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梃击案”:疯汉持棍闯宫刺杀太子,郑贵妃是不是幕后主谋?

 子忆青衿 2023-08-14 发布于陕西

万历年间,为了选立一位合适的帝国太子,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也是费劲心思,而他手下的大臣们经过十五年的漫长等待,万历帝的长子朱常洛才终于当上了皇太子。

但是,就在公元1615年的一天,忽然有人闯入了戒备森严的紫禁城中,准备用一根大木棍将太子活活打死。

这就是著名的“明末三大案”之一:梃击案。

壮汉闯入太子东宫,欲将朱常洛乱棍打死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阴历五月初四的傍晚时分,有一个壮汉手提一根枣木棍,来到了紫禁城的慈庆宫门前,二话不说就往里面闯。

见此情形,守门的太监赶紧上前阻拦,不料壮汉却挥舞着手中的枣木棍,劈头盖脸一顿乱打,当场就把两个太监打倒在地。

而后,壮汉就提着木棍闯进了宫里,并且直奔太子的下榻之处而去。

此时,负责守卫太子的太监们闻讯赶来,立刻将壮汉团团围住,由于寡不敌众,壮汉最终还是被活捉了。

经过审问,壮汉终于招供:有人指使自己闯宫刺杀太子。

对于如此大的事情,审案人员片刻也不敢怠慢,于是就立刻将案情汇报给了万历皇帝。

得知有人要刺杀太子,万历皇帝大怒不已,马上下令严格追查,一定要找出案件背后的始作俑者。

那么,到底是谁竟然如此大胆,敢派人刺杀当朝太子呢?

如果想要弄清楚这个案情,我们就得从明神宗时期,为了争夺太子之位的宫廷内斗开始说起……

万历独宠郑德妃,爱屋及乌宠福王

万历六年,王氏被万历皇帝册封为皇后,但三年过去皇后就是没有生育,直到万历九年,才终于生下了皇长女。

当时,内阁首辅张居正在位,一看王皇后生不出男孩,于是就马上到民间为万历皇帝广选德行好且家庭出身不错的淑女,想让她们入宫伺候皇帝,好快点生个男孩出来。

就在张居正派人在民间到处挑选少女的时候,皇宫里却发生了一件事情……

有一天,万历皇帝来到了生母李太后的慈宁宫,可巧的是李太后当时正好离开了,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姓王的宫女端来了一盆水,准备伺候万历帝洗手。

一时兴起,万历帝竟然就在自己母亲的寝宫中临幸了宫女王氏,临走之前还赏给了她一副首饰。

不久之后,宫女就发现自己怀孕了。

后宫当中发生如此事情,自然瞒不住李太后,当她得知自己身边的宫女怀孕了,也是大吃一惊,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事主就是自己的儿子万历帝。

于是,李太后就把万历帝叫到面前,问他此事是何时发生的。

当时,万历帝还挺不好意思,毕竟自己是趁母亲不在的时候,临幸了母亲身边的宫女,因此还不肯承认。

见儿子矢口否认,李太后马上命令太监将皇帝的《内起居注》拿了过来。

【注】——内起居注:指的是皇帝在皇宫中的生活起居。皇帝每天干了什么事情,跟在他身边的太监都会一一记录,其中也包括皇帝临幸了谁,不论宫女还是后妃,全部都有详细记录。

一看亲妈将《内起居注》拿过来了,万历皇帝只得承认了。

不料,李太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很高兴,她对万历帝说道:“如今我年纪大了,一直也没个孙子,如果这个宫女王氏能生个儿子,那绝对是我们大明朝的福气啊!”

事实上,万历皇帝当时之所以狡辩,不肯承认自己临幸了王氏,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宫女的地位很低,他打心底里压根就瞧不起宫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当时正宠幸着一位姓郑的嫔妃,也就是“德嫔”。

而这位郑德嫔就是张居正在民间帮万历帝挑选入内宫的九位嫔妃之一。

当然了,万历帝喜欢郑德嫔也不是坏事,而且两人当时还处于热恋阶段,每天都如胶似漆。

也正是因为万历皇帝与郑德嫔当时的关系特别好,因此对于宫女王氏怀孕的事情,万历皇帝就显得很不高兴。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万历帝害怕郑德嫔不高兴。

但是,禁不住母亲李太后的规劝,万历帝无奈之余也只得封宫女王氏为“恭妃”。

此事发生在万历十年的六月,两个月之后,王恭妃果真生下了一个男婴,而这个男婴就是万历皇帝的皇长子朱常洛。

不得不说,万历皇帝也挺奇怪,无论是生皇长女的王皇后,还是生皇长子的王恭妃,他谁也看不上,唯独喜欢那位郑德嫔。

因此不久之后,万历帝就把郑德嫔封为了“德妃”。

此后,一直受宠的郑德妃先后生下了一男一女,但她生下的男孩很快就夭折了。

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郑德妃又给万历帝生下了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就是日后万历一朝赫赫有名的“福王”朱常洵。

朝廷百官争“国本”,万历皇帝“拖字诀”

见郑德妃生下一个儿子,万历皇帝十分高兴,于是马上命令户部从国库中拨出了十五万两银子,在国内大肆举行庆贺活动。

正是因为万历皇帝不寻常的举动,使得大臣们一致认为此事很不妥当:毕竟,王恭妃和郑德妃生的儿子,到底谁能被立为皇太子,如今已经成问题了!

当初,朱常洛生下来之后,整个皇宫无声无息,但朱常洵一出生,万历皇帝就亲自拨银子,大搞庆祝活动。

大臣们肯定在想:难道嫡长子的地位还比不上一个小皇子吗?那么万历帝究竟会立哪一个当皇太子呢?

因此,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国本之争。

而朝中的大臣们也分为了两派,常年为此争论不休、意见不同。

实际上,从万历十四年起就有不少大臣曾委婉地提醒万历帝,将皇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但大臣们的建议却都被万历帝以各种借口拒绝了。

不难猜想,万历皇帝内心早已有了太子人选,他就是想立那位心肝宝贝郑德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

但是,如果他这样做了,那就相当于废长立幼。

大家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废长立幼”往往是国家动乱的根源。

因此,不少大臣纷纷上书,希望万历帝可以赶紧把皇太子的位置确定下来。

可无论大臣们怎么上疏,怎么奉劝,万历皇帝始终不予理睬,有时一生气,还会将那些惹他烦的大臣发配到边疆去充军。

终于,立太子的事情闹得李太后也坐不住了……

有一天,李太后问万历帝:“我听说大臣们都强烈要求立皇长子为太子,你为什么不肯同意啊?”

当时,万历帝嘟嘟囔囔地答道:“此都人之子也!”(他是宫女生的儿子!)

听万历帝如此说,李太后勃然大怒:“你不要忘了,你也是都人之子!”

见母亲发这么大的火,万历皇帝也吓坏了,立刻跪倒在地,向自己的母亲道歉。

李太后之所以会如此生气,就是因为她自己确确实实也是宫女出身,而且她怀孕的时候,万历帝的父亲隆庆帝当时还只是个王爷(裕王)

可见,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当时连正式的宫女都不算,只是王府里的一个使唤丫头,也正是因为后来生下了皇长子朱翊钧,她才被封为贵妃。

如果按照万历皇帝的说法,宫女生的儿子不能当太子,那万历帝本人当初不也没有资格当太子吗?既然没有资格当太子,那就更不可能当皇帝了!

因此,在母亲李太后的严厉训斥之下,万历帝最终没敢贸然将郑德妃的儿子立为太子。

但对于立太子一事,万历皇帝却依旧一直在拖,始终不肯立王恭妃生的儿子朱常洛为太子。

直到万历十八年,皇长子朱常洛已经9岁了,大臣们开始纷纷上疏,建议给朱常洛举行“出阁礼”。

【注】——出阁礼:古代皇室小孩接受皇储正式教育的一种礼仪,也是成为太子的第一步。

不料,万历皇帝依旧使用他的“拖字诀”,表示等到第二年朱常洛10岁的时候再举行出阁礼也不迟。

结果,一直拖到皇长子朱常洛13岁的时候,万历帝才勉强答应让朱常洛举行出阁礼。

此时的朱常洛虽然没有被正式立为太子,但也毕竟向太子之位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因为这种出阁典礼只有皇储才可以享受。

一直到了万历二十九年,万历帝还是一直拖,一直都不肯正式下诏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

当时,内阁大臣们也纷纷苦口婆心地劝,禁不住来自朝臣与大势的压力,万历皇帝终于不得已妥协了,于是就在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下诏: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

这一年,朱常洛已经19岁了。

从万历四年开始,内阁大学士就第一次提出要立朱常洛为皇太子,直到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万历帝才同意确立朱常洛为皇太子,整整拖了十五年,可见朱常洛的太子之路也是漫长而艰辛啊!

第二年,皇太子朱常洛举行了婚礼;四年之后,太子宫里的王才人就给他生了第一个儿子,而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天启皇帝”朱由校。

不受宠的皇太子,安保级别也不高

万历帝皇长孙的诞生,使得当时举朝欢庆,同时也让朱常洛皇太子的地位更加稳定了。

虽然被立为皇太子,但朱常洛身边的保卫工作却一直是非常薄弱的,身边也没有多少专职的护卫人员,而这种情况也就为日后的“梃击案”提供了可能性……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傍晚时分,有一个壮汉手提一根枣木棍,闯入了太子居住的慈庆宫。

第一道门,他进来的时候无人阻拦,到了第二道门,只有两位年老的太监站在那里守门,两个老太监看壮汉面生,刚准备开口发问,“咣啷”一下就被壮汉打倒在地。

幸亏,在太子身边负责警卫的太监们听到动静不对,赶忙跑了过去,最终合力将壮汉扑倒在地抓了起来。

经过初步审讯,壮汉供称自己叫张差,受人指使闯入宫内,目的就是要刺杀皇太子。

当时,审讯人员忽然发现,张差的目光有些呆滞,精神似乎有些问题,于是赶紧将案子汇报了上去。

万历帝得知后恼怒不已,命令马上将张差移交三法司审讯。

三法司经过审讯之后,当时就准备以“疯癫闯宫”为罪名,判处张差死刑。

很明显,这样的判决不就是大事化小吗?既然说他是疯癫闯宫,那背后肯定就不会有什么指使人了,动机也就不明了!

但是,其中有一位名叫王之寀的刑部主事觉得事有蹊跷,于是远远地观察张差,他发现张差的精神其实还是很正常的。

当时,监狱正在开饭,王之寀就忽然提审张差,一开始张差不肯说话,王之寀就吓唬他:“如果你不肯老实交代,我们就不给你饭吃,让你慢慢饿死!”

听王之寀如此一说,张差害怕了,于是就赶紧表示自己要招供。

于是,王之寀就让身边的杂人全部退下,张差这才如实交代……

张差供称自己是蓟州人,自父亲去世之后一直生活无着,有一天一个不知道名字,也没有胡子的老公公找到了他,让他替自己办件事,事成之后可以给他几亩地和一些银子。

因此,张差就跟着这位老公公来到了京城的一座大宅院里。

好吃好喝之后,另一位老公公交给张差一根枣木棍,并对他说:“一会儿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到了那里之后,你就见一个打杀一个……放心,我们最后肯定会把你救出来,把田地银子都给你!”

于是,张差就被领到了慈庆宫,最终行刺未遂被抓住了。

郑贵妃牵涉其中,万历父子齐上阵

次日,等刑部右侍郎张问达再次提审张差的时候,张差又接着交代了一些……

张差表示,之前承诺给他田地和银子的太监叫庞保,而后来招待他吃喝,又给他一根枣木棍的太监叫刘成。

如此一来,矛头一下子指向了郑贵妃……

因为,庞保和刘成两个人就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

张差的口供传出去之后,朝廷上下的舆论一片哗然,大家一致怀疑郑贵妃就是这场“梃击案”的背后主谋。

面对当时舆论的压力,郑贵妃就来到万历皇帝面前哭诉,坚决表示自己不是刺杀太子的幕后指使人。

当时,万历皇帝看着自己宠爱的妃子,显得十分为难,于是就对郑贵妃建议:“现如今,你还是先到皇太子那里去求情,朕现在也是无能为力啊!”

无奈之余,郑贵妃只得来到朱常洛面前求情,希望太子可以高抬贵手。

朱常洛心想,郑贵妃是皇帝面前的宠妃,万万不能得罪,因此他也想息事宁人,于是就马上去请求万历帝,让他当着众位大臣的面澄清是非,尽快将案子结了。

于是,万历皇帝就在慈庆殿召集文武大臣,对他们说道:“最近有一个疯汉闯宫伤人,使得朝廷内外谣言声不断,我非常疼爱皇太子,太子也对我非常孝顺,因此这件事情以后就不要再提了!”

因此,万历帝决定:把张差、庞保和刘成都凌迟处死,其他人就不要再追问了,免得殃及无辜。

事实上,万历皇帝口中的“无辜”,其实就是指他的心肝宝贝郑贵妃。

很快,张差就被处死了,但太子朱常洛还是很有心眼的,他马上去往乾清宫面见万历皇帝,对父皇说道:“既然说张差是个疯汉,那他的口供肯定就不能成为依据,因此我们也不能判庞保和刘成二人死罪。”

万历皇帝一听,认为太子还挺懂事,于是就授意会审人员按照太子的谕旨,以“仇家诬陷”的理由从宽处理了庞保和刘成。

换言之:郑贵妃与本案毫无关系!

案子公开宣布之后,万历帝怕节外生枝,马上又授意自己的亲信太监,将庞保和刘成在狱中秘密杀掉,而后毁尸灭迹。

说到这里,问题也就来了:“梃击案”背后的主使者究竟是不是郑贵妃呢?

其实,以郑贵妃当时的智商来看,应该不会是她。

而真正的主使者,很可能就是庞保和刘成两个太监,也许他们就是为了讨好自己的主子郑贵妃,所以才自作主张谋划了这场刺杀案。

但到底原因是什么,我们后世人恐怕也只能靠揣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