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癌是一种非转移性的高分化鳞癌的亚型,以外生性、疣状缓慢生长和边缘推压为特征。 常发生在六、七十岁的男性,主要与慢性炎症刺激、不良的卫生状况及生活习惯、外伤和HPV感染相关。 常见于口腔、肛门、外阴、阴茎、手腕、足趾、手指、甲床、耳、鼻、臀、腹壁和头皮等部位。 大体表现为境界清晰的广基的外生性疣状肿瘤,常较硬,棕褐色到白色。 镜下形态为外生性或内生性生长的肿物;有疣状突起或乳头状突起,乳头细长,纤维轴心纤细,无分枝,基底细胞呈杵状/棒球状推进式浸润性生长。
![]() ![]()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以下是需与疣状癌鉴别的几种疾病:
增生性疣状粘膜白斑是一型持久和进展性的粘膜白斑,好发于女性(4:1),少于30%的患者有吸烟的习惯。 常见于齿龈、齿槽、上颚粘膜。其初始为一块单纯的粘膜白斑,随后蔓延发展为多灶性,常经过20多年才变为疣状。是一种癌前病变,可以进展为鳞状细胞癌或疣状癌。 该病的病理诊断需与临床紧密结合。组织学可见疣状或乳头状瘤样增生,伴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细胞无或轻度异型,基底层正常,基底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带。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与疣状癌鉴别要点:
预后:极易复发,扩大切除是最好的方法。
鳞状细胞癌是表皮(或粘膜)上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皮肤和黏膜面。癌细胞侵破基底膜,浸润到真皮或皮下组织中,称之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将鳞状细胞癌分为四级:Ⅰ级(高分化型),Ⅱ级(中分化型),Ⅲ级(低分化型),Ⅳ级(未分化型)。 大体可为乳头状、疣状、息肉状或隆起溃疡型。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生长缓慢,外生性或内生性浸润性生长,疣状突起或乳头状突起,指样浸润,以大的上皮细胞岛(钝侵袭型)或小的不规则肿瘤细胞岛或单个细胞的方式浸润基质。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预后:主要与组织学分级和分型、肿瘤大小、侵犯层次、肿瘤厚度和血管浸润以及淋巴结情况有关。
角化棘皮瘤是一种极具争议性的疾病。对该病有多种描述,如良性肿瘤、假恶性肿瘤、退行性的恶性肿瘤或鳞状细胞癌的亚型。WHO定义其为一种鳞状细胞增生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具有毛发的皮肤。(ICD-O编码:8071/1) 该病是一种快速生长的皮肤肿瘤,多发生于老年人的暴露部位。男性为主。有三种类型:单发型、多发型和斑疹型。单发型最为多见。 大体特点表现为孤立的角化棘皮瘤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鲜红色、脐样结节,中央呈火山口样,充满角质。聚合性角化棘皮瘤为几个皮损,融合形成的一个大斑块。 组织学上具有外生性和内生性的生长方式,中央大量角栓形成,鳞状上皮增生,形成火山口样或屋顶状结构,边缘常呈推进式生长,肿瘤生长深度很少超过汗腺水平,有些病例可扩展至下方的骨骼肌。 细胞分化良好,轻度异型,胞质淡染,嗜酸性玻璃样,有明显的角化趋势。但有时核异型性和分裂活性可以很显著。 角化棘皮瘤的上皮增生处、中央部的角质物内和邻近的角朊(表皮)细胞内可见上皮内弹力纤维,弹力组织染色(+)(鳞状细胞癌仅见于肿瘤边缘的异型上皮细胞内)。 其他一些组织学特点包括: ① 表皮内微脓肿形成; ② 边缘密集的炎症细胞浸润带,其中可有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③ 肿瘤基底部可见纤维化或瘢痕样改变; ④ 可有神经周围侵犯和血管浸润。 ⑤ 位于角化棘皮瘤内的汗腺导管常有显著增生,可能是一种反应性改变。 ![]()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角化棘皮瘤的诊断标准一定要严格!
角化棘皮瘤与疣状癌鉴别诊断要点 点击查看大图
假上皮瘤样增生也称“假性鳞癌”或“假癌性增生”。很多疾病都可伴发假上皮瘤样增生,常见于慢性溃疡边缘、慢性炎症性疾病或手术和创伤后,主要为一种反应性或修复性改变,非肿瘤性病变。病变一般对称,边界较局限。 组织学特点为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注意:假上皮瘤样增生可表现出所有鳞状细胞癌的特征,此时应仔细检查周围组织,做出正确诊断。 假上皮瘤样增生与疣状癌鉴别要点 点击查看大图
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脂溢疣、老年疣或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皮肤病。一般40岁以后出现,男性多见,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 大体可见病变边界清楚,表面呈疣状,圆形或椭圆形,棕色或灰黑色,稍隆起,直径在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 脂溢性角化病根据镜下形态一般分为六型,即棘皮症型、过度角化型、网状型、巢状型、激惹型和黑色棘皮瘤型。病变中这几种类型常混杂存在。 其中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需与疣状癌鉴别,激惹性脂溢性角化病又称激活型,常由于患者抠挖造成。许多病损呈红色或粉红色,有鱼鳞感,边界较清楚。 组织学特点为
![]()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是一种黏膜或皮肤上皮的疣状、局灶性的良性增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和20-50岁成人常见。 大体可见质软、有蒂,呈丛状的指状突起样,或为无蒂的圆屋顶样病损,表面呈结节、乳头状或疣状。 组织学特点为
参考资料:(文章部分内容参考王朝夫老师讲座) [1] 《WHO头颈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 [2] 《口腔组织学与病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3] 《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罗塞-阿克曼外科病理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6] 《肿瘤病理诊断学与鉴别诊断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