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 埃洛拉石窟群

 新用户8287dExv 2023-08-12 发布于上海

      埃洛拉石窟群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奥兰加巴德市,建于公元4世纪中叶至11世纪,是一个多宗教融合的石窟群,1983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埃洛拉石窟群离奥兰加巴德不远,高高的陡峭玄武岩壁上,34座洞穴庙宇被开凿出来,一座挨一座,延伸2000多米。石窟保存完好、排列有序,石窟的开凿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00年至1000年,它们生动完好地再现了古印度文明。埃洛拉石窟群不仅艺术造型独特,技术水准也很高超。

图片
著名的凯拉萨神庙(16号洞窟)平面位置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凯拉萨神庙(16号洞窟) 俯视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34个洞窟的无界组合,通过三大宗教(佛教、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信徒开展的杰出建筑活动,展示了共存和宗教宽容的精神。从6世纪到12世纪,洞穴的开凿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最早的洞穴(1-12号洞窟)挖掘于5-8世纪,反映了当时盛行于该地区的大乘佛教哲学;婆罗门教的洞穴群(13-29号洞窟),包括著名的凯拉萨神庙(16号洞窟),是在7世纪到10世纪之间被挖掘出来的;最后一个阶段,在9世纪和12世纪之间,发掘了一组耆那教的洞穴(30-34号洞窟)。

      在佛教的洞窟中,第10号、第11号和第12号洞窟尤为重要,其标志着金刚乘佛教形式的发展,代表了许多佛教神灵。

【佛教】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

图片

佛教石窟,开凿于大约7~8世纪

图片
第2窟
图片
第2窟
图片
第2窟
图片
第3窟
图片
第3窟
图片
第3窟
图片
第3窟
图片
第4窟
图片
第4窟
图片
第4窟
图片
第5窟
图片
第5窟
图片
第5窟 主尊
图片
第6窟
图片
第6窟
图片
第6窟
图片
第6窟 主尊
图片

第8窟

图片

第8窟

图片

第8窟

图片

第8窟

图片

第8窟

图片
第10号佛教窟
图片
10号佛教窟
图片

10号佛教窟

图片

埃洛拉10号佛教窟 佛教“木匠窟”  支提窟

图片

11号窟

图片
11号窟
图片
11号窟
图片
第12号窟
图片
12号窟
图片

12号窟 三层

图片
12号窟
图片
12号窟
图片
12号窟
图片
12号窟
图片
12号窟
图片

埃洛拉12号佛教窟

图片

       婆罗门教群体的突出洞窟是第15号、第16号、第21号和第29号洞窟,16号窟-凯拉萨神庙是埃洛拉石窟的精华,也是结构创新的一个极好的例子,标志着印度岩石切割建筑的顶峰,其特点是精致的工艺和惊人的比例。这座洞窟装饰着印度最大胆、最精美的雕塑作品,前面的曼达帕(柱形大厅)的天花板上保存着不同时期的美丽画作。

【婆罗门教】印度古代宗教。印度教的古老形式。它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前15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同许多后来的世界性宗教不同,它没有明确的具体创教人,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派别汇合而形成的宗教思想体系。所有这些不同的教义与思想派别都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内涵,又都在印度次大陆经历过数百到上千年的繁荣,尽管人们可以笼统地以印度宗教文化来概括它。

图片

第15窟 德斯阿瓦特拉窟 婆罗门教

图片

15窟

图片

15窟

图片

15窟

图片

第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凯拉萨神庙 婆罗门教
图片

16号窟-凯拉萨神庙  正门 婆罗门教

图片

16号窟-凯拉萨神庙  正门 婆罗门教

图片

16号窟-凯拉萨神庙 婆罗门教

图片
16号窟-凯拉萨神庙 婆罗门教
整个高度约32米,深约80多米,宽约40多米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凯拉萨神庙 婆罗门教
       南迪神殿和前殿基坛上刻有《罗摩耶那》与《摩诃婆罗多》史诗故事的雕饰带。
图片
16号窟-凯拉萨神庙 婆罗门教
《罗摩衍那》 浮雕场景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凯拉萨神庙 婆罗门教
       神庙内外壁面和壁龛上都布满了雕刻,题材以湿婆相关的神话为主,也有《毗湿奴往事书》和两大史诗的故事。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跳舞的湿婆​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16号窟
图片

      埃洛拉石窟群是一项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人类创造天才的杰作。如果只考虑挖掘岩石的工作,像凯拉萨寺(Kailasa)这样的纪念碑是一项无与伦比的技术开发。然而这个寺庙从“建造”的建筑模型,提供了一个非凡的雕刻和绘画形式的高质量雕塑和百科全书程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14号窟

图片

14号窟 内

图片

14号窟

图片

14号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7号窟

图片

17号窟

图片

17号窟

图片

17号窟

图片

17号窟

图片

埃洛拉17号窟 婆罗门教

图片

18号窟

图片
20号窟
图片

20号窟

图片
21号窟
图片
21号窟
图片

21号窟

图片

22号窟

图片

22号窟

图片

22号窟

图片
23号窟
图片
24号窟
图片
25号窟
图片

25号窟

图片
第​26号窟
图片
26号窟
图片
27号窟
图片
27号窟
图片
27号窟
图片
27号窟
图片

27号窟

图片
29号窟
图片
29号窟
图片
29号窟
图片
29号窟
图片

埃洛拉29号窟的雕塑 婆罗门教

图片

埃洛拉29号窟的雕塑 婆罗门教

图片
29号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耆那教洞窟群(30-34号洞窟)由精致的雕塑精致地雕刻而成,包括献给迪甘巴拉教派的精美画作。

【耆那教】印度的耆那教历史悠久,它产生于约公元前8世纪。耆那教的第24祖筏驮摩那(Vardhamana)被尊为该教真正的创建者。“耆那”(Jaina)是由“jin”演变而来,其意为“战胜欲望的胜利者”,是他的称号之一,此教便由此而得名。其弟子们尊称他为摩诃毗罗,即伟大的英雄,简称大雄。

图片
第30号窟
图片
30号窟
图片
30号窟
图片
30号窟
图片
30号窟
图片
31号窟 耆那教洞窟
图片
31号窟 耆那教洞窟
图片
31号窟 耆那教洞窟

图片

31号耆那教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洞窟 因陀罗瑟帕
图片
32号洞窟
图片
32号洞窟
图片
32号洞窟
图片
32号洞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洞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洞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洞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洞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洞窟 有三层
图片

32号耆那教洞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洞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洞窟的雕塑

图片

32号耆那教洞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洞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洞窟

图片

32号耆那教窟

图片
32号窟 耆那教裸体雕像
图片

32号耆那教窟主尊造型

图片

第33号耆那教窟

图片

33号耆那教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10个头20只手的魔王罗波那

       通过他们的艺术和建筑,埃罗拉洞穴成为了解古印度的窗口,包括社会文化现象、物质文化、政治和生活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