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律·长征》教学手记——统编本教材解读第1058篇

 张俊孟晨光孟语 2023-08-14 发布于江西
《七律·长征》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是毛泽东的诗词。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革命文化的诗文,语文要素是关于“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的方法。2021年的8月,我在山西宁武县教师培训会上执教过这一课。现在回想当时的教学经历,仍然历历在目。当时我在备课时,思考的就是这样一首七言律诗应该如何让学生学得扎实,高效。

因为这首诗写得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长征,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经历中,并没有太多了解过这个事件,所以要进行非常厚实的铺垫。我就做了以下的铺垫活动:了解七言律诗的概念,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毛泽东,识读生字词等。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板块来了解背景。
四个学习活动如下:
1.阅读,了解背景
2.诵读,理解诗意
3.诵读,品味写法
4.写话,感悟诗情

在第一个活动中,主要通过一些资料的阅读,了解长征的背景,了解诗人的写作目的。学生只需要根据要求诵读相关内容,了解相关知识即可。
在第二个活动中,首先要指导学生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特别是其重要的词语:等闲、逶迤、磅礴等,还要了解一些专有名词。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译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讲述大意。然后老师出示全诗译文,学生朗读小结。上课的学生表现非常优秀,读得大气磅礴,气势豪迈,让会场的老师们深受感染。

第三个活动主要是品味写法,这时候要给学生出示的是“诗眼”这个概念:“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词;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句子。诗眼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是一篇诗词的眼目。
再让学生通过理解“常人”和“红军”对“万水千山”的不同看法,理解对比、夸张手法的妙处。并给学生表达支架:
常人眼中的“万水千山”是这样的……
红军眼中的“万水千山”是这样的……
随后让学生自由表达,体会对比、夸张的表达之妙。
小结:对比手法突出红军的勇敢;夸张手法表现红军的乐观。
这个学习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从诗歌整体结构上来说,首联是总写,后面几联是分述,对比和夸张是可以找到的,但表达还是有困难,幸而我给了学生表达的支架,给了学生示例,学生表现得非常突出。

最后的活动是学生根据要求写话,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我设计了下面的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自己写几句话表现这首诗的写作内容和抒发的情感。
也给了学生支架:这首诗描绘了         ,赞颂了                    
到这个活动时,学生已经渐入佳境,争先恐后地发言,表现得非常突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