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七十年前云南之伶界

 滇史 2023-08-14 发布于云南
云南戏剧,在六七十年前,就时代之事物境地而论,其技艺词曲,亦不得谓为庸粗恶劣。盖有是扮演、有是技术、有是调、有是曲,亦足以偿一般观众之要求,以满一般听曲者之意念与愿望。夫滇戏之行腔作调,似由汉调变演而成,其抑扬顿挫上,以较长沙调、桂林调,转饶韵味。且云南之锯琴调,所谓之乱弹者,又别有一种意味,其中,尤以坝儿腔一种,为最有意味。
往昔滇中伶界,原有一种组织,大都以四五十人而组合成一班,班中则生、旦、净、丑悉备焉。其聚集处曰公堂,掌公堂者曰班主;班主管理公堂中一切事务、及出而演戏日台上一班人角之饭食,是公堂中一当家人也。领导一班人角出而奏技者,名曰班长,是演众中领袖也。但是时之组合,却分两派:一系滇人之组合;一系川人之组合。滇人组成两班,一名福寿班,一名泰洪班,此于暗里称为本地班;川人亦组成两班,一永庆班,一钰全班,暗里则称为川班。在具体上则同称为滇班,只不过认福寿、泰洪两班为滇中老班子,永庆、钰全为新班子。据此而论,似滇与川已将经界划清,可是本地班中仍有几个川人在着,川班中亦有不少的滇人也。
是时,老班子与新班子共为四班,都各有一地处住在,各有一班主,各有一班长,以维持内部。各班的人角中,亦各有一些台柱子,以光辉门面。在营业上,却无所争竞,惟听候社会人士之选择雇聘。总之,旅滇之川人,因办会、因宴乐出而雇戏,绝对向永庆、钰全两新班子是问,以能唱高腔戏也,非川人则无所偏重,是新班子与老班子同观。
在光绪十五年〔1889〕前后,新老四班中所有的人角,可云上至班主、班长,下至一些跑龙套者,更合并管箱、打杂及打文武场面之 些人而计,通共有二百余人,都算受着老郎菩萨庇荫而谋衣食。因此,凡在戏台上有工作的人,无不入老郎庙而拜老郎;老郎庙便是伶界中人之一总集合处也,可以云老郎庙是伶界中人之一会馆。
在前此之四十余年前,昆明通无戏园之组织,有则自云仙茶园开始,是瞿鹤仙由沪上游回,而有此一组织也,此亦是前四十多年的事。在无戏园时,所有戏班都是具着一种雇工性,无论唱会戏、唱堂戏,俱是日受包价银若干两。当光绪中叶,滇中生活水准甚低,每人月能有两多银收入,即能使身暖肚饱,因此,雇一戏班来演一日戏,酬值亦不多;如演会戏一日,为早、午、晚戏五场,其包价仅为十两或八两银,另外,给予十斤肉、一百个包子,其薄也如此。如唱堂戏,则由午前直演至更后九时或十时,包价自比会戏多一倍或二倍,而且有例外的赏号。但是,堂戏究少于会戏,故尔,伶界中人,都望重在唱春台。
一个班子里的人角,自是庸者多而优秀分子少,称杰出之材者尤为难得。虽然,在是时的四个班子中,亦有许多杰出之材:大面中如罗大狗、李少白、李三花脸、杨花脸、周熙臣;须生中如雷四苗子、雷照、蒋耀廷、陈偏搭、鲁子成;花旦中如萧一凤、丁三凤、唐二喜、金兰芳、郑云芳、小巧云;小生中如李小春、邱云霖;老旦中如小福寿、刘云光、杜老旦;小脸中如易小脸、刘麻子、王水牛等,都为戏班中一时之英杰也。然此是就光绪十年〔1884〕后,二十年〔1894〕前而言,是后,尚有不少的后起之秀。
班中伶工,自以花旦之生活,较一切为优裕。虽然,其他角色,若材艺佳者,亦可藉艺术而养家活口,或者能小有积蓄,此亦不乏其人。其下者亦可混个人衣食。此何以故?以身居伶界,毫无捐税之担负,且无所牵系,亦不受何种限制。若一般跑龙套者,有戏则登台,无则往街头做小生意,而亦无人来干涉、无人来取缔,以较后之伶界中人自由已极,吁!此可云彼一时此一时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