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方剂之剂型

 青柠檬20230520 2023-08-12 发布于浙江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2023年8月12日

进度:475/1000

分享者:青柠檬

分享书籍:《秦伯未医书重刊专辑:中医入门》

作者:秦伯未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分享章节:第三章 方剂之部

————————————

【重点摘抄】

🌱三、剂型

方剂有多种剂型,各具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效用,常用的有丸、散、膏、丹、酒、汤等几类:

1.丸剂

丸剂俗称丸药或药丸。将药物研成细粉后,加冷开水或蜜、或米糊、面糊等黏合物作成的圆形体。

2.散剂

即粉剂,将药物研成细粉。有分研、合研、陆续配研等手续。

3.膏剂

将药物用水煎汁,浓缩成稠厚半固体状,挑取适量,用开水冲服。一般制法,药物水浸一夜,煎两次至四次,取汁分次过滤,合并再熬,至不渗纸为度。另外有用植物油熬炼的,则为外贴用膏药。

4.丹剂

丹是用升华或熔合等方法制成的,主要为矿物类药物。也有用一般药物混合制成的,则取 “赤心无伪曰丹”的意思。丹的剂型不一,有丸有散和锭剂等。

5.酒剂

为药物用白酒作溶剂浸取所得的浸出液,故俗呼药酒。制法分冷浸和热浸两种,冷浸将药物泡在酒内,过一个时期即可服用;热浸是药物和酒密封坛内,隔水用文火缓缓加热,保持低温,经过三至七天,去火放冷。

6.汤剂

即水煎剂,用适当的水煎取药汁,倾出后加水再煎,第一次为头煎,第二次为二煎。一般每剂均煎两次,服法有头、二煎分开服的,也有将头、二煎药汁合并后,再分两次服的。

临症上,汤剂应用最广,不仅吸收快,作用强,而且便于随症加减。

丸、散、膏、丹和酒剂,多数属于成药,亦可视病症需要,处方配合。一部分丸散膏丹除单独使用外,也能放在汤剂内包煎,或用药汁冲服。

【我的思考】

 🌱今天的分享,除了做一点补充主要是放上几个思维导图供参考。

药丸,我们并不陌生,之前的分享也提到过几次“丸者、缓也”。药丸比汤药用的相对少一些,当然,这个看人的习惯。我们平时常用的丸药有附子理中丸、保和丸、防风通圣丸、独活寄生丸、薯蓣丸等等。

常用的丸剂有以下几种,水丸,蜜丸,糊丸,浓缩丸等等。

散剂,这是最古老的传统剂型之一,《名医别录》和《神农本草经》均有大量散剂的记载,我们小时候就接触的有爽身粉和痱子粉……

膏剂,这个不陌生,有内服以及外用的,比如涂抹的药膏、服用的枇杷膏、酸枣仁膏。服用的膏剂,可以算是手艺活,费时费力费柴火但是值得,家里的大部分老人都会熬制枇杷膏,可惜现在很多人已经不会了。

药酒,这个剂型咱们不陌生的!酒为百药之长,酒(醫)与中医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药泡酒在咱们这片土地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哪里都有喝酒文化……今天的主题不是谈酒,以后有机会再拓展。

现代医学的柳叶刀医学杂志曾经说过喝酒根本没什么益处之类(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找相关文章)。咱们是中医人,看问题要懂得辩证,不要一棒子打死一个东西。天地万物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就看咱们会不会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药酒一般随所用药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进补者有补血、壮阳、滋阴、益气的不同;还有治疗者化痰、燥湿、理气、行血、消积的区别。因此,不能一概用之。饮用药酒要根据人的体质、季节、地域、年龄等等不同来辨证饮用。如果不会辩证而随意喝酒,个人认为还是谨慎。小酌怡情,大酒伤身,各个地方的劝酒文化并不提倡,在喝酒方面栽跟头的已经有很多血的教训了。李时珍明确指出:“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失精,生痰动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