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清那些事儿(十五)

 昵称MJRlOV28 2023-08-10 发布于辽宁

努尔哈赤没有想到的是,他迎来的,将是自己一生之中唯一的一场败仗,也是一生中的最后一役。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太子河,华丽的龙舟里,努尔哈赤躺在厚厚的毡毯上,眼望窗外的淇蓝天空,身上的毒疽隐隐作痛。“难道这就是天命?”壮志未酬的他心中无限遗憾,虽然完成了女真的统一,却无法见到攻破京师的那一刻,而这,恰恰是他起兵反明时的愿景啊。

为了这个愿景的实现,努尔哈赤穷尽了毕生的精力:谋建州、平海西、统野人,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政权,打造出一支可以与明廷相对抗的尖锐长矛;战萨尔浒,迁都辽阳,尽取辽西,确立起自己在东北边陲的绝对统治权。为了进一步对大明王朝采取行动,他甚至不惜放弃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新都辽阳,迁都沈阳。

大清那些事儿(十五)

迁都沈阳,是努尔岭赤在一统辽东之后做出的又一大举措。“沈阳四通八达之处,西征大明从都儿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三日可至,南征朝鲜白清河路可进”,这在战略角度上要比辽阳更为有利

同时,“沈阳浑河通苏苏河,于苏苏河源头处伐木顺流而下,材木不可胜用,出游打猎山近兽多,且河中之利亦可兼收矣”。从经济利益方面来看,也是辽阳所无法比拟的。

孙承宗所经略的辽东逼得努尔哈赤不敢南侵,但他却没有抵挡住来自朝廷内部的攻击。

此时的明廷朝政大权已经完全旁落在了“九千岁”魏忠贤的手里,天启帝朱由校只知道在后宫当他的木匠,对朝政大事基本上是不闻不问的,这更让阉党有恃无恐,大力排除异己。不幸的是,孙承宗正是阉党眼中的异己之一。

大清那些事儿(十五)

阉党魏忠贤

孙承宗经略辽东之后,一时间功高权重,誉满朝野。势力猖獗的魏忠贤和他的党羽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值得利用的人。魏忠贤动用了各种手段去拉拢这位封疆大吏。而孙承宗对阉党深恶痛绝,对魏忠贤抛来的橄榄枝视而不见,这就让一向专横跋扈的魏阉对他怀恨在心。

明天启四年(1621年)十月,孙承宗到蓟、昌西巡。此时恰临近十一月十四日,正值天启帝的生日,孙承宗便上书朝廷,希望入朝为皇帝庆贺万寿节,并打算借此机会当面向皇上汇报机宜。然而不但没有得到这个机会,还被魏忠贤一伙陷害罢了官。

大清那些事儿(十五)

孙承宗

孙承宗被罢官,辽东经略一职再度出现空缺,魏忠贤趁此机会将自己的同党高第推上了辽东经略的位置。胆怯无能、对军事又一窍不通的高第抵达山海关后,将孙承宗所做的军事防御部署全部推翻,将锦州、右屯、大凌河、宁前诸城守军,连同器械、枪炮、弹药、粮料等后勤物资一并移到关内,绵延四百里的关外土地尽皆放弃。

高第的胡乱部署让朝野上下响起一片反对之声,袁崇焕更是怒不可遏。

然而袁崇焕仅仅是一个监军,无力改变身为兵部尚书、手持尚方宝剑的高第的决策,更何况高第背后还有把持朝政的阉党撑腰。袁崇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高第将锦州、右屯、大凌河及松山、杏出、塔山守具的屯兵屯民尽皆驱赶入关,10余万石粮谷被抛弃。这次不战而退,闹得军心不振,民怨沸腾,刚刚振奋起来的士气 再次陷入低谷之中。

大清那些事儿(十五)

得不到上司的支持、朝中又没有后台的袁崇焕不甘心就此放弃辛辛苦苦打造出的防线,决意死守宁远。在关外城堡撤防、兵民入关的不利情势下,袁崇焕率领1万余名官兵孤守宁远,抵御后金。

明廷因为内斗而产生的自我消耗给努尔哈赤创造了再侵朱明的良机。后金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年正月十四,努尔哈赤率领10万八旗大军西渡辽河,直取孤城宁远。

10万士气高昂的八旗大军,一万多名被朝廷弃之不顾的明朝军队;一位是积蓄了数年力量、一生未逢一败的后金国主努尔哈赤,一位是孤立无援、从未参加过战争的山海关监军袁崇焕。双方就在这样的悬殊中,于正月二十三拉开了战幕。

然而让努尔哈赤没有想到的是,历时四天的大战,竟然以自己的惨败而告终。

大清那些事儿(十五)

宁远一役,是后金与明王朝自交战以来的第一次惨败,对八旗军队的锐气是一个十分严重的挫败。自萨尔浒之战以来对明朝的连续攻势就此中断。对努尔哈赤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