙建筑(含孔庙、文宣王庙、学宫、夫子庙、先师庙)中,是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两座建筑之一,南北长170.8米,东西宽60.2米,占地10282平方米,其规模在中国现存文庙中屈指可数。 

宁远文庙座北朝南,建筑物采用中轴线对称式布局,中轴线上自南至北建筑分别为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

两侧对称式排列着登圣坊、步贤坊、腾蛟门、起凤门、乡贤祠、名宦祠、东西庑、尊经阁、明伦堂建筑。大成门及乡贤、名宦两祠建筑相连形成一道东西屏障,将文庙分隔成前园与后院两进院落。建筑布局十分规范,为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式建筑风格。 

1996年11月20日,宁远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乾德三年(965年),原泠道故城迁来宁远新县城始建,称学宫。

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县朱公庆重建,置学粮六百石;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煅;明洪熙初(1425年)、成化十一年(1475年)相继修复;明弘治六年(1493年),知县漂元振加建棂星门;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知县周凉惑于形家言,迁学于东廓;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知县刘孔愚复移帮地重建;明隆庆六年(1572年),署县事道州刺黄文科易棂星门为石,崇祯末毁于兵燹。

清康熙七年(1668年),宗人府高珩捐银二十四两修沿宫墙;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知县徐经颇有兴作,工未竣而去;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知县沈仁敷继续兴工完成;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乾隆七年(1741年)有修葺之役;清乾隆十四年(1748年),训导陈登庸建腾蛟起凤二门;清乾隆三十三年(1767年),知县詹尔廉,尽易其旧;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八年(1882年),黄习溶以四品军功回乡,倡修文庙,耗银六万余两,历时十年,易大成殿、大成门、崇圣祠檐柱为石,重修棂星门石坊等。

民国元年(1912年),文庙被改为民众教育图书馆。

民国十五年至民国十六年(1926年~1927年),文庙被县农民协会占用办公。

民国十六年(1927年),马日事变后,仍为县民众教育图书馆。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湖南私立育群中学从省会长沙避日寇迁来宁远占用文庙作校舍,东西庑、明伦堂等房内均增为二层木楼,楼上作宿舍,楼下作教室,文庙雕花门窗均被拆除。

1951年,湖南私立育群中学迁回长沙时,只剩空屋架。

1954年,文庙房舍被改作宁远县粮食局直属仓库,全被安装木仓,东围墙被裕民发电厂开洞作锅炉门,照壁一带为电厂堆木柴的厂棚。后园被宁远县简易师范占用。

1955年,宁远县人民医院占用文庙外园西围墙建门诊部。

1959年3月,宁远文庙被公布为湖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远县文化馆进驻文庙管理(文物专干设文化馆)。省文化厅拨3000元,将乡贤、名宦祠改作图书室和办公室。县文艺学校随文化馆进驻文庙,西庑被改作教室,大成殿被改作男生宿舍。

1963年,湖南省文化厅拨9000元,翻修大成殿屋面。

1964年,宁远县文化馆在前园栽柑橘、抽子等果树,大成殿天井内栽柏树。

1966年,文革初始,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冲进文庙砸毁石雕局部40余处。

1967年,大成殿孔子神龛、匾额被文化系统的“革命造反派”拆除。围墙上“文武百官于此下马”石碑两块被拆除。

1968年,文庙被改成“毛泽东同志光辉形象敬仰馆”,在照壁上开大门,可进5吨大卡车;同年,登圣坊外被军管主任、革委主任赵守业批给城关水果业合作商店建水果店,登圣坊被拆除,改为围墙。

1973年,湖南省革命委员会重新公布宁远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说明碑被加进了“批林批旧”的内容。

1977年,恢复文化馆建制,文庙被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局占用。

1979年,宁远县文物馆在文庙后园,崇圣祠后建砖混楼房1100多平方米,并在崇圣祠后挖井。

1983年,湖南省政府重新公布宁远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文庙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格局:宁远文庙座北朝南,平面呈现长方形,南北长170.8米,东西宽60.2米,占地面积10282.16平方米。全庙分为前园、内院、后院三重院落。其中大成门将前园与内院分隔开。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将内字与后院分隔开。采用中轴线对称式建筑布局。

中轴线上自南向北有照壁、泮池、棂星门(石质牌坊)、大成门(硬山三级马头墙)、大成殿(重檐歇山)、崇圣祠(硬山前檐后单檐)等建筑。两侧分别对称式建有登圣坊、步贤坊(砖坊角亭)、腾蛟门、起凤门(方门角亭)东庑、西庑(硬山)、明伦堂、尊经阁(硬山)建筑,其中、内院采用连廊将所有房屋连接在一起,后院原建有学仓、庖厨(今不存)。 

主要建筑:泮池

泮池,位于前园最南边,南为照壁,东为步贤坊,西为登圣坊、北为棂星门。泮池为方整石砌筑,深2米,直径33米。 

棂星门

棂星门,位于泮池北面正中。为方形四柱三门二中天式石牌坊。宽8米,深1.5米,高8米,卯隼结构,高镂孔浮雕门匾,镂孔花窗。前置立雕石狮两尊。主楼北面的凤在上龙在下的图案,为其留下了时代特色。 

大成门

大成门,位于棂星门北正中33米处,两侧左右分别与乡贤、名宦二祠共山墙相连。宽17米,深13米,高9米,台其高0.45米,三级马头硬山单檐屋面,三洞双开大门,纵向两列、横向四列柱网,前后檐;

廊下为高浮雕镂孔石柱各二根,高5米。卷棚檐饰。前中门石柱以“双狮戏子”圆木雕为誉替。大门饰乳状门钉,山墙下有彩绘壁画及鱼龙泥塑。

大成殿

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位于大成门北26米,座北向南,建在高1.8米的平台上,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东西宽28米,南北深20米,占地560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高18.5米,四面环以3米宽走廊。

柱网为横五纵六、廊柱为石制,前后廊檐石柱为高浮雕镂孔龙凤石柱,东西两侧为八棱形石柱。全柱为杉木,径大0.4米;采用穿斗式,抬梁式混合构架,檩上铺望板,前廊卷棚开花,月梁上有木雕花卉图案装饰,檐下饰卷棚。带窗页子门;头檐下饰繁式、乱纹式花窗。 

月台及丹墀

月台在大成殿正前方与大成殿相连。东西宽13米、南北深9米,高1.5米。三面护以围栏;丹墀在月台正中,宽4米,深3米,成1.2米——0斜置于月台前,由五块石版组成五龙戏水高浮雕镂孔石雕图案,两侧垂带石上建有石护栏。

月台枋栏、须弥座、及丹墀护栏、抱鼓、菱角石上均饰有动物、植物花卉图案。丹墀前立有圆雕石狮一对。 

崇圣祠位于大成殿后18米,座北朝面。东西宽17米,南北长13.5米,占地229.5平方米。为重檐、后单檐式硬山建筑,台基高1.8米,殿高13米。南北向柱网两列,东西向柱网四列,穿斗式、抱梁式混合构架。

前檐下饰高浮雕塑云龙石柱两根,全柱为杉木园柱,径36厘米。走廊饰卷棚式天花。两檐间饰有2米高繁式长窗。带窗页子门。两山下有及前山墙马头下饰有灰塑、壁画。殿前有踏步8级,踏步前置图雕石狮一对。 

文物价值:宁远文庙以精美的石雕著称,特别是20根整体高5米的灰色大理石蟠龙舞凤石雕柱采用高浮雕镂空工艺,为中国古建筑中所仅有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人们称为“国宝”。

庙内还有月台围栏石雕、丹陛石雕、棂星门石坊石雕,及三对立狮石雕,这些石雕的工艺手法囊括了高浮雕、镂孔、浅浮雕、线刻等。石雕与朱梁黄瓦的宫殿式建筑相映生辉,犹如一座石雕工艺博物馆。 

历史文化:开笔礼

2020年6月1日上午,宁远县在宁远文庙为100多名学龄前孩童举行传统的“开笔礼”,用满满的仪式感为孩子们进行一次尊师崇礼的启蒙教育,以此激励孩子们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同时又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成长过程中的首次大礼。在古代,学童会在“开笔礼”,即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保护措施

1959年3月,宁远文庙被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3年,湖南省革命委员会重新公布宁远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宁远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