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详解] 2022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一教学质量检测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8-12 发布于甘肃

[真题呈现]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孔子曰君子求诸已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称施之;贷息钱,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夫皇极之道,施之于天地,人皆不可须臾离,故孔子曰:“道之不明也,我知之也,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介甫之智与贤皆过人,及其失也,乃与不及之患,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A.而议事不合        每:每次。

B.反覆不宜卤莽      反覆:(书信)往来。

C.贷息钱,事也      鄙:卑鄙。

D.乃与不及之患      均:平均。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A.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

B.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

C.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

D.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

10.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王安石信中区区”“”“”,都是表自称的谦辞,运用它们能体现写信者的教养。

B.“终必不蒙见察”“百姓之不见保字表被动,与冀君实或见恕不同。

C.“与王介甫书意为写给王安石的信”,古人还常用鸿雁”“尺素”“锦书代指书信。

D.“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用心有费心、专心之意,与《劝学》中用心一也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王安石明知会遭受众人怨恨非议,依然力行改革,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魄力和改革家的远见卓识。

B.面对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反对派的汹汹言论,王安石借用盘庚迁都的史实表明自己不怕非议坚持改革的决心。

C.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智慧和德行超出了一般人,使得世人无法理解和接受他,最终必然导致变法失败。

D.王安石与司马光所持政见不同,以书信往来展开辩驳,但言辞恳切,只谈公事,不泄私愤,展现两人坦荡的胸襟。

12.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3)道之不明也,我知之也,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答案详解]

8.[答案]B

[详解]A常常,C鄙陋,D相等,相同

9.[答案]C

[详解]孔子曰:“君子求诸已。”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

10.[答案]D

[详解]《劝学》中“用心一也”是“因为心志专一”与文中用法不同。

11.[答案]C

[详解]司马光觉得王安石改革不成功的原因是“用心过了头”连常理都忘了。

12.[译文]

(1)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么做的缘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2)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认为正确就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反悔的地方啊。

(3)中庸之道不能被人了解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做得太过头,愚昧的人无法达到。[详解]1)具,所以,见恕;(2)度,度,可悔;(3)明,过,不及。

(9分,每句3)

[挖空练习]

(一)略

(二)

孔子曰:“君子求诸已(要求的是自己)。”介甫亦当自想想所以导致)其然者,不可单单,一味归罪)天下之人也。夫侵官(侵夺官员职权)扰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治国良方)称施首先实施)之;贷息钱(放贷收利息)鄙陋)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王道善政)而力行努力推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由百姓承担),介甫更欲征收)民钱雇市佣(指雇人)而使之。此三者常人(普通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单单)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比不上)常人也,只是)欲求非常非同寻常)之功而忽略)常人之所知耳。夫皇极之道(正大而恰当的治国之道),施之于天地,人皆不可须臾片刻)离,故孔子曰:“道之不明(不被认识)也,我知之也,智者超过)之,愚者不及够不上)也。道之不行(不被推行)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没德行的人)不及也。”介甫之智与贤皆过人,及其失也,乃与不及之患相等),此光所谓所说的)用心太过者也。

[参考译文]

(一)课内文本(略)

(二)

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您也当自己想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哪里,不可单单归罪于天下的人。说到侵夺原有官吏的职权,只能把政治秩序搞乱,您反而以为是治国良法而首先实施;放款收利息,这是鄙陋的事情,您反而作为王道善政而尽力推行;劳役自古都由平民负担,您反而打算征收免役钱,而由官府雇人代为服役。这三项措施,普通的人都知道不适合,而您独自以为可行;并不是您的见识比不上普通的人,而是特意想要建立非同寻常的功业以致忽略了普通人所知道的常识。正大而恰当的治国之道,可以施行于天地之间,人们都片刻不能离开它,所以孔子说:“道之所以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明智的人实行得超过它的限度;愚蠢的人却够不上标准。道之所以不能被人们认识的原因,我知道了:有德行的人要求过高,没有德行的人又要求太低。”您的智慧与德行都超过了一般人,等到其失误的时候,竟然跟愚者、不贤者的“不及”行为相等,这就是我所说的用心过了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