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免疫力

 zhangshoug 2023-08-11 发布于浙江
养趣坊 2023-08-11 19:00 发表于河北       土豆微信           

免疫系统就像是人体的护卫队,帮助我们抵御疾病的侵袭。当免疫力减弱时,人就容易患病。

破坏免疫力的七大行为


01

睡眠不足,经常熬夜

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每晚睡7.5~8.5小时的人相比,每晚只睡4个小时的人,体内抵御流感的抗体减少50%。

建议:正常成人应保证7~9小时睡眠,老年人不应低于6小时。

02

不良饮食习惯

节食、偏食、暴饮暴食、爱吃油炸和烧烤类食物等都会造成营养不良,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图片

03

精神压力大

精神紧张、压抑、悲观等情绪会影响糖皮质激素等的分泌,进而影响到免疫力。

04

不运动

研究发现,每天进行30分钟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免疫系统功能。

05

滥用药物

药物虽然能帮助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减轻不适症状,但也减少了免疫系统对抗疾病产生抗体的机会。

因此,像普通感冒等自限性疾病,可以避免用药,而像急性流感类,自身免疫系统已无法对抗,则要及时就医。

06

不爱喝水

喝水能保持呼吸道黏膜滋润,减弱感冒病毒等的繁殖速度,增强免疫力。

07

吸二手烟

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一样有害健康,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

自测免疫力

大家可以简单地通过以下六条进行自我检测,如果满足三条以上,就要考虑免疫力降低了。

①经常感冒;②经常感到疲惫;③愈合能力差;④肠胃较弱,易腹泻;⑤经常口腔溃疡;⑥频发炎症。

4招提高免疫力

除了要避免以上7大行为,还应该学会这4招提高免疫力。

01

喝二参汤

广东省中医院原药师佘自强介绍,二参汤即白糖参、太子参炖瘦肉。

白糖参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而太子参健脾益气、生津润肺。

二参合而炖瘦肉,每周一至两次,能提免疫力,对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体虚者甚佳。

图片

做法:取白糖参、太子参各6~8克,瘦肉100克。将二参稍浸泡,瘦肉洗净,切小块。一起下炖盅,加入热开水,加盖隔水炖约2个半小时便可。

02

按穴位

每天按摩脚底的涌泉穴位20~30次可起到强心健体、提高免疫力作用。

如长期按揉“足三里”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03

膳食均衡

通过改善膳食、营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体的免疫能力。

膳食营养的关键不在于吃得好,而在于吃得科学、平衡。

如果一味地“补”,反而会引发超重肥胖和一系列慢性疾病,结果得不偿失。

04

坚持运动

运动对于提高免疫力是有效的。

长时间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使免疫细胞分布更加广泛,功能也能持续提高;但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免疫力在运动后明显下降,恢复缓慢。

所以,规律合理地坚持运动锻炼才对免疫力有好处。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对免疫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储存性,即长时间不运动,这种健康收益会逐步消失。

最佳的提高身体免疫力的运动锻炼是每次30分钟~4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每周5次左右,长期坚持四周以上。 

预防疾病,拼的就是免疫力!提升免疫力,这三种元素一定要吃够~

免疫力如同驻扎人体的军队,在与外界来袭的病毒、细菌“作战”时,承担了重要的防御任务。

免疫力日夜不停地劳作,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助力健康呢?其实,健康饮食是为免疫力充电的重要帮手。

图片
三种营养元素要吃够
图片
锌——调节免疫力的“好帮手”

锌是人体内100余种酶的组成成分,尤其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正常免疫功能的维持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图片
推荐食物
图片

含锌丰富的食物主要有两大类:海产贝类和菌菇类。

另外,在动物肝脏、瘦肉、山核桃等食物中也比较丰富。

铁——抗体形成的有力后盾

缺铁可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进而影响抗体产生,导致免疫反应缺陷。

图片
推荐食物
图片

可适当吃些“补铁高手”,如动物肝脏、动物血、红肉(猪瘦肉、牛肉、羊肉)。

补铁还有一个窍门: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所以在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时,吃些含维C丰富的食物,能起到强强联合的作用。

硒——免疫细胞的组成部分

硒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具有强抗氧化作用。硒几乎存在于所有免疫细胞中,补硒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

图片
推荐食物
图片

动物性食物如肝、肾以及海产品是硒的良好食物来源。

图片
几种食物要常吃
图片

中医学认为,免疫力低下与气虚有关,扶正则是指扶助人体的正气,是增强体质,提高人体抗邪,抗病能力的关键。

而调补脾肾、健肺是扶正的主要环节。


1、姜

《药性论》指出姜的功效为:“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

现代研究发现,姜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镇咳、退烧、减轻疼痛,还能有效抑制疾病。

姜是一种很好的抗毒物质,能杀菌和抗霉菌,是治疗风寒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有效食品。

2、大蒜

本草新编》记载大蒜:“解毒去秽,除疟辟瘟,消肉消食,止吐止泻。”

现代研究发现,大蒜有抗菌、抗癌、增进身体耐力的作用,能促进细胞膜的流动,增进体力和免疫力,另外大蒜具还有降低胆固醇的功能。

3、荞麦

得配本草》记载荞麦功能“降气宽肠。下沉积,敷烂痘,除泻痢,止带浊。”荞麦含烟酸,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解毒功能。

4、胡萝卜

饮食须知》记载胡萝卜:“味甘辛,性微温。有益无损,宜食。”现代研究认为其增强人体免疫力,保护多种脏器。


5、大白菜

《滇南本草》记载,大白菜可“去鱼腥、和中、消食、解酒、利肠胃”。其所含的纤维素能起到润肠、促进排毒的作用,有益人体健康。


6、茶

《本草易读》记载茶叶“利小便而下痰热,止燥渴而消酒食;清头目而醒眠睡,热毒下痢赤白”。

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一种名叫茶氨酸的化学物质,由于它能够调动人体的免疫细胞去抵御细菌、真菌和病毒,因此,可以使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提高。

人体温度37℃已成历史,免疫力居然...

养趣坊 2024-04-29 19:00 河北    土豆微信         

一直以来的常识告诉我们,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但为什么身边所有人的体温都不到37℃呢?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内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团队刚刚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 发现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

图片

37℃已经成为历史体温下降并非好事

前几天,看过一篇关于蝙蝠的文章,也不知道是否权威,但是可以对大家进行一些启发:

病毒学解密:蝙蝠为何能把上百种病毒封印在体内?根本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会飞,看过的朋友都知道,蝙蝠免疫系统强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体温能保持较高的40℃。

研究显示,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体温每升高1℃,免疫力就会提升5~6倍,这么看的话,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类高几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还不会得癌症......

为什么体温降低,免疫力也会随之降低呢?

众所周知,体温是和基础代谢率挂钩的,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会提高13%。体温过低,可能意味着代谢不好。

反之,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下降,血液流速放缓,白细胞的工作效率也随之变低。慢慢悠悠的白细胞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异物,即使发现异物了,也很难迅速召集其他白细胞来消灭异物,导致机体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引发疾病。

此外, 白细胞不仅能抵御外部病毒和细菌的攻击,还能监测到体内的癌细胞,及时把癌变细胞杀死。

其实,即使是健康人,每天体内也会产生约 5000个癌细胞。如果其中一个躲过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幸存下来,很快就会1变2、2变4、4变8......最终演化成肿瘤……

图片

现代人类的体温为什么会降低?

研究人员认为,美国人平均体温的下降可以用代谢率的降低或能量消耗的减少来解释。这种能量消耗减少,可能是由于人体内炎症减少。炎症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和细胞激素,它们会加速你的新陈代谢,提高你的体温。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医疗条件的进步,生活标准的提高,更加充足的食物供应,都让公众健康得到极大改善。研究团队还认为,现代人长期处于适宜温度,也是能量消耗减少的原因之一。19世纪时,夏天没有空调,冬天供暖也不普遍。如今,一台中央空调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人体体温是基础代谢率的一种表现,而基础代谢率又与寿命(较高的代谢率,较短的寿命)和体型(较低的新陈代谢,较大的体重数值)有关。随着时间推移,人体温度所产生的变化,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已经是随着时间进化的人类了,现代人类已经变得和19世纪的普通人不同,甚至有别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我们变成了如今更加'凉凉'的人类。

1. 最主要的原因——缺乏运动

科学家分析, 人类体温在170年间下降了0.4℃,近20年的下降幅度尤其大,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运动。

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50年前,人们每天都要做很多运动:农村的人要种庄稼或者放牧,即使是城市人群,也会每天手洗衣服、自己做饭、清扫房间;大家出门会优先考虑步行或自行车,闲暇时靠户外运动打发时间。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好像越来越“懒”了——

吃饭靠外卖,出门就打车,洗衣服有洗衣机,洗碗有洗碗机,扫地有机器人,随时可以躺在床上打游戏,男生打篮球、女生踢毽子的校园场景一去不复返。

基础代谢与任何外在活动无关,是一个人什么都不干的时候的自然消耗,而肌肉是人体内最大的发热器官。较少的肌肉,意味着较低的体温和较低的基础代谢。

一个肌肉含量高的人,即使什么也不做也仍然在消耗能量。现代人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肌肉含量普遍低。

图片

基础代谢下降,能量消耗就会减少,内脏脂肪就会增加。而内脏脂肪组织会分泌出超过20种不良激素(或者脂肪细胞因子),会引起血管炎,还会削弱胰岛素的功能,从而导致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

2. 无处不在的空调,使体温调节中枢不再敏感

专家认为,除了肌肉质量下降外, 空调导致的出汗困难也是现代人体温下降的一大原因。人们长期在空调屋工作和生活, 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机会,久而久之, 体温调节中枢将对外界温度不再敏感,从而导致体温降低。

50年前,孩子的平均体温都在37度左右,成人的平均体温在36.5-36.8度之间。而现在,可能令你想不到的是,你的正常体温已经不是36.5度了。

现代化的生活,不合理的饮食及错误的生活习惯已经使我们的体温降低了近一度。研究表明,体温降低一度,免疫力会降低30%以上,相反,如果在正常体温的基础上体温提高一度,免疫力会增加5~6倍。

人体的理想体温是36.5~36.8度。特别是36.5度,可以说是个分水岭,低于这个温度,身体的不适将伴随你的一生,高于这个温度,你的一生将丝毫不用担心健康问题,必将能生龙活虎的活下去。你若想随心所欲的活着,一定要保持36.5度的基本体温。想要谱写出一个绚丽多彩的人生的你,请把36.5度的体温作为你的努力目标。

要健康,先调整体温 ,想要知道怎样才能改善身体状况,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下去吗?方法极其简单:那就是提高体温。每个人的正常体温都有所不同,你是否想过体温和运动的关系?

你的正常体温和免疫力高低有关?是非常神奇的,它不仅能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跟免疫力、自律神经息息相关。

要健康、要减肥,都得先调整体温。 

体温过低的危害

1. 肥胖

比起体重与体内脂肪的变化,体温才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只要体温升高,就能拥有即使不限制饮食、不剧烈运动也能自动燃烧脂肪的能力。因为体温上升1℃,新陈代谢也会上升12%。因而不限制饮食就能够轻易瘦下去。

此外,身体一旦变得温暖舒适,水分也更容易排出去,因此臃肿的下半身和突出的小腹,也是很容易就能解决掉的。

2. 癌症

人体体温35℃时是癌细胞繁殖的最佳温度。

癌细胞在胃、大肠、食道、子宫、肺等器官内部,趁内脏温度偏低时进行繁殖,但相反,在温度较高的心脏、脾脏里则不能生存。

3. 水肿

水肿其实是多余的水分囤积在皮肤组织下未能排出的状态。体温较低时自然会减少体液排泄,而未能排泄的体液存留在体内,首先是小腹突出和腿部水肿的主要原因。

如果让体温循环流动使肾脏暖和后,不仅使排尿顺畅,也使小腹突出和水肿自然没有了,于是会拥有水分代谢良好的体质。

4. 便秘

虽说多喝水对便秘有好处,但是就女性而言,便秘基本上是因肠胃温度过低,蠕动不好而造成的。对于这些“冷肠型”的人而言,摄取更多水分只会让便秘更加恶化。

让体温循环流动以温暖小腹与肠胃,或者是泡浴这些方法会使肠胃温暖起来,便秘就会消除。

5. 犯困

寒冷与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上午觉得头脑不清醒,是因为体温过低,血液不能运送到大脑里造成的。同时体温偏低的人容易因为血液循环不好而导致消沉郁闷。

另外,11月至来年3月这段寒冷的时间里,更是“冷体质”人们容易犯困的时节。 

6. 妇科病

对于“冷体质”的人们,寒冬时节拍拍肚子,如果有啪啪的响声,则表明肠胃囤积过多水分,从而使得下腹部冰冷。子宫肌瘤、子宫癌、卵巢癌的某些成病原因是下腹部的冰冷导致的。

7. 不孕

为不孕症而苦恼的女性也都有“冷体质”的特征。让体温循环流动以温暖小腹,让子宫和卵巢的血液循环更顺畅,也就拥有了易受孕的体质。

8. 失眠

是否有过双脚冰冷,怎么也睡不着的时候?“冷体质”者一旦感觉双脚发冷,这时体内的主要血液都涌上头,因为脑内充血,使得脑神经不易休息,也就不能达到熟睡状态。

9. 过敏症

是“冷体质”者常患的皮肤疾病。因为出现皮炎、湿疹、花粉症以及鼻炎等过敏症状,其实是肌肤长期处于“冷体质”而强迫性将体内的水排出、以达到健康状态的一种本能反应。

10. 腰酸背痛

凡是“冷体质”者常有腰酸背痛的症状。腰酸背痛是局部长期受冷导致血液循环不好而产生的病症。

因此,避免腰背部受冷或在酸痛难耐的地方进行热敷,会改善血液循环。

图片


如何提高体温?

1. 每天泡脚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临床流行病学教授廖皓磊表示加强运动、营养,的确可以提高人体基础代谢率,提高基础体温。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运动、营养需要长期坚持。

我们要提高体温,增强免疫力,需要通过物理疗法和行为疗法:冬季最好戴帽子,每天泡脚洗热水澡,多喝热水。

现在大家宅在家里,无事可以泡泡脚,一天三次不为过。

2. 温柔运动

在目前的特殊时期,不提倡临时抱佛脚开展高心率、高强度的运动,这样反而会降低抵抗力。

年轻人在家做做平板支撑、俯卧撑,在跑步机上快走,中老年人可打太极、做养生操,女士跳跳有氧操、做瑜伽等30分钟左右都是不错的选择。

运动时心率在120至150之间比较好,既达到运动效果,又不超过普通市民的身体承受能力。

图片

注: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