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翦商》三:《易经》到底是本什么书?

 源来花开401 2023-08-10 发布于辽宁

《翦商》一书有很多看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它对《易经》的解读。

在儒家的经典著作中,《易经》是群经之首。后世的专家学者们也将其捧到玄妙无穷之地位,六十四个卦象可以无限延展,蕴含万事万物的内中乾坤,大到经邦济世,小到婚丧嫁娶。据说得其奥秘者,可破解生命之谜。

但从《翦商》看,可能并非如此。从孔子时代以来,解读《易经》的著作很多,但因为没有甲骨文知识的基础,所以搞错了很多基本概念,这些“算命技术”自然也就成了无根之木。随着殷都遗址被考古发掘,出土的甲骨文献被释读,《易经》里那些被误读了三千年的词句得到新的诠释。

这得从周族的起源说起。

周族出自羌人,起源于关中地区。

商代时,商人将关中地区的很多土著称为“羌”,甲骨文写作羊头人身。后来周人学习商的文字,就把羌人的族姓写作为“姜”——女性的羌人。而根据《诗经·大雅》中《生民》的记载,周族始祖是一位叫“姜嫄”的女子,这意味着,姜嫄是羌人,周族是从羌人繁衍出来的。

史书记载,周人经过两次迁徙,从关中的周原地区,转移到《诗经》中所谓的豳地。据考古推测,豳地就是现在陕西省长武县碾子坡村的一处先周文化遗址。

周人向北方迁徙的时代,很可能在商朝前期,正值商人征服者侵入关中。周人虽然还未必全面了解扩张中的商朝,但很显然,那些使用青铜兵器、到处抓捕俘虏的人让他们感到非常恐怖。而且周原地区过于平坦,完全暴露在入侵者的视野中,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只好选择躲到北方山地。

脱离了姜姓部族的生活圈,周人的先祖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新的族姓—姬,这就是后来建立周王朝的姬周族。

据学者推测,周人的某个先祖应该曾经居住在一条姬水附近,故而给自己的部族冠以了姬姓。而长期以来,周人都是只有口头语言而没有文字,直到与商朝接触后,周族上层族长才开始学习商人文字,并从中选了音近且带女字旁的“姬”字,从此一直沿用下来。

在陕北山地,周人历经十几代人,宁静地生活了三百多年。直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一代,周族才和强大的商王朝建立了联系。从此,周族人的命运发生了剧变。

亶父为何要带领族人离开豳地,去往周原?

史书的说法是,周族受到了戎狄的威胁,被迫迁徙。但考古中并未发现戎狄袭击豳地的迹象,所以真相是,亶父迁徙是商朝西部大扩张的副产品:商朝希望招募一个仆从部族,让他们定居到周原,充当商朝的附庸和马前卒,主要工作就是替商朝捕猎人牲(主要是羌人),以供商王献祭。而羌人是周人的同宗、近邻和联姻盟友,为商朝捕猎羌人并不符合周人的传统伦理。所以这段黑历史,周人不愿提起。但在周文王创作的《易经》中,却暗藏着这段往事。

比如《易经》中大量出现“孚”字。它的含义颇为诡异,战国以来,经学家多把它解释成信用的“信”,结果造成大量语句难以解释。《易经》是商朝末年的产物,释读其中的文字,需要参照商人的甲骨文。甲骨文的“孚”,字形是一只手抓住一个儿童,乃俘获之意,且特指捉来献祭的人牲。

如殷墟甲骨占卜辞:“贞:我用罔孚?”翻译为白话是,“占卜:我要不要用猎网捕获俘虏(并献祭)?”这个“罔”是象形字,字形为一人双手举网。这说明商人捕俘用的网具,造型是一张网系在两根长木柄上。此外,甲骨卜辞里还有“用孚”,即杀俘虏献祭。

用猎网(罔)捕获俘虏之事,在《易经》中也有记载,如晋卦初六爻为:“罔孚,裕,无咎。”意为,用网捕猎俘虏,有大收获,没有灾祸。

此外,《易经》的多个卦,如大壮、解、损、益、井、革、丰、未济等的爻辞中,都有“有孚”,即占卜显示会有所俘获。自亶父迁居周原,周人一直为商朝捕猎羌人,所以周昌在研究《易经》占算方法时,很关注预测捕俘的结果。

《易经》里为何会有这么多周人生活的真实记录?这便涉及周昌创作《易经》的目的:研究各种事物背后的因果联系,最终建立一套翦商的理论和操作方法。

而文王萌生翦商之意的源头,很可能是他在殷都的牢狱之灾,甚至差点成为被献祭的人牲。

《史记》对此事的记载有些参差。《殷本纪》载,九侯和鄂侯触怒了纣王,被制成肉酱(醢)和肉干(脯),周昌闻讯后“窃叹”(私下叹气),结果被崇侯虎告发而进了羑里监狱。

而《周本纪》则完全没有周昌担任商朝三公的记载,其所以被囚禁,是因为崇侯虎向纣王报告周昌在收买人心,各地诸侯都向往他,是王朝的重大威胁。

可能司马迁采用了不同版本的传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记录。至于用大臣制作肉食,则应该是后世对商代人祭宗教的一点残留记忆和改编。

据作者推测,周昌入狱很可能和派系斗争有关,纣王显然是对周昌产生了怀疑。

《易经》的很多内容,都和周昌的囚禁生活有关。对他来说,这是最为惶惧的一段日子,而监禁中的闲暇,则促其潜心研究六十四卦占算之术。周昌密切地关注牢狱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不仅试图占算其吉凶含义,还要验证六十四卦占算体系是否灵验,并对其规则进行完善。因此,这段生活被周昌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下来。

比如《易经》中的坎卦就是关于牢狱生活的: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上六: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上六爻曰:“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这是说被人用绳索捆绑起来,关进荆棘丛环绕的监狱,三年无法脱身,结局凶险。

初六爻曰:“习坎,入于坎窞。凶。”“坎窞”,说明牢房是很深的地穴。殷墟考古发现过很多较深的储藏窖穴,往往宽一米多,深五六米,而关押犯人的可能会更宽大一些,并在地面加盖屋顶,有窗户给窖穴内的犯人投放食物。

虽然牢房和监区防卫森严,但周昌可能通过某种方式贿赂了看守,能满足一些小需求,所以九二爻曰:“坎有险,求小得。”险,可能是地牢陡直,难以攀爬。六三爻也是类似内容:“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意为被投入陡而深的地牢之中,心中惊惶不安,看不到获释的希望。

六四爻曰:“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这应该是说曾有人来探望周昌,还送来了一罐酒(樽酒)和两陶盆食物(簋贰)。这些酒食被装在一个大陶罐(缶)中,从窗户放进地牢,可能是用绳子系着放下去的,但没有记载送餐人的信息。

九五爻有“坎不盈”,可能是说没有逃走的机会;但如果想好应对的口供,也能平安,所以“祗既平。无咎”。以上是坎卦各爻辞,但卦辞却反映了有俘虏被挖心献祭:“习坎:有孚,维心,亨。”这名俘虏应该就是被关押的囚徒,或者说,关押周昌的这座羑里监牢本就是囚禁备用人牲的场所。目睹这些惨剧时,周昌认为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招来灾难,所以“行有尚”。

周昌入狱时已年过半百,按古人的标准已算高寿,因此,周族的未来主要还得看周昌已经成年的儿子们,特别是他的继承人伯邑考是否可以让纣王安心。可能也正是如此,伯邑考成了纣王献给诸神的祭品。

让文王下定翦商之决心的,应该就是长子伯邑考被纣王献祭。

从战国的《天问》到西汉的《六韬》,再到西晋的《帝王世纪》,关于伯邑考的遭遇一直在隐秘地流传:伯邑考被纣王烹杀,剁成肉酱,让文王吃掉。而《史记》中却并未有此记载,很可能是司马迁认为其野史色彩过重,难有合理的解释。但是,根据考古和甲骨文展现的商人的宗教祭祀实践,伯邑考被烹杀和吃掉却又是完全正常的。

有学者认为,纣王把人肉酱赐给臣下,是商人传统的一种结盟(兼人祭)仪式,这次把伯邑考的肉酱赐给周昌,应当是册封周昌为“伯”的程序之一。在向诸神敬献后,参与献祭的人分食祭品也是分享诸神带来的福佑。因此,周昌,甚至包括其儿子周发、周旦和周鲜等在内,根本无力对抗纣王的这个决定。

为了周邦的生存,他们只能接受商人的宗教礼仪,而且很可能还要尽量表现得心悦诚服和感恩戴德。《史记·殷本纪》中还有一段与此相似的故事,这便是纣王 “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此说虽然可能并不准确,但应该也是纣王用高级贵族献祭在后世的流变。

《易经》的损卦六三爻似乎记录的就是伯邑考被献祭的经历:“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这句爻辞的重点是前面一句,三人结伴同行,但最后损失了一个。这可能是说,文王被囚禁后,包括伯邑考在内的三个儿子赶往殷都营救,但最终损失了一个。

此外,《易经》中可能还记载了伯邑考被献祭的细节,比如艮卦: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六四:艮其身,无咎。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上九:敦艮,吉。

先看卦名。“艮”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像一只大眼睛在朝身后望,即痛苦而愤怒地凝视。

再看卦辞。“行其庭,不见其人”,说的是走在庭院里,再也见不到那个人。这里的“人”,应当是指丧命殷都的长子伯邑考。“艮其背”,则应当是说伯邑考的背部被剖开。

再看爻辞。先是初六爻的“艮其趾”,趾是脚,意思是把脚砍掉;接着是六二爻的“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意为抽出肠子时,人牲的脚随之抽搐,最后腿不再动,心也停止跳动;再接着是九三爻的“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限是腰部,夤是后脊肉,意为先从背部剖开人牲,取出肌肉组织放在一边,最后掏出心脏,用火烧烤献祭;然后是六五爻的“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辅是面颊,和说话有关,意为当屠剥到面部的时候,周昌可能联想到了某些说错的话,所以觉得后悔;最后是上九爻的“敦艮”,敦是头部,意为把头砍掉。

周昌为何要在《易经》里记录儿子被献祭的这些细节?可能当时的周昌还没有否定商人宗教理论的能力,他只能是接受并认为自己的儿子被献祭给了天界诸神,也许诸神会因此开始青睐周族,转而不再保佑纣王。

更重要的是,周昌从易卦占算体系中获得了神启:商朝的统治不会永远延续下去,周族很有可能会取代它。这是《易经》创作的起点,林林总总的细微事件背后,隐藏着周昌一心要寻找的翦商之道。

《易经》的世界观。

《易经》记载的猎俘和人祭完全超出了后人的想象,那么,周昌为什么记录这些?难道他就是想要写一本日记或者回忆录?

卦爻辞纷繁杂乱的现象背后,其实是周昌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探索,通过卦象排列组合的变化,他发现,现有的世界秩序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改变的。尤为重要的是,商朝的统治也是如此。

甲骨占卜的原理很简单,基本不涉及事物的因果关系:先是给诸神献祭并询问问题;然后,诸神的回答就会传递到甲骨的烫纹上;最后,占卜者将其解读出来。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单一的因果叙事:诸神的决定是因,表现到人间就是果,甲骨占卜是读取这种因果关系的工具。至于人类有时候占卜错了,那也是误读了神的旨意,错在人而不在神。

但《易经》的六十四卦则与此不同,它的原理更复杂。它认为,世间的一切并不都是由神直接决定的,而是各种事物会发生互相影响并形成一种因果发展的链条,其对应的就是卦里六个爻的阴阳顺序。换句话说,对于每一个主题的卦,周文王都需要找出与之相关的六个事件或现象作为六条爻辞,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因果发展链。而且,事物的因果关系不会只有一种模式。在某种环境下,甲是乙的原因,而在另一种环境下,则可能变成乙是甲的原因,甚至原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孤立事件,在另一种时空环境下也可能会发生联系。

所以,文王在《易经》中梳理了他亲历和认知的各种事件,并试图用不同的因果发展链来串联和解释它们。比如,有些相同的爻辞(事件),比如“帝乙归妹”,就出现在了不同卦的不同爻位,这其实是文王在设定不同的占算情境。因此,同一事件会具有不同的前因后果,以及不同的含义和指向性。

换言之,文王的爻辞虽都是发生过的或者预测要发生的具体事件,但在他看来,这些事件未必是单线性的,它们完全可能按照不同的时间顺序再次发生,从而使因果关系发生颠倒。

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可变的,六爻的不同组合对应着不同的卦象,哪怕只变换一个爻,也会变成另一种卦象,这就是“易”,变易无常。由此,六十四卦就是文王对可能性做出的六十四种探索和六十四个模型。或者说,文王是在用各种无常的可能性重新组织世界,重组头脑中的各种认知。

按照文王的观念,世间一切既有的事实都能用相反的方式再现一遍。商族曾经很弱小,但他们后来却建立了强大的商朝;然而,这个过程同样是可逆的,目前强大的商朝也终将灭亡。

这种思维方式可谓石破天惊。当时的人还没有走出神权时代,普遍认为世间一切都被天界的鬼神主宰:商王家族世代向上帝和诸神献祭,从而得到天界的福佑,因此和商朝作对,就意味着违反鬼神世界的意志,不可能成功。

但文王推演的六十四卦组对原则,却自行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这便是:“翦商”是有可能的。

在当时,这个想法实在是大逆不道,文王更不敢明白地将其写出来,哪怕当他获释回到周邦之后,也要秘而不宣,故而《易经》中的多数内容只能用含糊其辞的隐语来表达。比如坤卦的六三爻:

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三爻的第一句是“含章可贞”,这“含章”二字,历来没有合理的解释。有学者认为,“含”为“戡”之借字,“章”为“商”之借字,“含章”就是“戡商”,也就是“翦商”。所以坤卦六三爻的意思是,翦商之事是可以占算的;如果继续忠于商王,不会有成果,会有终结。

这个推测颇为合理。而且,用“含章”表示“翦商”,未必全是古文字的通假借用,可能也是为了保密。

(《易经》中有大量关于人祭、猎俘、翦商策略等种种记载,《翦商》一书中还列举了很多,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研读原著。)

据此,《易经》并非文王专门编写的算命教材,而更像是他自己的练习簿,所以内容驳杂,有大量的私人琐事。从萌生翦商之念始,文王就反复将其代入和推算,并随时验证、修订和增补,希望总结出一套最精确的占算方法,而最终目的,当然就是在消灭商朝的战争里运用这套预测技术。

以现代的科学视角看,作为一本指导预测的技术性手册,《易经》所发挥的作用大致可忽略不计。尽管《易经》中确实藏有一些文王关于翦商的斟酌和计划,但和这些比起来,《易经》的真正价值,其实是它所蕴含的指导思想,这才是对翦商大业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所在。

伯邑考的惨死,无疑坚定了文王的翦商决心,后续的这段历史,属于中国古史进入“信史”时代的开端,很多大事件由此能够按年度排出顺序。但是,若要再现商周更迭的具体过程,还是发现史书中充满很多的缺环及难以解释之处。

比如,在商朝的最后几年,纣王到底处于何种状态,他为何会对周人如此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毫无反应。

比如,武王周发继位后短短数年,就攻灭了殷商王朝。而决定这次王朝更替的“牧野之战”,闻名千古。但后人很少知道的是,武王对于翦商事业其实高度紧张。

再比如,周族崛起并灭商后,商朝极度繁荣的人祭文化戛然而止,而与此相关的文献与记忆也一并被抹去。那么,商人的血祭宗教是如何被消灭的,以及周人为何要掩盖这段历史。

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下一期再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