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画创作,莫要为笔所役

 kslztqs 2023-08-11 发布于山东

唐岱《绘事发微》中有言:“用笔之法在乎心使腕运,要刚中带柔,能收能放,不为笔使。”此段文字并不难懂,可以说直击中国画用笔的关键。“心使腕运,收放自如,刚中带柔”这是中国画用笔的完美总结。但是个人认为这段文字的真正高妙处不在于前者,而是最后一句话“不为笔使”。现在好多画家,整天谈“笔墨”讲怎么用笔,可是真正知“笔墨”者微乎其微,会用笔者也是少之可怜。几乎都是为笔所控者。

“不为笔使”就是不要作笔的奴隶,一位真正的画家,是不会被笔所控、所束缚。而是掌控笔,与其交友,和自己合而为一。何为“心想笔到”,就是“以意行笔”。画家不能与笔合而为一,是无法做到“以意行笔”的。这里要明白讲的是“以意行笔”而非“意带笔行”,看似一样实则差之千里。

 

“不为笔使”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样说严重了,一支没有思想的笔,怎么控制人呢。这是还没有弄明白,笔在画家手中的重要性,不知毛笔与中国画的关系。笔是呈现画面中万物的工具,在呈现时,其会有多种变化,中国画的“皴擦点染”、勾线等无不是需要笔来完成。当然,是画家掌控笔来完成的。也就是说,是画家与笔的协作而产生微妙的画作。所以在学习中国画或者中国画创作中,对笔的运用都会格外地强调其重要性。也因此,很多画家就会执着与笔的一些技巧的研习,甚至教条到,按照师传用笔的方法来进行创作。长此以往,这些画家也就成了笔的奴隶。

“不为笔使”中的“笔”是指的因“笔”而形成的一种规则,是指提炼出的用笔技巧。中国有句古话“活学活用”就是学习不要死板,要懂得举一反三。中国画的用笔亦是一样。要不断地去丰富用笔的方式方法、技巧等。不要被学习中所学到的用笔规则、法度来束缚了自己的创造力。影响了在创作中自由灵活地使用笔的能力。古人说的“用笔有三种毛病:一是板,二是刻,三是结。”也正是因为画家被笔所使而产生的。因为创作中受到太多的束缚,就不能随性抒发,在画面的行笔、设色中就会出现“板、刻、结”的症状。不过在这里还要强调一下“不为笔使”指的是已经独立创作的画家。刚开始学画的朋友还是要按部就班地学习。因为只有在法度中学习,才能知笔。当学习的积累已经饱和,就需要破法,此时就莫要被“笔所使”。不然画家之名将名不副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