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构后乡土文化 助力新乡村振兴

 大白二白和三白 2023-08-10 发布于美国


乡村作为中国传统最为原始的人类生活群居形态,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费孝通曾经在他的《乡土中国》中写道:“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人们与“乡土”渐行渐远,大量的农民离开乡村,入镇进城,完成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换,尽管政府不断地通过美丽乡村规划、文化礼堂建设、乡村产业振兴等工作持续推进,但依然无法改变乡土文化日渐式微的局面。2020年,既是后疫情时代引发的社会变革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年,本文想就重构后疫情时代乡土文化,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作点思考与建议。

一、乡土文化日渐式微之原因

(一)从内因看,传统文化的断裂使乡村内缺乏对乡土文化发展的影响。一是宗族文化的分割导致乡土文化情感的缺失。乡村由宗族自治管理向村级自治管理转变过程中,忽视了情感的人文价值体现,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与功利。二是接受乡村自治管理的自觉行为逐渐淡化。随着中央对“三农”政策的扶持与松绑,乡村社会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而村民的个人素质未能与社会形态相适应,当个人主义的膨胀大于集体主义需求时,乡村社会便会形成价值导向的失衡,对后乡土文化发展带来挑战。三是良好家风的失承导致社会价值观的失衡。良好家风是乡村良好民风的基础,良好民风是一个地方凝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对家风的忽视是造成社会价值观失衡的主要根源,爱家乡爱人民的集体观念逐渐淡化,自我创造意识逐渐减弱,反而越来越依赖于政府的补给与扶持,使得政府钱砸得越多,呈现出来的问题反而越大。

(二)从外因看,市场经济的冲击对乡乡土文化发展的影响。一是乡村社会的衡量体系由贡献指数向商业指数转变。当社会价值观由公益化向功利化转变时,利己主义变得越来越中心,个人的社会贡献影响反而没有他的商业价值影响来得大,社会价值导向便会见风使舵地向阳光的另一面发展。二是乡村的粗暴改造对乡愁的消耗与破坏。不怕没文化,就怕有钱的没文化,便把钱当文化,对乡村肌理进行疯狂的破坏,对乡村面貌进行粗暴改造,让乡村看不到青山、见不到绿水、找不到乡愁。三是外来文化对传统乡土文化造成的伤害与影响。西方与海外的一些价值文化通过影视、游戏和多媒体等途径对我们脆弱的文化防线进行冲击,将我们一些优秀的乡土文化打得片甲不留,“以洋为美”渐渐渗入社会主流

(三)从现状看,劳动力转移与生产能力低下对乡土文化发展的影响。一是乡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年轻劳动力和学生逐渐向城市转移,乡村主力由年轻化向老龄化转变,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二是“三农”资源的过度分散对集聚发展带来制约,包括人、钱、物,资源的分散不利于农业集约化发展和“一村一品”的品牌打造。三是生产方式仍然单一,生产技术难以普及,使得乡村农业发展由中心化向边缘化转变。

二、对未来重构后乡土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挖掘乡土文化,讲好乡村故事,让乡村“活”起来。兰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村比镇早,镇比城早,随便哪个村拿出来都有几百年的历史,600年以上的村比比皆是,1000年以上的村也有不少,被列为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就有20个,列为全国文保单位的村有3个。所以兰溪的乡土文化首先要做好剥、融、传三篇文章,讲好乡村故事,赋能乡村振兴,让乡村“活”起来。

1、“剥”出来。文化文化以文化人,经过历史沉淀能打动人的东西叫文化,新贴上去的、画上去的不叫文化。兰溪每一个村落、每一幢老房子、每一条石板路、每一座古桥都是有故事的,只是随着岁月的推移,有些故事被忽略了、淡忘了、掩盖了。当今的旅游已经不仅仅是看房子、看村落,而是卖故事、卖文化、卖体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要把它们重新“剥”出来、亮出来,展示它们动人的故事与风采。而断不能一拆了之、一涂了之。如某名人故居的三间老屋,看似普普通通的泥瓦房,但是它是百年近代史的风雨见证,在太平天国与抗日时期,两次被扫平整个村落,而独此屋幸存,可谓名符其实的“房坚强”。但在去年修建过程中却被粗暴地刷白,沧桑的历史面貌被破坏。类似这样的古建应该考虑如何“剥”的问题,把里面的故事、文化、历史都“剥”出来、讲出来、写出来,做成文旅产品。

2、融进去。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将“剥”出来的文化再融到新的里面去,这样才能做到新旧融合。现在的美丽乡村建设与古村落保护项目有时候过于追求快节奏,很多设计团队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深入了解,便生搬硬套,将城市的公园搬到乡村去,将外国的草坪搬到乡村去,将张三的文化放到李四身上去,硬是将一个独一无二的特色村设计成一个千村一面的普通村。

3、传下去。一个民族的伟大不在于人多、钱多,而是在于他的文化是否得到了传承与弘扬。 而对我们兰溪来说,祠堂多、家训多、进士多,这三多就是根植于家风民风的厚土。文革以来,对家风教育的忽视造成了一定的文化断层。而在前些年文明市创建过程中,为了应付家风文化的要求,一些村落便随便从网上、书上找了一些家训,制成统一标牌,贴到农户门口。这些贴上去的家训,没有根,缺少传承动力,说白了就是一块装饰品,应付考核而已。所以在下一步的乡风革命过程中把重树好家风做为重要内容抓起来,只有好的家风,才有好的民风,只有好的民风,才能形成更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基层治理体系。

(二)凝聚乡贤力量,提升配套服务,让乡村“合”起来。2016年,我市实行行政村规模调整,将行政村数量从646个调减为327个,在金华市率先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但是三年多过去了,还是有一些村没能通过并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力量整合,没有做好“聚”的文章,没有发挥“核”的力量。

1、通过文化礼堂聚“能”。乡村振兴首要元素就是人,没有人何谈振兴?村里的匠人、才人、能人、仁人、贤人、达人都要通过文化礼堂的平台去聚起来。文化礼堂是乡村祠堂的升级版,在文化赋能上得到了传承与提升,在开放教育上得到了拓展与延伸,像厚伦方等乡村就把文化礼堂的载体用得比较好,通过村歌聚能量,通过村晚聚热量,通过研学聚流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大部分村的文化礼堂还只是一个空间摆设,没有发挥能量作用。

2、通过村务协商聚“思”。村务协商制度兰溪是全国创先,但是很多村习惯了“一言堂”,对民主的东西不知道怎么用。对村务协商的成员构成、协商形式、结果运用都没能发挥出来。民主协商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手段,使用得好它就是一味社会润滑剂、矛盾调和剂,通过民主协商的形式把大家的思想集中到一条路上来,把大家的思路汇总到一个核上来,最终发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作用,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3、通过乡贤协会聚“情”。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都成为了空心村、候鸟村,一到春节车都停不下,春节一过只留下386199部队,而这几年,更多的女人、孩子也都往城里跑了,只剩下了空巢老人。但中国人讲究的是落叶归根,那座老宅、那缕乡愁就是“根”。我们要通过乡贤协会的平台把情感聚起来、联起来、请回来。当下人生活节奏加快,乡愁是生活焦虑症最好的缓解剂,但这张牌很多村不会打、不愿打、不擅打,置于不闻不问境地,让家乡成了一些乡贤回不去的家、载不动的愁、联不上的情。建议一些有条件的村可以在乡贤协会的基础上探索乡贤楼、乡贤馆的建设,寻求乡贤乡民的“共情点”,引进乡贤资本,推进乡村振兴项目,点燃乡村内生动力。

(三)修复乡愁肌理,推进乡村振兴,让乡村“靓”起来。乡村是中国传统生活最为基本的聚居形态,它承载着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历史与情感,做好这个基本盘,装好盘中“特色菜”,让乡村“靓”起来、美起来、富起来。

1、村庄建设要讲“肌理”。肌理”是对村庄建筑规划的一种风水”讲究,是一门堪舆学。比如诸葛、长乐、芝堰等村,它的建筑看上去似乎是乱的,没有现在设计的一排排整整齐齐,但细究其布局,是有内在的联系与肌理走向的。古人建房特别讲究人与房的关系、房与房的关系和房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住进去有一种舒适感,临风、听雨、赏雪,每一季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李渔对自己设计的伊园曾写下《十便》《十宜》,表达房子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堪称经典。所以建议邀请本地文化、文史研究者与专家成立兰溪市乡村发展决策智库,在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参与指导、文化咨询。不要轻易地拆掉一座老房子,不要轻易浇掉一条石子路,不要轻易砍掉一棵“风水树”,让村庄古韵更足一些、文化更深一些、魅力更多一些。

2、民俗风情要讲传承。乡风革命是把一些糟粕、一些累赘、一些奢侈的东西进行改良,而不是把所有的仪式、所有的民俗都要改掉。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每一个礼节都有其丰富的内涵与特殊的教化意义。美国是一个只有二三百年历史的移民国家,虽然科技发达,但文化根基远远没有我们深,在这次的新冠疫情中就体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文化遵守。不要小看所谓的民俗风情文化这些看似没用的东西,但真正对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生命观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就是“文化”。建议政府要加大对民俗风情的保护与扶持,对一些乡村自发的节会出台政策予以激励,并给予专业指导与保护,融入学校乡土教材得以传承与弘扬,结合新时代理念,得以重生。特别是许多非遗项目,要在乡村留给它生存、发展的空间,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亮点。

3、产业规划要讲特色。现在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对这个精神怎么理解?我们兰溪现在327个村,如果一村一品,那327个主打产品,那对整个兰溪来说,就是没有“品”了。个人觉得一村一品是需要在一镇一品的基础上去实现的,然后从品种的丰富性上、各村的差异化文化赋能上来进行规划的。比如同样是杨梅,云山街道可以打杨东海的为民服务情感牌,柏社可以打生态牌,马涧可以打大仙文化牌,这就是文化赋予产业特色的魅力,一百颗杨梅可以吃出一百颗味道来。乡村产业规划切忌“跟风规划”,不考虑自己村落优势和土壤的匹配性,这样规划出来的产业容易半途夭折。建议相关部门与乡镇要指导乡村注册公司、流转土地,以公司化管理模式来进行产业规划与实施,走产品市场化、农民合作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品牌化的现代乡村产业振兴模式。

乡村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基础与国运的命脉,加快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治理、实现全面小康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兰溪的乡村发展是推进全域旅游的关键,我相信,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重构后乡土文化,助力新乡村振兴,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