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唤醒“沉睡的村庄” 领跑新时代乡村振兴

 大白二白和三白 2023-08-10 发布于美国


前些年一些地方进行了行政村规模调整,虽然行政村数量减少了,但许多村由于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入不敷出”,形成“空壳村、负债村”。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因村施策,精准帮扶,经过近年的努力,大多数村已经摘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但在主题教育活动的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村由于没有自己的造血功能,只能靠“东补西凑”或项目资金争取来弥补经济薄弱村不足。许多村仍然存在“民富村穷”的现象,在村卫生保洁、路灯亮化、公共文化设施等项目支出方面捉襟见肘,甚至“打白条”“寅吃卯粮”,要谈乡村产业振兴更是不知从何下手。但在走访中,我们也同时了解到,许多村自身在人、钱、物方面都有着良好的资源,但不知如何利用,只好“捧着金饭碗讨饭”,一方面让村庄良好资源“沉睡”,一方面又四处化缘,度日维艰。本文将根据村庄现状对乡村产业振兴提点思考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沉睡的村史让村民丧失了乡村振兴的文化自信。一是边缘化的宗谱文化。宗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宗族管理体系的重要依据,几千年来对家族、村庄的治理与运行体系都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户籍管理体制与村级自治管理体系的推行,宗族的权威管理体系逐渐淡化并退出,对村庄的文化凝聚力形成一定影响。二是情感断裂的民俗文化。民俗是乡村生活的重要文化支撑,而大量村民的就业转移使得民俗文化也无暇顾及,甚至渐渐消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依附随之变得陌生、断裂,对故土的归属感也随之淡化。三是渐行渐远的名人文化。每个村庄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文化与众多的名人故事,但由于对现实功利化的追求,忽视了对名人文化的挖掘,或流于表面形式,渐行渐远。由于许多村庄缺乏对宗谱、民俗、名人等文化构成的村史的挖掘、弘扬与振兴,许多村民对自己本土文化缺少了解、缺乏自信,甚至把外来文化奉为经典,而把自己的文化视为糟粕,从而导致对村庄古建筑体和道路、水系、布局等的损坏与摧毁。

2、沉睡的田园让土地丧失了滋养农业的生产能力。一是良田抛荒严重。从一年三季到两季、一季,甚至完全抛荒,劳动力的转移与成本增加对传统农业造成致命性的冲击,良田抛荒现象比比皆是,有的改为苗木种植或转为他用,在使用过程造成原土的大量流失,良田变成了瘠地。二是土地流转率不高。我们的土地流转平台还不够便捷,流转价格低,农民的土地流转热情不高,有的宁愿抛荒也不愿流转,对土地资源的整合与规模化项目推进造成一定的阻碍。三是信息技术落后。土地流转率不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规模化推进难,信息化技术推广与运行的难度增加、成本增加。

3、沉睡的村庄让村民丧失了抱团发展的合作能力。一是房屋越建越高人气越来越低。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经过几年的打拼,现在许多条件好点的城、村两头都有房,而农村的房成了候鸟式的村居房,只是在春节等节假日偶尔居住,造成“常年村空、春节城空”的怪现象。二是路越来越近家乡越来越远。现在乡村公路越来越好,甚至白改黑、黑改美,但乡愁在消失,乡情在淡化,乡音在疏远。近则怨、远则亲,熟人的“眼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贤经济的积极性,情感沟通上的障碍让家乡变得越来越远,村里村外抱团发展的合作能力变得越来越弱。三是项目建得越多集体负债越高。由于大多数村在承包到户时就把集体资产都进行了处理,使得村集体都患上“不孕不产症”,缺乏自我造血功能。尽管现在美丽乡村项目多支持大,但因为需要村里配套一定比例资金,所以项目建得越多,村里负债越高。

二、几点建议:

1、把村史变村创,重新树立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文化自信。村史文化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文化动力与自信,如果文化断裂,那情感也会随之断裂,村民与村庄之间失去联接,村民进城之后,便会失去反哺家乡的动力。建议成立地方名人研究会、乡村文化研究中心,加快推进“乡村文史振兴工程”,对地方宗谱、民俗、名人等乡村文化进行系统性地挖掘与研究,构建承接过去与未来的兰溪文脉。同时设立村创研发中心,利用游戏、演艺、文旅等形式,对地域文化进行村创产品研发,重建乡村振兴文化自信。

2、把田园变乐园,创新新时代农业产业新模式。推进“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服务提升,进一步完善与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打造像淘宝一样便捷的土地流转平台。禁止土地抛荒,促进有效流转,结合生态种养殖、水果采摘、农业体验等形式,加快土地的最大化利用与开发。土地还是原来那块土地,但纯粹的传统种养殖已经不能维持投入与产出的平衡,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农业体验式开发。利用传统文化与村史文化,开发研学游;利用四季花果种植,开发采摘游;利用乡村的青山绿水优势,开发民宿、农家乐;成立农产品会所,采用城市农民会员制,对四洗(洗胃、洗肺、洗眼、洗心)、三慢(慢食、慢村、慢生活)、二养(养老、养生)等产业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产品,逐步推行农业深度游、体验游、趣味游,以及城乡空间互换游等,把农村的田园变成城市的乐园,把田园的乡愁变成都市人的文化情怀。

3、把村民变股民,汇聚新时代领跑乡村振兴的情感与力量。对于当下的乡村,如何集聚人气、增加活力,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之关键。一要利用本村优势寻找市场突破点,二要创新平台与经营模式,领跑乡村振兴,三要把村民变股民,改变过去个人英雄主义,抱团取暖,合作推进。要加快推进“产区变景区、田园变乐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的“四变工程”,创新合作机制,成立以村庄集体股份为主体的股份合作公司,通盘开发,通盘推进,通盘分配,通盘考虑。创新乡贤经济,成立村级乡贤组织,发挥乡贤积极性与能量,鼓励乡贤反哺家乡,联动发展,振兴乡村。

 ——写于2019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