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校共育 暑假搭好这座“桥”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8-14 发布于上海

作者:陈婉婉

暑假里,平日在课堂内外忙忙碌碌的老师们躺平了吗?答案是,并没有。记者走访发现,除了参加进修培训、集中开展教研、辅导竞技比赛之外,不少教师把构建家校共育关系列为暑假重点工作。趁着这段长假,去学生家中实地看看,找家长当面聊聊,成为很多教师的“暑假计划”。学生虽然放假,教育没有缺席,凝聚教师、家庭的共识和智慧,假日搭好家校共育这座“桥”。

走进学生家庭,观察改善“森林”里每棵树的小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直接关系着孩子的成长方向和模式。“平日里,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性格爱好、学习习惯、交流方式等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这都和孩子们的家庭有着直接关联。家访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找到答案,更方便因材施教。”合肥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部主任吴建平老师说。同时也是班主任的他,今年已经相继走进了班上一大半同学的家中。

吴建平告诉记者,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可以使双方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在培育孩子这件事上“劲往一处使”。

“家访中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对我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式都很有启发。前不久,在一名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家中,我们老师都发现环境异常干净整洁,一点脏乱都挑不出。问过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家庭对这次老师来访很重视,全家一起上阵全方位进行了打扫。再联想到这个孩子平日里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顿时找到了答案。”吴建平笑着向记者讲起了家访中的故事,很多优秀学生的好习惯,很多是受益于家庭的重视和平时的训练。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家访是沟通学校和家庭之间重要的桥梁与纽带,是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学校暑假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家访活动。”合肥九中副校长范玮说。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纪律、思想品德等表现或偶发事件,同时也从家长处了解学生家庭结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学习和生活习惯等情况,及时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方法,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最后与学生共同制订新学期的目标。

安徽省启动新高考改革方案后,2021级学生将是首届参加新高考的考生。去年,这一届学生在升高二时,根据新高考选科组合完成了分班。面对班级里孩子们的新变化,暑假家访更是教师重新熟悉新学生的好时机。

创立家长学校,让“焦虑的家长”学会怎样爱孩子

“在教育这件事上,很难'一把尺子量到底’,因为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吴建平说,这是家访带给他最大的启发。“比如说,以前班上有个孩子总是迟到,开始我以为是习惯问题。后来家访时才了解到是孩子身体的原因。像面对这样差异化的个体,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就一定会差异化处理,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点。”

很多家访中的教师都发现了家长们存在焦虑的情绪。“这种焦虑是会传染的,通过家长之间的交流,会把焦虑放大、扩散。”合肥九中历史学科教师张桦告诉记者。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合肥九中家长学校的指导教师。长期的学生工作,让她对家长心理的疏导格外上心。

“我曾经接过家长长达一两小时的电话,听他们倾诉亲子关系上的矛盾和迷茫。”张桦告诉记者。渐渐地,她总结发现,这些家长不是不关心孩子,而是不会关心。“爱也是要有方向、讲方法的,如果背道而驰,家长使出的劲越大,孩子就会离得越远。”张桦说。

于是,在她的倡议下,合肥九中专门针对这一类“迷雾中的家长”创立了家长学校。从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家长学校共开设了33期课程,参与人次达到了600人次。形式包括家长课堂、家长团体活动辅导、家长进企业参访以及毕业生向家长介绍高三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等。暑假里,家长学校仍然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和家长们保持着联系。

“高二孩子的妈妈最大困扰,莫过于孩子成绩问题导致家长心态问题。通过这堂课,让我接触到了很多高二的妈妈,听着她们与孩子成长的故事,我找到了共鸣。我们共同探讨,一起反省。”“作为家长,更应该弯下腰来,站在孩子平等的视角进行有效沟通,做到'有话好好说’,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以及足够的安全感!”很多家长都通过网络在家长学校留言,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从细微处关爱,合力润泽孩子的心灵

放眼安徽全省,很多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在暑假期间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家校共育活动。很多教师都从家访、和家长交流中捕捉到很多“线索”: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生思想动态、学业完成情况、日常行为习惯、困难求助和需求等学生及家长平时不轻易吐露的,都可以自己亲身感知。

泾县中学班主任老师杨旭旻在高一的家访中,了解到小王同学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他的父母年龄都偏大,家中还有一位30多岁患有脑瘫的哥哥需要照顾。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靠父亲在外打零工。”杨老师在了解这些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学校反映,积极为小王同学争取到助学金。学校也主动为小王的母亲安排了一份在泾县中学女生宿舍打扫卫生的工作,方便她就近照顾孩子们。

这样的事在学校教师家访中发现过不止一件。高二学生小朱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一年前的暑假里,经过老师探家走访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施以援手,还特意免费安排一间宿舍给她和母亲就住。及时又温暖的家校沟通,像一束光照亮了小朱的心底。“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考取师范大学,将来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将爱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目前,成绩优异的小朱已经定下了奋斗目标,并在努力实现它。

泾县中学负责人表示,零距离的家访是一场充满情感与专业含量的行走教育,每一条家访的道路,都延伸着教师对学生爱的轨迹;每一次教师和家长的交流,都是为育人共同倾注更多理性与情感的力量,而拥有这种力量,才能让教育润泽灵魂。聪明的家长应当与教师肩并肩,一起精准施教,让孩子变得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