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学中医之中药篇(四) ——常用的中药

 感悟_johnson 2023-08-11 发布于福建
图片

注:本文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图片

中药这门课很重要。前几期讲了什么是中药、中药的四气五味、如何理解药性、中药的分类。本期讲常用的中药。

图片

01

常用的中药就几十味,不求繁求多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陌生的事物向熟悉的事物上靠、去理解,这是认识自然世界简便的方式。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我熟悉身边的事物,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就要这样来套。

药就要拿食来套,药食同源的,只不过药的偏性多一些,食的偏性小一些,食可以养命常吃,养气血,药是调气血,治病,如果在药上不理解,可以往食物上套。

比如四气五味,有些四气不是很明显,大家可以看一下食物的属性,温凉寒热,就会看出很多食物归为凉的,但是吃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是凉的,温的也没有温到哪里去,就是说事物的寒热温凉不明显。

就像现在很多人得了寒症不敢吃凉药,得了热症不敢吃热药一样,这都是走极端了。最后搞得大家什么都不敢吃了。天天查食物的属性表,这个就有点作茧自缚了。

其实我非常不推荐大家天天把食物属性表挂在嘴边,用来指导饮食。吃什么好与不好,每个人都有自我感觉。

有的人吃白薯烧心,那就不要吃白薯;有的人不愿吃香菜就不要吃,有的人愿意吃香菜那就吃香菜……每个人气血运行都有特异性,不要刻舟求剑。

现在好多病人天天问我应该吃些什么,不应该吃什么,问某些药性凉能不能吃。有的病人告诉我说,他的医生告诉他,水果、鸡鸭鱼肉不能吃,天天喝粥吃馒头,这样下去这个人的气血从哪里来啊?当我告诉有的病人什么都可以吃时,他们感觉像过节了似的,感觉从牢中解放了似的。

图片

有的时候刻舟求剑,照本宣科就非常害人,医生说每句话要非常慎重,不要觉得自己学了很多东西,看了很多书,就可以翻云覆雨地去影响病人,这个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你看我们一个月能吃多少种东西,常吃的多少种,不常吃的多少种,如果统计下来就会发现常吃的其实也就那么几种,主食也就那么几类,一个月下来炒菜翻来覆去也就那么几十种,不会太多。

同理我们用药用方也是一样,常见病也就那么几十种,病机也就那么几类,反过来掉过去都是相似的,用方就是几个方,常用药二三十味,四五十味,仅此而已。

每每听别人说用药非常灵活,三百多种药,上千种中药,甚至上万种药都在用,这个有点哗众取宠,这个不可能。

人大部分的疾病就归为那几类,大家看方书时有上千上万个方子,其实哪用得了那么多方子?那么多方子只不过告诉你万事万物变化万端,但实际变来变去就那么几种。

比如说祖国山河大地处处有美景,但是你一生能走几个地方呢?每天不都是家里、班上再加上一个娱乐场所吗?很多都是仅此三点一线,宿舍、食堂、工厂,就是这么回事。这个走好了,你的一生就会很平坦。

图片

用药也是一样,就那二三十味药,如果能如实掌握,确实了解它们的药效,那么四五个方子,反复应用,量上不断加减,药味上调来调去,就能应付绝大多数疾病。

很多疑难杂病可能很长时间遇不到一个,只要能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你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夫。不要上来就一定要攻克癌症,一定要攻克某种疑难杂病,用一个奇方,用一味奇药,这个都是舍近求远,不符合中医的中庸之道,这样你研究一辈子也研究不出来。

大部分疾病整个病机很简单,到了癌症或者某些疑难杂病,病机很复杂,正气很衰弱,邪气很盛,一定要在生死之间把这个人捞回来,你想有多难啊。

人掉进井里的时候捞就很困难了,不如说在井边晃荡的时候捞一下,这个很容易,只用几味药对症了,服上一段时间,病就有好转,清晰明了,就像喝上一杯水就解渴一样,绝不是虚无缥缈的。

搞得现在很多人学中医入不了门,学了很多年中医之后不承认中医了,认为治不了病,这么多药,这么多方,哪个能治病啊?

来了一个病人拿书来对症状,哪个也对不上,哪个症状也像,西医再一检查,浑身上下都是病,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你能一个方一个方试吗?伤寒还一百多个方呢,怎么能试过来呢?再说哪有那么多病人让你试啊?

图片

关键还是理论,理论要强。

有人说光讲大道理有什么用啊?磨刀不误砍柴工,理论不入门,还谈什么用药用方看病啊?

如果没有理论,临床做四十年也一事无成,因为他没有入门,就像西医一样,他万万理解不了中医。

比如说常见的发烧,他就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烧,你随便问一个西医,他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烧。但是咱们中医,《黄帝内经》、《伤寒论》写得很清楚,所有发烧,伤寒之类,伤于寒,寒邪约束肌表,闭塞毛窍,使气血不能向外蒸化,剧烈发热,这个叫做发烧,说得非常清楚,咱们看得也非常清楚。

中医绝对不是糊弄人。中医能存在几千年,那么多绝顶聪明的人搞中医,怎么可能中医是不科学的呢?搞得现在有中医存废之争,大骂中医是伪科学,这简直不可理喻。

常用中药就说到这里,上品药占绝大多数,然后再加上中品药两三味,下品药一两味,就构成了常用的中草药,日常用度就足够了,然后在临床过程中不断精熟,向外扩展,用一些特异药,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02

“归经”是错误的理论

什么叫做归经?在《神农本草经》和《唐本草》中从来没有谈过归经的问题,都是某药治某病,调理什么症状,比如治腹痛、癥瘕(zhēng jiǎ)积聚、咳嗽、喘、气上逆、寒热、疟,都是这么说的,哪有说入肝经、脾经、肺经的?这都是后来人,从金元开始慢慢加上的,到现在成了一定之理,说某药入某经、治某病。

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下,从气学角度讲没有归经这种说法。即便是归某脉,也不是这么来说的。很多药有特异性,但是这种特异性不要用归经来表述。

我开方用药时基本不谈归经。为什么不谈归经?因为是如实感受药,如实了解气态和气机。比如麦冬这味药,说是归胃经和肺经,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能执着于它往胃经和肺经上走。

饮食入胃,游溢精气,遍及全身,怎么能说它单独归某经呢?很多药浓煎稀煎,它的沉浮升降都不一样,就像西药小剂量应用扩张血管,大剂量应用抑制扩张血管,用量、浓淡、热服、冷服都起着很明显的变化,药对身体的作用都不一样,怎么能严格地说它归某经呢?

熬一大碗桂枝汤或者麻黄汤,喝下去,它是不是沿着百脉浑身上下哪里都走啊?其实归经想告诉药的作用在哪里,但是弄巧成拙了,把归经死板化了,让人一用药就要谈归经。

图片

我在讲话的时候,气血运行,整个气机运行是柔缓的,如蒸如雾的一种状态,必须如实感受,如果不如实感受,用公式去套,就像算命的似的,拿奇门、八字算,那些都是先人看到了如实的景象之后,为了留传,不得已搞了一个公式,这个公式其实离实相已经十万八千里了。

公式传下来以后,拿公式不知道公式后面代表的意义,生搬硬套去用,或准或不准。为什么人们还不断应用啊?就是有时候还准,但是一较真又不准,这个就是“以指指月”,指月亮时人们只去看你手指头了,不去看月亮了。

公式归经这些东西,都是指头,不是月亮,我们要想学真正的中医,不隔靴搔痒,必须看到月亮,就是“气”。

气不是肉眼看到的。肉眼也能看到气,但还是有局限。之前讲《黄帝内经》时已讲过,讲得非常仔细,大家可以仔细去听。

03

不要陷入公式里,而要看到它背后的实相

就像现在研究死了“五运六气”一样,我觉得不要把有限宝贵的精力用在这些公式的推导上。

五运六气是《黄帝内经》时有的,最晚是在战国时代成的书,战国时代的五运六气六十一甲子,到现在已经几千年了,气机是否发生了变化?因为有太过不及,土运当令,水运当令什么的,是严格的一年一年这样走吗?

中国版图从那时候到现在扩大了很多倍,那时候人们生活在哪个区域,现在人们生活在哪个区域,五运六气的推导是不是有地域的限制啊?

这些东西都要考虑啊,六十甲子是谁创立的啊?创立一甲子为什么今年土运,气机上有什么变化,这些都不知道。

就拿两千多年写的五运六气去推,有时候会准,因为概率摆在那里,但是年年都准吗?那是不现实的。

很多搞五运六气的没有研究过算命,如果好好研究十年算命,准会推导好五运六气。都是很多上来搞中医的,最终发现五运六气很神秘,搞起来没完没了。

图片

天地之气有规律地搏动,就像心脏一样搏动,在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的搏动规律,三年、五年、七年、十年、三十年、六十年都是搏动的周期,只是在不同的层面上表现出来。

我建议大家,不要搞这种公式性的,要知道公式背后反映的实相,还是建议大家从《黄帝内经》看起,里面有很多精确的描述,描述气机的变动,非常发人深省,就往后读,不要看节选。

比如学中药的归经, 学来学去,就会发现没法解释《本草经》了。《本草经》关于药效的描述,现在思维的人没法解释,但是从气学的角度就可以解释,抛开翻译,去除枷锁,还中医一个本来的面目。

举熟地这味药,归肾经,为什么呢?熟地味浓厚、气沉、主滋养,像大地,这个就往下走,其实熟地根本不是往下走,喝了之后浑身到处走。

每一点都是一个小天地,其实每一个细胞都有肾,熟地养分会滋润到每一个细胞当中去,不独入肾。搞得后来很多中医为了入肾入得更好,把很多药加咸,把肉苁蓉搞咸了,黄柏盐炒,大大失去了生气。这就是归经搞的,好像熟地往下走,加点盐走得会更好,其实不然。

比如肉苁蓉、巴戟天,弄成盐巴戟,这个补肾的效果就很差了,盐主凝涩,生机贵在条畅,一下凝涩住了,怎么还可以补肾啊?

所以说后代的很多炮制方法都不科学。白术本身的气主运化,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土炒?白芍要醋白芍……

图片

这个看看《雷公炮制论》,我不能说这些炮制方法都错,但是有很多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咸入肾,把很多东西盐炒之后,让其入肾,这个是有问题的。

图片

编写:旷亦旷

图片

版式:欣语

图片

设计:希言

图片

责编:阳光满屋

图片

监制:雨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