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悟空的自我救赎——《西游记》导读系列——统编教材解读1221篇

 张俊孟晨光孟语 2023-08-14 发布于江西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在文学性上比《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更强一点,因为其中用了许多象征手法。看似在写神魔鬼怪,实则是比喻现实生活;看似写神界和佛界的故事,实则是写人间的故事。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主角光环非常耀眼,任何人都无法和他相比。他在取经路上完成了从“本我”到“自我”到“超我”的自我救赎过程。作为天产石猴,他悟性超群,从菩提老祖处学成战天斗地的本领,他就开始自我膨胀,骨子里的“老子天下第一”“不服就干”的思想让他闹龙宫,闹地府,大闹蟠桃会,大闹天宫……扰得九天三界不得安宁,最后被压在五行山下,渴饮铜汁,饥餐铁丸。他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间,完成了自己猴生的第一次反思,同时,他也开始走上了自我救赎之路。

孙悟空的自我救赎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用最虔诚的态度获得身体自由。观音一路东来,寻找取经人,她在路上先收服了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这三位所犯的罪比起孙悟空来说,那简直就是毛毛雨,他们或者是失手打破玻璃盏,或者是酒后失德,或者是纵火烧了夜明珠……所以他们在人间为妖,也还逍遥自在,并没有太强烈的意愿去取经。小白龙因为要遭诛刑,所以请观音菩萨救它一命。

只有孙悟空,他没有一日不想着从五行山下出来,所以当观音菩萨在山头吟诗的时候,他就在山根下高叫道:“是哪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呢?”俗话说:“机会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因为孙悟空日日想出来,所以他会抓住一切机会,这一声叫唤,把观音叫到了自己面前。当观音菩萨问:“姓孙的,你认得我么?”这样的问法明显有不恭之意,但是孙悟空并不介意,竟然用讨好的语气说:“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然后又说道:“如来哄了我,将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孙悟空和沙和尚、猪八戒完全不同,那两个看到木叉行者先开打,干了一仗才被观音收服,而孙悟空是主动请求观世音菩萨救他。正如文中诗云:“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当菩萨问人可愿去西天取经时,孙悟空声声道;“愿去!愿去!”这就是一种积极救赎心态。

当唐僧到了两界山,因为刘伯钦无法送他滴泪难分之时,孙悟空竟然在山下高叫:“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正因为念念不忘,时时等候,所以他才能听到唐僧和伯钦的对话。比较一下唐僧收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的过程,无不是先打到不可开交,最后才说出取经,收服了事,因为那几个都缺乏主动救赎之心。当孙悟空见到唐僧时,他非常兴奋,乱招手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

第二,彻底改正之前的错误。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应该是孙悟空深刻反思的过程,他终于发现自己之前就是“胡闹”,是没有目标,不看对象的“胡闹”,他发现了人外有人,仙外有仙。所以,从五行山下出来后,他彻底改正了之前的一些坏毛病。比如:目中无神,对九天三界的神仙不够尊重;喜欢偷东西,极大地影响了自己的名声;缺乏规则意识,以自我为中心。

反思了这些行为,在取经路上,孙悟空无论对哪一级的神仙都很尊敬。虽然有时候他对山神土地出言不逊,但那也都是开个玩笑,从来没有欺负过他们。相反,天庭的神仙多次帮他度过难关,他总是高接远送,连声称谢。他在取经路上,除了偷妖怪的宝贝外,从来再没有干过小偷小摸的事情。在观音院他向广目天王借避火罩儿,用完后送给天王,还连声说:“谢借!谢借!”天王收了道:“大圣至诚。我正愁你不还我的宝贝,无处寻讨,具喜送来也。行者道:“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可见,他在有意识改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在乌鸡国,他为了救国王,向太上老君求一粒仙丹,虽然话语诙谐风趣,但委实只拿了一粒,并不曾多拿。

面对自己曾经的老对手托塔天王和哪吒父子,他也尽释前嫌,多次请他们帮忙降妖除魔,成了最好的朋友。只有一次翻脸,还是在地涌夫人那里发现了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的牌位,然后他并没有胡闹,而是写了一纸诉状,在玉帝面前告状,最后也是皆大欢喜。对于曾经占胜过自己的二郎真君,他也与之重归于好。在乱石山碧波潭降伏九头虫时,孙悟空遇到麻烦,恰巧二郎真君与梅山六兄弟打猎归来,孙悟空抹不开脸,就派猪八戒前去,而且反复叮嘱猪八戒:“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最后,在二郎真君的帮助下,孙悟空打败了九头虫。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不断反思,不断改变,终于完成了由“本我”向“自我”的蜕变。在九十二回“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中,孙悟空请四位星官将斩获的四只犀牛角进贡玉帝,回缴圣旨。这在他的经历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开始见到玉帝他也只是唱个诺,叫一声“老官儿”,现在竟然向玉帝进贡,这就是他规则意识的觉醒。

第三,需求由低层转向高层。在前七回,孙悟空的想法就是吃好、喝好、玩好,他的需求还停留在低层次。偷桃、偷酒、偷丹……都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在取经路上,他每一次降妖除魔之后,都会得到大家的赞赏,在帮助唐僧和众生的过程中,他感受到自己猴生的价值。取经路上,他除了保护唐僧外,还救了乌鸡国王、朱紫国王、比丘国救了一千多小儿,奉仙郡祈雨,车迟国救僧人,祭赛国救僧人……

这是孙悟空由“自我”向“超我”的转变过程,由想着自己到想着众生,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进步。他个人的性格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开始的暴躁易怒变得沉稳镇定;由开始的喜欢杀生到后来的处处救生。

孙悟空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但孙悟空的经历却给我们很多启示,一个人唯有自己能够救赎自己,靠他人救赎是不可能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