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艺术万年史-139》中国五代两宋文人画花鸟画风俗画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3-08-13 发布于上海

中国五代两宋文人画花鸟画风俗画

1.宋代文人画

文人画是相对于职业画家之画而言的,参与者多为文人士大夫阶层中人。文人从事绘画活动虽然由来已久,但真正掀起潮流是在北宋中后期。文人画的出现与山水花鸟画的发展以及禅宗思想的流行有关。文人画集中体现在山水和竹木方面,也涉及了人物画。他们提倡在作品中体现本阶层的人品、修养、才情与审美趣味,借绘画抒情寄兴,状物言志,不完全拘泥于形似格法。这种与专尚形似的宫廷绘画大异其趣的文人画潮流,从另一个方向发展了中国绘画,并对元明清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宋代重要的文人画家有李公麟、苏轼、王诜、文同、米芾、杨补之等。

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安徽舒城)人。熙宁三年(1070年)中进士,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年)辞官回家,隐居龙眠山。他博学工诗,善鉴别古器物,尤精于画人物鞍马山水等。

他把过去只是作为壁画粉本的"白画"加以精炼提高,确立了"白描"在绘画中的独立地位。传世作品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维摩诘图》、《龙眠山庄图》等。纸本白描《五马图》画进献给皇帝的五匹骏马,或静立,或徐行,各有一牵马人相随。线描遒劲秀雅而富有表现力,人马形体结构准确,神气十足,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绢本设色的《临韦偃牧马图》是他的摹古之作。图卷背景是平原、坡谷,远处为流水,有马上千匹及百余牧马人,场景浩大,勾勒设色,一丝不苟。此图虽摹自唐人,仍不失唐人画法的朴实洗练,同时也杂入了精工而又典雅的气质。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同时也善画枯木竹石。在绘画方面,他正式提出了"文人画"的概念,确定了文人画的地位高于工匠画。同时他十分强调艺术形象创造的主观感受,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等诗句。他还提倡在绘画中表现诗歌意趣,如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如此等等,都对后世绘画有极大影响。作品有《枯木怪石》存世。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四川永泰人,是位诗人兼画家。他以擅画墨竹著称,所画墨竹及后来学他画法的,称为"湖州竹派"。他曾深入竹林,作仔细观察研究,自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然后进行创作。传为他画的《墨竹》造型真实,画风严谨而潇洒自然。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祖籍山西太原。他精于鉴藏古书画,善书法。在绘画上,则根据江南烟云风雨变化的特点,用水墨大笔触的方法来表现,创造了"多以烟云掩树木,不取工细""半点山水"。这一方法为他的儿子米友仁(1086-1165年)所继承和发挥,世称"米氏云山"。米芾画已无存,米友仁作品有《潇湘奇观图》。画家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用笔草草,皴染结合,生动地表现了烟云的流动与山树的葱郁。

杨补之(1097-1169年)的墨梅成就最高。他的墨梅有清雅闲逸、出尘绝俗的情致。传世作品有《四梅花图》、《雪梅图》等。

赵孟坚(1199-1264年以后)是南宋末杰出的文人画家。他擅画梅兰竹石,尤以白描水仙花著称,开创了白描花卉的新体格。传世作品有《岁寒三友图》、《白描水仙图》等。《白描水仙图》以墨笔画白描水仙两株,花叶并不多。画家用细如蚕丝、刚中有柔的线条,勾出了水仙婀娜多姿的叶子和花瓣,把水仙的迎风翻仰和带露含香的秀骨清姿,刻画得淋漓尽致。

2.五代两宋花鸟画

花鸟画在五代走向成熟,并出现了在艺术风格上完全不同的两大流派,以徐熙和黄筌为代表。

徐熙,金陵人。虽出身大族,却一生不肯为官,自享田园之乐。他常游于田野园圃,所画花鸟多为"汀花野竹,水鸟渊鱼""蔬菜茎苗,亦入图画"。其画法"落笔颇重,中略施丹粉",可能是一种以勾勒为主的淡彩画法,有"落墨花"之称。他的题材内容与画法都表现出文人士大夫情趣,故有"徐熙野逸"之评。徐熙无真迹存世。

黄筌,字要叔,成都人,西蜀的宫廷画家。他擅长花竹翎毛,亦能画佛道、人物、山水,是一位技艺全面的画家。所绘花鸟,多为宫中珍禽瑞兽,奇花怪石,以极细的线条勾勒,并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有"黄家富贵"之称。从存在世《珍禽图》中可见其精湛的写实技巧和精谨艳丽的风格。

入北宋以后,宫廷中主要是黄筌体系的花鸟画占统治地位,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都非常欣赏黄家作品,曾命黄筌之子黄居寀负责搜访天下名画,诠定品目,因而黄家的画法便一时成为宫廷绘画的标准。黄居寀只有一件作品存世,即《山鹧棘雀图》,从中仍可窥见"黄家富贵"之遗风。

占据统治地位的"黄氏体制"至北宋中后期,为崔白所突破。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安徽凤阳)人。他活动于仁宗、神宗之际,神宗时召入画院为艺学。崔白好古博雅,性疏阔度,纵逸不羁,气质上更接近不受拘束的文人。所绘花鸟,"体制清赡,作用疏通",形象自然而无雕琢痕迹,特别善于表现不同季节自然环境中花鸟的运动变化及互相关系。作品有《双喜图》、《寒雀图》等。《双喜图》绘秋风肃杀中两只寒鹊栖飞噪鸣于枯木荆树之上,不知何时闯来的野兔正在引首回顾,这就更增添了双鹊躁动不安的情绪。画家对双鹊和兔的描写,用笔极其工细,而对古木、衰草和山坡则采取半工半写,给人以信手拈来的印象。

南宋花鸟画一方面仍沿袭北宋画院已开辟的"寓兴"道路,形似不减而抒情意味有增;另一方面,又开创了题材广泛、风格逸宕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使中国的大写意花鸟画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方面以僧法常为代表。

法常,号牧溪,生活于宋末。他"喜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树石,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他的作品大部分流传日本,对日本绘画有很大影响。存世作品有《观音图》、《猿图》、《鹤图》、《写生蔬果图卷》等。法常的这种水墨写意画为明清许多画家继承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宋代的风俗画

宋代手工业的恢复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市场的活跃和城市的兴盛。与此同时,也大量出现了反映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乡生活的绘画作品。这种风俗画以城市生活的丰富详赡引人入胜,适应了市俗百姓的趣味,如燕文贵的《七夕夜市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的《货郎图》、《婴戏图》、李嵩的《货郎图》及李迪的《归牧图》等。这些画家大都熟悉市民生活和精神状态,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的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时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最高水平。

张择端是活动于南北宋之交的画家,生卒年不详,山东人,字正道。他工于界画、舟车、市桥,后进入徽宗画院。《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首都汴梁城内外的风光和各色各样的人物活动。全画可分为三段,首段为郊区农村风光;中段以虹桥为中心,画出汴河两岸车船运输交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是城市内外纵横交错的街道,商店鳞次栉比,车马轿驼往来熙攘,一片繁荣景象。画家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揭示了北宋汴梁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它不是一般表面的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以各个阶层的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中心,深刻地把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展示出来。为避免平铺直叙,画家安排了许多戏剧性情节,其中以船过虹桥一段的描写最为精彩。一艘满载货物的大船正准备穿过桥洞,船桅已经放倒,甲板上的船夫,有的在船舷两侧使劲撑篙,有的用长杆抵住桥洞的顶,以防冲撞;还有人从桥上抛下绳索,以便挽住船只,使它平稳地穿过桥洞;附近的一些小船和桥上的许多行人,也在一旁指指点点地帮忙助力。总之,共有几十个人从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角度,参加到这场紧张而富有戏剧性的同激流搏斗的斗争中去。画面是那样逼真,仿佛有喧哗之声从画面上传出来。整个画卷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热闹而紧张的高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