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貌不同,气韵相似,髡残的两幅山水画

 欢 喜 2023-08-10 发布于上海


这两幅画是清代画僧髡残的作品,一幅浅绛山水,另一幅是水墨山水。哪怕作品面貌不同,却有着相似的气韵,那就是用笔酣畅淋漓,墨色郁茂苍浑。髡残生活在明末清初,技法全面精通山水、花鸟、人物画。他在画坛上的地位与石涛比肩,影响力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苍山巍然》在构图上带有明显“拼接”痕迹,画面右侧是山崖一角。倘若没有这块峭壁,整幅画就是平远法构图的山水小景。他这样描绘,是为了增加作品的空间层次。平远法构图只能描绘丘陵景色,画不出高山气势。髡残融合边角式构图,画面多了雄壮之美。雄浑辽阔,就是画中的景色,令人迷恋。

髡残 苍山巍然

《高山草阁》采用高远法构图,自山下而仰望山巅,谓之高远。髡残故意只画高山一角,深谙“窥一斑而知全豹”的道理。看到局部就能想象出全貌,赋予画面生动感。

两幅画看上去不同,是因为构图不同,笔墨不同。细细品味会觉得两幅画相似,是因为髡残的风格已经成型,他观察自然山川,兼收并蓄,立足传统又能借古开今。两幅画一起看,可以对髡残的艺术成就有更深了解。

髡残 高山草阁

《苍山巍然》是平淡中求险绝气势,《高山草阁》是变化中求蓬勃气韵。气势与气韵,两手都要抓,这就是髡残。山水画的气势,又被称为“气机”,常通过画面的动态美感呈现。山水画的气韵,又被称为“韵味”,常通过画面的节奏感呈现。

山水画中的“气”,体现在疏密开合聚散。到底什么是构成山水的本质,其实就是“气”。山水画可以表现画家的情感、生命,山水画具有意境,这一切都和“气”有关。髡残把难以形容、难以表现的“气”转化为笔墨,让人对晦涩难懂的画论有了直观认识。

髡残 苍山巍然 局部

雨点皴勾画的山石肌理,外方内圆的山石结构,点与点构成了山石的阴阳两面。先立意,再取景,从而有了畅神怡情的妙趣。大混点、淡破浓画出的树叶,与雨点皴相互呼应,让山石树木融为一体。空间有层次,气韵无阻隔,髡残用侧笔横锋,画出枝叶繁茂的样子。看似杂乱无章,墨色相互渗透,乱中有序,形成笔趣墨韵。

髡残讲究以书入画,他知道侧笔横锋一旦运用不好,就会如同“墨猪”无骨多肉。倘若你无法看出髡残的笔墨技巧有多么高超,临摹一下就懂了。这就是他的创新,用能力扭转人们的“共识”,本质上依然在强调笔墨的重要性。

髡残 苍山巍然 局部

髡残喜欢用干笔,这并不代表他排斥湿笔渲染。看了《高山草阁》就知道,粗服乱头,淡墨点苔,渲染皴擦并用,画面苍浑厚重。他的画中,无论干笔、湿笔,都没有细柔的感觉。强雄有力,山水幽深,信手拈来的自信留在画中。

有人用八个字夸赞髡残的山水画,奥境奇辟、缅邈幽深。看到这里就知道了,无论画中山水什么样,其本质都是这样。他笔下的山水引人入胜,老辣高妙。有人在髡残的画中看到了秋风春雨,有人在髡残的画中看到了高古庄严,还有人在髡残的画中看到了风骨士气。

髡残 高山草阁 局部

这两幅画看上去很像即兴之作,行笔快,一挥而就。对于其他画家而言,山水画的创作要慢慢“磨”,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对于髡残而言,他不需要精雕细琢,他需要天真质朴。从这个细节也能看出来,他充满了创作热情,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火,让他在画中袒露士气精神。

髡残 高山草阁 局部

髡残多病,传世作品有限,他的朋友不多,影响了后人对他的了解。能够画出如此精彩的山水,真的很好奇他到底是怎么画出来的。

拓展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