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CU常用的公式

 洒风行 2011-11-21
再发一次我们自己编的ICU常用的公式
一、血糖计算公式
1.根据空腹血糖量按公式算出体内高于正常的葡萄糖克数:
(空腹糖毫克数—100)×10×体重(kg)×0.6÷1000=体内高于正常的葡萄糖克数,按2g糖用1U胰岛素计算,用计算量的1/3~1/2,于三餐前分次注射,各次用量的分配量早餐>晚餐>午餐。
2.增高的血糖Present计算公式
=[血糖(mmol/L)×18—100]×10×体重(kg)×0.6/1000
注:依每2g糖需1u胰岛素。估计需补充胰岛素的单位数,初剂先给估计量的1/3~1/2。
3.胰岛素剂量计算采用公式
所需胰岛素剂量(U)=(测得血糖物质的量×18-60)×0.03。

二、体液平衡常用公式
1.等渗性缺水的治疗
用平衡液或等渗盐水尽快补充血容量。
(1)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等症状常表示细胞外液的丧失量已达到体重的5%,可先从静脉给病人快速滴注上述溶液约3000ml(按60kg体重),以恢复血容量。
(2)如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则可给病人上述用量的1/2-2/3,即1500-2000ml,补充缺水量。
(3)或按照红细胞压积来计算需补液量:补等渗盐水量(L)=(红细胞压积上升值/红细胞压积正常值)×体重(kg)×0.25。
(4)此外,还应补给日需要量水2000ml和钠4.5g。
2.低渗性缺水的治疗
需补充的钠盐量(mmol)=(血钠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按17mmol Na+=1g钠盐,当天补给1/2量和日需量4.5g,其中2/3量以5%氯化钠溶液输给,其余量以等渗盐水补给。
3.高渗性缺水的治疗
补水量(ml)=[血钠测得值(mmol/L)-血钠正常值(mmol/L)×体重(kg)×4。
计算所得的补水量不宜在当日一次补完,以免发生水中毒。一般可分为二日补给。此外还应补给需要量2000ml。
4.血浆的渗透压。
(1)测得的渗透压需做校正。校正公式如下:
校正血浆渗透压(mmol/L)=血浆渗透压测得值(mmol/L)-葡萄糖(mg/dl)/18-尿素氮(mg/dl)/2.8。
校正血浆渗透压的正常值为260~275 mmol/L。不管血清钠测定值高低如何,校正血浆渗透压正常,表示细胞外液Na+量正常;校正血浆渗透压<260mmol/L,表示细胞外液Na+量降低,原因可能为水过多和(或)钠丧失。
(2)血浆渗透压还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血浆渗透压(mmol/L)=2[Na+](mmol/L)+葡萄糖(mg/dl)/18+尿素氮(mg/dl)/2.8。 正常情况下,测得的渗透压与计算得到的渗透压相差不多。他们相差越大,表示病情越重,预后不佳。此外,血清钠测得值(mmol/L)÷血浆渗透压测得值(mmol/L)=0.43~0.5,表示正常,比0.43小,则表示有代谢产物在血内蓄积。
【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Na+、葡萄糖、尿素氮等】
5.代谢性酸中毒——补碱量
所需[HCO3-]的量(mmol/L)=[HCO3-正常值(mmol/L)-HCO3-的测得值(mmol/L)]×体重(kg)×0.4
一般可将应输给量的一半在2~4小时内输完,以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输给剩下的量的全部或一部分。通常不宜过速地使血浆[HCO3-]的增高超过14~16mmol/L,以避免手足搐搦、神志改变和惊厥的发生。
1mmol/L(NaHCO3)=0.084克
6.代谢性碱中毒
(1)计算需补给的酸量可采用下列公式:
即需要补给的酸量(mmol/L)=[测得的HCO3-(mmol/L)-希望达到的HCO3-(mmol/L)]×体重(kg)×0.4。配制盐酸的稀释溶液的方法为:取12mol盐酸20ml,加蒸馏水至1200ml,即稀释成0.2mol浓度。用玻璃垂溶漏斗或滤纸过滤,过虑后再加入等量10%葡萄糖溶液,制成0.1mol等渗盐酸溶液。从中心静脉滴注输入。
(2)决定盐酸用量,也可用下列公式:
[Cl-的正常值(mmol/L)-Cl-的测得值(mmol/L)]×体重(kg)×0.2。
第一个24小时一般可给计算所得的补给量的一半。由于精氨酸可引起钾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导致高钾血症,应用盐酸精氨酸治疗碱中毒时,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和血清钾浓度,以防发生高钾血症。盐酸精氨酸可从周围静脉滴注。10%的精氨酸溶液含[Cl-]475mmol/L,可按上述公式计算所得的需氯量来决定精氨酸的用量。纠正碱中毒不宜过于迅速,一般也不要求完全纠正。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经常测定尿内的氯含量,如尿内有多量的氯,则表示补氯量已足够,不必继续补氯。
7.补钾
【1mmol(钾)=0.0745克氯化钾】
①血清钾<3mmol/L,则应给予K+200-400 mmol,一般才能提高血清钾1mmol/L;如果病人的血清钾为3.0-4.5 mmol/L,则补给K+100-200 mmol,一般即可提高血清钾1mmol/L。
②每日补钾量不宜超过100-200mmol,补钾速度不宜超过20mmol/h;浓度不宜过高≤0.3%。
【40 mmol相当于氯化钾3g,即20mmol相当于氯化钾1.5mmol】
一般补钾速度不宜超过20mmol/L(相当于1.49克)。如果无特殊情况每日补钾量不易超过100~150 mmol/L(7.45~11.175克KCL)。
注:钾中毒时要用钙盐解(如葡萄糖酸钙)。
8.需补充的钠盐量一般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需要补充的钠盐量(mmol/L)=[血钠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按17mmol/LNa+=1g钠盐计算。当天应补给需补充钠盐量的一般 + 日需要量4.5g。
9.镁的代谢紊乱
〈1〉镁缺乏的治疗
(1)一般可按0.25mmol/(kg.d)的剂量补充镁盐。
(2)如果病人的肾功能正常,可以按照1 mmol/(kg.d)的剂量补充镁盐。
(3)病人有抽搐时,一般用硫酸镁溶液静脉滴注,可以较快地控制抽搐,用量以每公斤体重给10%硫酸镁0.5ml计算。
(4)静脉给镁时应避免给镁过多、过速,以免引起急性镁中毒和心搏骤停。如遇镁中毒,应即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溶液作对抗剂。
(5)完全纠正镁缺乏需时较长,故在解除症状后,仍应继续每日补镁1-3周。一般用量为50%硫酸镁5-10mmol(相当于50%硫酸镁2.5-5ml),肌肉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注射。
〈2〉镁过多的治疗
①应先从静脉缓慢给2.5-5.0mmol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溶液,以对抗镁对心脏和肌肉的抑制。同时要积极纠正酸中毒和缺水,停止给镁。
②如血清镁浓度仍无下降或症状仍不减轻时,应及早采用透析治疗。
10.钙的代谢紊乱
10.1低钙血症的治疗
A 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或5%氯化钙10ml作静脉注射,以缓解症状。如有碱中毒,需同时纠治,以提高血内离子化钙的浓度。必要时可多次给药,(葡萄糖酸钙1g含Ca2+2.5mmol;氯化钙1g含Ca2+10mmol)。对需长期治疗的病人可服乳酸钙,或同时补充维生素D。
B 对于甲状旁腺原因引起的低钙血症的治疗
〈1〉补充PTH 能使用的是甲状旁腺浸膏,该剂能被消化酶破坏,所以不能口服,注射后仅能暂时升高血钙,在8~12小时达最大效用,约在24小时血钙恢复到注射前水平。持续治疗2~3周后,机体即产生抗体,继续给药不起作用。实际上,对急性发作病人,起作用不如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2〉钙剂
(1)静脉注射钙剂 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5%氯化钙10~20ml,必要时可重复注射。或将上述溶液20~30ml,加入到500ml生理盐水中,在数小时内静脉滴入,直到症状控制或血钙化验结果正常后,再改以口服钙剂维持。
(2)口服钙剂 其剂量是:乳酸钙8g/d,葡萄糖酸钙15g/d或氯化钙6~8g/d。最好研成粉末,每日分数次混悬于水中口服。但对血钙低于1.86mmol/L者,尚需合用维生素D制剂。因有些症状性低血钙,可能在术后1~2周内痊愈,仅需用钙剂治疗而不宜过早使用维生素D,以免干扰血钙浓度影响诊断。如两周后血钙仍低,且伴有症状时,需用维生素D制剂。
(3)维生素D制剂 主要作用为促进肠管吸收钙盐,增强肾脏对钙和磷的重吸收,常用的制剂有维生素D2,及维生素D3和浓鱼肝油胶囊。
①口服:维生素D2或D3初次剂量40万U,以后每天15万U,分次口服,2~3周后减少至维持量50万U/d。DHT口服2~3天发生作用,一般维持6~7天。其剂量为每6小时口服2mg,每两日减去一半剂量,直到血钙水平获得良好控制。DHT的主要优点是,当用药过量时,停药后很快就使血钙、尿钙恢复正常,因比维生素D2价格贵70倍,故只用于维生素D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1,25(OH)2 D3半衰期非常短,每日0.001mg口服,对于某些病例甚至不加服钙剂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②肌肉注射:维生素D2或D310~30万U,每日注射一次,以后逐渐减为隔日一次,三日一次至每周一次。
③静脉注射:如血钙降至1.49mmol/L甚或更低时,可静脉注射水溶性维生素D3120万~180万U  。
10.2高钙血症的治疗
当血清钙增高达4~5mmol/L时,即有生命危险。对骨转移性癌病人,可给低钙饮食和充足的水分,防止缺水,以减轻症状和痛苦。对症治疗可采用补液、乙二胺四乙酸(EDTA)、类甾和硫酸钠等,以暂时降低血清钙浓度。
11.磷的代谢紊乱
〈1〉低磷血症的治疗:对低磷血症要有警惕,采取预防措施。对需长期静脉输液者,溶液中应每天补充磷10mmol,可补充甘油磷酸钠10ml。有严重低磷者,可酌情增加磷制剂用量,但需注意密切监测血清磷水平。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手术治疗可使低磷血症得到纠正。
〈2〉高磷血症的治疗: 除对原发病作防治外,可针对低钙血症进行治疗。急性肾衰竭伴明显高磷血症者,必要时可作透析治疗。

三、应用休克指数估计失血量
休克指数 = 脉率÷收缩压
正常为0.5 ;约为1.0,为中度出血,失血量为血容量的20%~30%;若为1.5,为重度出血,失血量为血容量的30%~40%。

四、1kPa = 7.5mmHg = 10.2cmH2O 1mmHg = 1.36 cmH2O

五、各种消化液丢失后,应用静脉输液时各类溶液的比例 ※
分 泌 液  水分(5%~10%葡萄糖水)  等渗盐水  等渗碱性溶液△
胃液(正常情况)  1  2  
胆汁    2  1
胰液    1  1
肠液  1  2  1
小肠瘘“新的”    2  1
小肠瘘“旧的”  2  1  1
腹泻  3  2  1
大汗  1  1  
注意:△等渗碱性溶液:1/6克分子量乳酸钠或1.4%碳酸氢钠溶液。
※由于各类分泌物中电解质含量变异较大,比例只供参考,还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调整。

六、肝功能检查常用计算公式
1.凝血酶原时间(PT)
该实验测定因子Ⅶ、Ⅹ、Ⅱ、Ⅴ和Ⅰ的活性,上述因子中任何一种缺乏均可引致PT异常,该实验不受Ⅻ、Ⅺ、Ⅸ、Ⅷ和血小板的影响。
PT实验有三种表达方式:
(1)正常人PT为11~15秒,比正常个体对照延长3秒以上为异常;
(2)正常化比值(INR):直接计算患者PT与正常对照者PT的比值,大于1.2为异常;
(3)凝血酶原活动度(PA):按公式K/(pt-a)计算,K=303,a=8.7,正常活动度为80%~100%。
PA(凝血酶原活动度) =[(PT对照—8.7)/(PT—8.7)]×100%
≤40% 急性肝衰 <20% 自发出血 <10% 预后恶劣。
PT实验的意义为:(1)PT延长可了解肝病损伤程度,PT延长与肝病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T活动度仅为正常人的20%时有自发性出血的可能,10%以下者预后极差;(2)用于黄疸的鉴别诊断:梗阻性黄疸时由于维生素K吸收障碍可致PT延长,经胃肠外补充维生素K后可以纠正,可与肝细胞性黄疸相鉴别;(3)协助临床治疗指标的掌握,肝脏手术或肝穿刺者一般要求PT延长在3秒以内,或正常的70%以上。

2.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
正常值为35~45秒,比正常对照延长10秒以上有意义,主要检测是否有Ⅷ、Ⅸ、Ⅺ、Ⅻ因子缺乏或Ⅰ、Ⅱ、Ⅴ、Ⅹ因子的减少。肝损害时约95.4%的患者有PTT延长,PTT缩短见于胆汁淤积型黄疸,Ⅴ、Ⅷ因子增加,以及肝病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高凝期等情况。

3.凝血酶时间(TT)
正常值为16~18秒,比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意义,主要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反应性,肝病时如出现纤维蛋白明显减少,或有变性纤维蛋白原存在时,或因纤溶活力增加导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多时,TT时间延长。

4.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患者PT
正常对照PT(PT为凝血酶原时间)

大于1.2为异常。INR值>1.5,禁忌手术和有创性操作。INR值≤1.5,一般较少发生术中严重出血,但大多外科医师仍希望病人手术前的INR值<1.2。
如果术前INR>1.5,外科医师习惯补充维生素K。实际上,注射维生素K对纠正单纯的维生素K缺乏症效果效好,而对大多肝脏疾病病人,不能有效纠正PT。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可能仍是目前较为快捷且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补充肝脏疾病病人缺乏的凝血因子,还可以补充抗凝蛋白等蛋白成分。鉴于许多凝血因子的半衰期较短,以手术当日术前补充为宜。

5.肝脏移植时凝血因子的补充
新鲜冰冻血浆(FFP)是肝脏移植时补充凝血因子的一种比较好的血液成分。FFP是在采血后6小时内分离并冻成的一种血液成分,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
(1)因子Ⅴ缺乏时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因子Ⅴ的半衰期为12小时,止血要求浓度为15%~30%,每日输注新鲜冰冻血浆10~20ml/kg,可维持因子Ⅴ血液浓度为25%~30%,每12小时1次,维持量减半。
(2)因子Ⅶ缺乏时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因子Ⅶ的半衰期为2~6小时,止血要求最低水平为5%~10%,新鲜冰冻血浆输注起始量10~20ml/kg,随后改为维持量5ml/kg,每4~6小时1次。
(3)因子Ⅹ缺乏时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因子Ⅹ的半衰期为48小时,止血要求浓度10%~15%,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首次剂量为10~20ml/kg,维持量5ml/kg,每12小时1次。
(4)因子Ⅺ缺乏时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因子Ⅺ的半衰期为72小时,止血要求浓度30%,起始剂量为每日10~20ml/kg,随后改为维持量5~10ml/kg,每日1次。
(5)因子ⅩⅢ缺乏时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因子ⅩⅢ的半衰期为6~10天,止血最低浓度1%~5%,每日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3ml/kg。

6.肝脏移植时血小板输注
(1)适应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可分轻、中、重三度,血小板数为(50~100)×109/L时为轻度,除了皮肤可见出血点及紫癍外无其他部位出血;血小板数为(20~50)×109/L时为中度,如手术或严重外伤时宜输注血小板;血小板数少于(5~10)×109/L时为严重血小板减少。一般血小板数少于20×109/L时可有自发性出血。
(2)血小板输注剂量:理论上计算,每10kg体重输注2单位血小板有望增加血小板数(10~20)×109/L,但在出血的情况下按理论计算的剂量远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7.冷沉淀
由全血或FFP于4℃融化后通过分离出的沉淀物制备而成。冷沉淀内含有因子Ⅷ复合成分(包括因子Ⅷ促凝血活性、因子Ⅷ促凝血抗原、因子Ⅷ相关抗原和遗传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及纤维蛋白稳定因子等。其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明显高于FFP。成人每输注1U冷沉淀可提升因子Ⅷ2%,输注剂量首次为1U/6~10kg,以后减半。虽然FFP也含有纤维蛋白原,但当血浆纤维蛋白低于100mg/dl时,需要输入冷沉淀。在有纤溶亢进表现时,也需输入冷沉淀物。需注意的是,冷冻的冷沉淀用前要融化,融化后宜在4h内用输血器快速输注,使患者迅速达到止血浓度,以获得最佳效果。但冷沉淀室温存放不能超过6h。

8.凝血酶原复合物(普舒莱士)
临床常用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是从健康人血浆中提取并经SD病毒灭活处理和除病毒膜过滤而制成,含有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特别适用于由于肝功能障碍导致的凝血功能紊乱,用于纠正PT、APTT延长。1血浆当量单位凝血酶原复合物相当于1ml新鲜血浆中所含因子Ⅱ,Ⅶ,Ⅸ,Ⅹ的含量。凝血酶原复合物所需量=血浆容积×(期望达到的止血浓度%-患者的浓度%),式中血浆容积(L)=0.07×体重×(1-血细胞比容%)。实际用量视病情和所需因子而异。一般每千克体重输注10~20血浆当量单位,以后因子Ⅶ缺乏者每隔6~8h,因子Ⅸ缺乏者每隔24h,因子Ⅱ和Ⅹ缺乏者每隔24~48h,可减少剂量输注,历时2~3d。在出血量大时根据病情可适当增加剂量。由于凝血酶原复合物中缺乏因子Ⅴ、Ⅺ、Ⅻ等,因此,在大量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时,应适当补充新鲜血浆。

9.纤维蛋白原(法布莱士)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当低于1.5g/L时即需补充。每2g纤维蛋白原可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提高0.5g/L。治疗剂量(g)=血浆容量(L)×(期望达到的水平-现有的水平)(g/L)。纤维蛋白原的首剂用量为60mg/kg,维持量为每日20mg/kg。

七、营养状态的评定
1.身高、体重:体重是评定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可靠,且为最常用的指标。

100(男)
标准体重(kg)= [ 身高(cm) — ] ×0.9
105(女)
2.上臂肌肉长度:(指上臂中点肌肉周径)
长臂肌肉周长(cm)= 上臂周长—皮褶(mm)×0.314

3.能量:
H-P公式(基础热量公式): BEE(基础能量消耗)
BEE(男性)= 66+(13.7×W+5H—6.8A) (千卡)
BEE(女性)= 665+(9.6W+1.7H—4.7A) (千卡)
A、中国人测得值比外国人( H-P公式)低10%。
[注: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

八、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
1.肌酐清除率(肌酐分子量为114)
男性=体重(kg)×[140—年龄(岁)] ×104/[72×114×血清肌酐(ummol/L)]
女性=体重(kg)×[140—年龄(岁)] ×0.85×104/[72×114×血清肌酐(ummol/L)]

2.Cockcroft推算法
肌酐清除率(ml/min)= (140—年龄)×体重(kg) (男性)
72×血肌酐(mg/dl)

肌酐清除率(ml/min)= (140—年龄)×体重(kg) (女性)
85×血肌酐(mg/dl)
九、微泵输入计算公式
因为:1mg=1000ug 1h=60min
所以:每小时输入量(ml)= 剂量(ug/kg.min)×60(min)×体重(kg)
浓度(ug/ml)

= 剂量×0.06×体重
浓度(mg/ml)
例如:200mg多巴胺(共20ml)溶于40ml溶液中,要求给一体重为50kg患者以2μg/kg?min的剂量缓慢注入。
则每小时输入量 = 2×0.06×50 =1.8 即以每小时1.8ml的速度注入。
200/60
微量注射泵的优点是用药精确,避免了由于用药而被迫输入过多的液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