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犯下为人妻大忌,宋朝郭皇后用一记耳光,亲手毁掉自己的人生

 静逸阅读 2023-08-10 发布于北京

北宋天圣2年(1024年),宋仁宗年满15岁,到了该完婚的年纪,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决定为他挑选一位称心如意的皇后。

何为称心如意,刘太后心中有自己的打算:一要门当户对,必须出身勋贵;二要有威仪、懂手段,这样才能镇得住后宫;三要貌不出众,这样才不会迷惑少主。

按照这三个标准,刘太后为宋仁宗挑选了郭氏为皇后,但她却没问过宋仁宗喜欢不喜欢,一段荒唐姻缘的种子就此埋下,有三个人都因为宋仁宗的爱情而离奇早逝,令人疑窦丛生。

【刘太后的标准从何而来】

刘太后为宋仁宗选择皇后的这三个标准,其实都源自她自己的切肤之痛。

刘太后(北宋章献明肃皇后)

门当户对:

刘太后自己出身贫寒,年幼时父母双亡,被亲戚训练成歌女,四处卖艺为生;后来又被卖给一个银匠为妻,跟着他四处做生意,颠沛流离;再后来银匠生意不好,生活无以为继,又被卖入王府做侍妾。

刘太后的这些经历,使她在被封为皇后时,遭到来自满朝大臣极大的阻力。

刘太后深知,朝堂上下对出身的观念是多么根深蒂固,如果皇后的背后没有强大的家族作为支持,不仅皇后本人得不到朝臣的尊重,连皇帝本人的威望可能也会受到动摇。

有威仪、懂手段:

刘太后当上皇后以后,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从来没有出过什么乱子,没有哪个嫔妃敢跳出来争风吃醋。

刘太后的这一点让宋真宗大为欣赏,也正是如此,宋真宗相信她有处理朝政的能力,所以真宗朝后期,由于真宗的健康问题,朝廷大事大部分都是由当时的刘皇后处理的。

出于这一点,刘太后一定要选一位有威仪、懂手段的皇后,这样才能使后宫风平浪静,皇帝不至于时常为后院起火而烦心。

貌不出众:

刘太后当年能得到宋真宗的宠爱,除了她做事有分寸、能体会真宗的心意以外,还因为她十分貌美,天下男人都一样,看女人都是先从脸开始的。

刘太后知道一个美貌女子对男人的影响会有多大,如果这个美貌女子是皇后,这个男子是皇帝,那么皇帝很难不受皇后的影响,将来难免出现后宫干政的情况。

刘太后自己垂帘听政、大权在握,但她不愿意自己的儿子也受皇后的控制,因此她绝不会让一个美貌女子做宋仁宗的皇后。

【王氏别嫁,刘从德暴毙】

宋仁宗首先看上的,是富商王蒙正的女儿王氏,理由自然是因为王氏极为美丽,宋仁宗对她一见倾心。

宋仁宗赵桢

刘太后当然不能同意,王氏是富商之女,整个家族中没有人做官,这是原因之一,王氏“姿色冠世”,这是原因之二。

刘太后直截了当地对宋仁宗说,此女子“妖艳太甚,恐不利少主”,把她剔出了选后的队伍。

这时刘太后犯了一个错误,她如果直接把王氏遣回原籍,可能就没有后边的事端了,可是她把王氏嫁给了刘美的儿子刘从德。

刘美是谁?他正是刘太后年轻时被卖入王府前的丈夫,入王府后,由于刘太后没有娘家人,为了得到帮手,她和前夫以兄妹相称,前夫的名字也由龚美改为刘美,两人关系极为密切。

刘太后把王氏嫁给刘从德,不得不说这里边是有私心的,但这也使王氏有了皇亲的身份,可以经常出入皇宫。

当时朝臣中就传说宋仁宗与王氏之间可能有私情,但这毕竟只是猜测,而且事关天子家事,没有人公开提起此事。

宋天圣9年(1031年),年仅24岁的刘从德突然死了,关于刘从德的死,史书上只记载了这么几个字:“从德病,召还,道卒,年二十四。”

刘从德为什么突然早逝,没有确切的原因。他死后,王氏被封为遂国夫人,出入宫廷不误,她与宋仁宗的地下恋情也渐渐不加掩饰。

【宋仁宗选中张氏,再被否决】

再说回宋仁宗选后。

既然王氏被嫁给别人,宋仁宗只能重新寻找自己心仪的女子,他看上了已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

张美最初任濮州马步军都虞候,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得到重用,出任枢密院承旨,迁右领军卫大将军、三司使,周世宗攻打淮南、亲征辽国时,为大军筹措粮草军需,立下大功,升任左监门卫上将军、宣徽北院使,主管三司事务。

北宋建立后,张美在平定昭义节度使李筠中立功,出任定国军节度使,镇守同州,后来又出任横海军节度使,镇守沧州。

宋太宗时期,张美出任左骁卫上将军。雍熙2年(985年)去世,谥号“恭惠”。

宋仁宗选中张美的曾孙女,她的家世没问题,这下刘太后该同意了吧?

没想到,刘太后还是不同意,理由仍是张氏太过美丽。但是,由于张氏的家族在朝廷中根基稳固,有影响力,刘太后同意把她纳入后宫,但只能做才人,不能做皇后。

【郭氏被立为皇后】

刘太后选中了已故中书令郭崇的孙女郭氏,决定让她来做宋仁宗的皇后。

郭崇年轻时曾任后唐的应州骑军都校;后来因助北汉刘知远称帝有功,被封为护圣左第六军都校、富州刺史;后追随郭威,拜官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后周时任武定、镇安、镇宁三镇节度使,官加同平章事。

北宋建立后,任中书令,改任平卢节度使。乾德3年(965年)去世,追赠太师 

在刘太后看来,郭氏和张氏相比,有三个优势:

第一、郭崇的资历比张美更老、官位更高、在朝中更有威望,郭氏当皇后,更有说服力;

第二、郭氏相貌平平,毫无出色之处,这就保证了宋仁宗将来不会太过迷恋郭氏,也就不会出现后宫干政的情况;

第三、郭氏颇为泼辣,这点极对刘太后的脾气,一方面两人性格上有相似之处,另一方面,刘太后认为郭氏的性格有利于统领后宫。

对于刘太后的这个决定,宋仁宗是一千个不甘,一万个不愿,他才不管什么家世,也不管皇后有没有威仪,他喜欢王氏和张氏的美貌,可是王氏被嫁给别人,张氏也只被封了个才人,宋仁宗感到自己这个皇帝做得一点自由都没有。

刘太后和宋仁宗的母子关系,因为在皇后人选上的意见不一致,从这时开始出现了裂痕。

【张美人莫名早逝】

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宋仁宗极少到郭皇后的宫中,经常流连于其他嫔妃的住处。

郭氏也许是从小就在家中娇生惯养,她在刘太后面前还知道收敛,所以在刘太后眼中,她只是有些泼辣,甚至还相当赏识这种性格;但是在其他人面前,郭氏的性格就成了蛮不讲理。

受到宋仁宗的冷落,郭氏的应对不是想办法笼络住仁宗的心,而是派人跟踪仁宗,监视他的去向,得知仁宗去了哪个嫔妃的住处后,就去向刘太后告状。

刘太后偏爱郭氏,时常因此申斥宋仁宗,说他不应过于亲近其他嫔妃而冷落正宫皇后,宋仁宗心中非常愤怒,却不敢明言。

在众多嫔妃中,宋仁宗最喜爱的,还是张美的曾孙女张氏。

宋朝的后宫一共分为9级,分别是:后、妃、嫔、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

后宫的册封,是由皇后负责的,虽然当初刘太后许诺封张氏为才人,但出于对她的嫉妒,郭氏一直都没为张氏举行册封,所以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张氏在宫中是没有任何名分的。

直到天圣4年(1026年),在宋仁宗的一再坚持下,才为张氏举行了册封,这时,张氏才正式成为张才人。

天圣6年(1028年),张才人突然身染重病,连御医都束手无策。宋仁宗为此心焦不已,在张才人弥留之际,宋仁宗不顾刘太后和郭皇后的反对,晋封张氏为张美人。

然而这也挽回不了张氏的性命,5天以后,张美人就去世了。

张美人的生年不详,因此我们无从得知她死时的年纪,和她一同参加选后的郭皇后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1012年),天圣6年(1028年)的时候,郭皇后17岁,因此,张美人这时应该也是十七八岁左右。

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毫无征兆地突染重病,几天后就离世,这又是一桩令人不解的迷案。

5年后的明道2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后不久,宋仁宗就追赠张美人为皇后,还给她的父亲张守瑛加官进爵。

宋仁宗心中积聚了5年的怨气这时才得到纾解,然而红颜早逝,再也无法回到自己身边了。

【宋仁宗积怨爆发】

张美人死后,宋仁宗与刘太后之间的裂痕已成鸿沟,他虽然还像以前那样称刘太后为“大娘娘”,但已不再对刘太后的话唯命是从;宋仁宗和郭皇后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冷漠,他恨郭皇后派人跟踪自己,恨郭皇后向刘太后打小报告,更怀疑张美人的死与郭皇后有关。

明道2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对待郭皇后的态度更是形同路人,郭氏空有皇后之名,而无皇后之实,不但宋仁宗从不到她宫中,连后宫嫔妃也都知道她失去了刘太后的撑腰,不再把她放在眼里。

虽然失去了张美人,宋仁宗很快又开始喜欢上了后宫中的尚美人,每次退朝后,都会到尚美人宫中。

郭皇后这时似乎已经破罐子破摔了,虽然不再有刘太后为她撑腰,但是郭皇后的蛮横霸道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经常趁宋仁宗上朝的时候,跑到尚美人的住处对她破口大骂。

尚美人其实也不是省油的灯,她能很快从一众嫔妃中脱颖而出,取代杨美人在宋仁宗心中的位置,也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是,再怎么失势,郭氏毕竟还是皇后,尚美人只能忍气吞声。

一次,宋仁宗退朝后,又到尚美人这里来,尚美人见了皇帝,把这几天在郭皇后那里受的委屈向宋仁宗一一诉说。正在这时,郭皇后气势汹汹地赶来,指责尚美人向宋仁宗告自己的状。

郭皇后怎么知道尚美人正在皇帝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呢?别忘了,郭皇后讨皇帝欢心不在行,布眼线可是好手,她能派人跟踪宋仁宗,也能派人监视尚美人,她听人报告说尚美人正在向宋仁宗哭诉,顿时火冒三丈,气冲冲地跑来兴师问罪。

尚美人平时受了郭皇后的羞辱后不敢怎么样,当着皇帝的面,她自然不怕郭皇后,马上反唇相讥,两人争执起来。

郭皇后看到平时不敢还嘴的尚美人这次居然和自己来了个针尖对麦芒,气得浑身发抖,扬起巴掌就要给尚美人一个嘴巴。

宋仁宗见心爱的尚美人要挨打,连忙上来阻拦,结果郭皇后一时收手不住,这一巴掌就打在了宋仁宗脖子上。郭皇后这下用足了力气,在宋仁宗脖子上留下一片清晰的掌印,长长的指甲还划破了宋仁宗的皮肤。

宋仁宗暴怒了,当即决定,要废掉郭氏的皇后之位。

范仲淹当时任右司谏,力劝宋仁宗打消废皇后的念头,对他说家丑不可外扬,尤其是皇帝的后宫之事,更不可大加张扬。

宋仁宗这次无论如何也不打算忍了,谁劝也没有用,10年来郁积在心中的怒气全部爆发出来,什么家丑不可外扬,他在朝堂上向全体大臣展示自己脖子上的掌印和划痕,皇后“家暴”皇帝,宋仁宗不管这事传出去是不是个笑话,他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郭氏的这个太后,他是废定了。

明道2年(1033年)11月,宋仁宗颁下诏书,说:“皇后以无子愿入道观,特封其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别居长宁宫以养。”

【郭清悟离奇暴亡】

宋仁宗在诏书中说郭皇后是自愿入道观修行的,原因是她无法为皇帝生下孩子。宋仁宗这么多年来可能都未曾宠幸过几次郭氏,哪来的孩子?郭氏又怎么可能自愿入道观修行?

这是宋仁宗给郭氏一族的台阶,并未明说郭氏因触怒皇帝被夺去后位;但诏书中明明白白地写道“特封其为净妃”,皇后怎么可能同时又是净妃,摆明了后位已经不是郭氏的了,她成了净妃。

宋仁宗还给郭氏赐了道号“玉京冲妙仙师”,这等于把郭氏的道姑身份坐实了,带着这个道号,以后还俗都不可能。

另外,宋仁宗又给郭氏赐了名字“清悟”,郭氏的本名在史籍中已无记载,历史上都称呼她为“郭清悟”。

宋仁宗将郭氏封为“净妃”,赐名“清悟”,其实都是有用意的,郭氏做皇后时太张狂、太跋扈了,因此因此宋仁宗希望她能清清静静,好好醒悟。

郭清悟入了道观以后,往日的奢华日子不再有了,身边没有那么多人可供她驱使,也没有众多嫔妃让她去嫉妒了,郭清悟反而无所事事起来。

郭清悟排遣无聊的方式与众不同,她开始写诗、写词,这些诗词字字哀婉、句句悲戚,字里行间都是她被宋仁宗抛弃的委屈和无奈,写得宋仁宗仿佛一个始乱终弃的渣男。

郭清悟的这些诗词难免会流传到宫中,传到宋仁宗那里,使宋仁宗非常尴尬,既不能下令不让郭清悟写这些哀诗怨词,也不能视之不理。

无奈之下,宋仁宗派人去对郭清悟说,如果她知道错了,可以把她接回宫中。这其实就是宋仁宗的一个折中之策,让郭氏回宫,条件是她不再乱写。

没想到郭清悟根本不领情,还拿上了架子,她对宋仁宗派来的人说,想让她回宫,必须先恢复她的皇后之位,还要百官上书,重新立册才行。

宋仁宗听了以后大怒,从此没有再提让她回宫的事。

景祐2年(1035年)11月,郭清悟得了小病,本来这事不至于惊动宋仁宗,但宋仁宗竟然亲下御旨,让御医阎文应前去诊治。

没过几天,离奇之事再次发生,郭清悟突然暴死,死时才24岁。

郭清悟曾经是宋仁宗的皇后,所以史籍中对她的记录比较多,但是这些记录中对她的死全都是寥寥几句,一笔带过。

《宋会要》中说,“二年十一月八日迁于嘉庆院,暴薨。年二十四。”

《宋史列传第一仁宗郭皇后传》中说,“小疾,遣文应挟医诊视,数日,乃言后暴薨。”

《宋史卷十》中说, “景祐二年十一月戊子,废后郭氏薨。”

无一提到郭氏的死因,又是一桩不明不白的迷案。

【三人早逝,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

至此,由于刘太后的一手安排,王氏嫁给刘从德,张氏以才人身份入宫,郭氏被立为皇后,在以后的几年里,刘从德、张氏、郭氏都先后早逝,都没有明确的死因,虽然没有任何明确的证据表明他们的死是被人做了手脚,但事情这么凑巧,难免让人感到疑虑丛生。

我们先假设三人都不是正常死亡,那么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推理,就能看到隐藏在背后的蛛丝马迹。

刘从德死后,王氏与宋仁宗的私通由地下转为公开,按照谁受益谁嫌疑的原则,此事即使不是王氏或宋仁宗蓄意所为,也不排除宋仁宗无意导致,毕竟皇帝一句“某人真该死”、“真想让某人死掉”这样的话如果被人听到,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为皇帝去做这件事的。

张氏在选后时就不招刘太后待见,认为她的美貌会魅惑少主,入宫后,宋仁宗果然日日盘桓于张氏住处,而从不踏入郭皇后宫中,刘太后和郭皇后很容易就会相信,杨氏是宋仁宗冷落皇后的原因。想一想刘太后的强硬和郭皇后的跋扈,这种时候会用什么样的手段对待一个地位低下的才人?答案似乎呼之欲出。

郭氏的死因似乎更为明显,她身为皇后时宋仁宗冷落她,是恨;误伤宋仁宗被夺去后位、贬入道观,还是恨;召她回宫,她摆架子、提条件,更恨。这样的情况下,郭氏生了小病,宋仁宗为什么要亲下御旨要御医前去诊治?为什么区区小病就能导致她几天后暴亡?想必人人都能揣摩得出原因。

刘太后强势了一辈子,也为宋仁宗操心了一辈子,她怕宋仁宗皇位不稳,才坚持垂帘听政,她怕宋仁宗受美人魅惑,才硬要按自己的心意为宋仁宗立后,结果不但导致母子两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坏,也导致了三个年轻的生命过早离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