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特霍夫方程

 形貌 2023-08-11 发布于北京

1748年左右,诺勒对溶液的渗透现象进行了研究,后来德国植物学家蒲菲弗和荷兰物理化学家范特霍夫稀发现了关于渗透压(对渗透压的理解)与温度和浓度的定量规律

上式称为范特霍夫公式,其中Π为渗透压,c为稀溶液浓度,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温度。不难发现范特霍夫公式跟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状态方程)形式几乎一样。事实上,它们也确实是同样的物理规律在溶液和气体中的具体体现。爱因斯坦也从统计力学推导出了该公式,而且将它的适用范围从溶液推广到悬浮液。范特霍夫公式适用于非电解质的稀溶液,但对于电解质稀溶液则有明显的偏差,后来阿伦尼乌斯认为这是电解质分子在溶液中大量电离成更多数量的离子导致的,并结合包括电导实验在内的其他实验数据提出了溶液的电离理论,从而使得离子这一形式的化学物质基本结构单元的存在得到广泛认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