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介石败逃台湾时,带走了一批“大师”,这些人结局如何?

 cn1188181 2023-08-14 发布于北京

来源:百家号-诸芳尽

1949年,国民政府在大陆彻底失势,蒋介石不得不带兵逃去台湾。在离开大陆时,蒋介石不仅将囤积的90吨左右的黄金,战略物资以及各种珍宝都打包带走,还带走一批在他看来存在意义堪比黄金的大师。

这些大师都有谁?在追随蒋介石去到台湾后,他们又有怎样的结局呢?

最后一代衍圣公

在被蒋介石带走的这些大师中,有3个人的身份非常特别。他们分别代表着中国的佛道儒三家传统文化。对蒋介石来说,真正有利用价值的也不是他们本人,而是他们各自代表的文化或势力。

其中儒家的代表是孔子的第77代孙,袭封的第33代、同时也是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德成。

图片

从汉代起,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历代统治者最喜欢和推崇的思想。等到民国时期,虽然清政府被推翻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也开始盛行,但存在了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却没有就此消除,在百姓们的脑海中,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袁世凯的复辟行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孔德成出生在1920年,此时已是民国九年,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孔令贻(yí)已经去世了,但他的出生依旧受到了万众瞩目。甚至为了防止孔德成出生后被调包,北洋军阀还派兵在孔府外站岗,时任北洋政府山东省长的屈映光更是在现场坐镇监督。而孔德成一出生,时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便迫不及待地宣布孔德成袭封成为衍圣公。

图片

后来反孔的呼声越来越高,孔德成渐渐长大,为了保住孔家的地位接受蒋介石的邀请,与他开始了长期合作。在15岁的时候,孔德成在南京宣誓就职,正式开始效忠于蒋介石。

不过在随着蒋介石来到台湾后,孔德成并没有得到太多参与政治的机会,他更多的时间是作为台湾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馆的联合管理处主任委员,忙于学术。他与蒋介石虽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但是孔德成在大陆时期经历过战争,并不喜欢蒋介石的作为,在台湾期间始终拒绝为蒋介石辩护。

图片


活佛第七世

被蒋介石带去台湾的佛教代表是活佛章嘉呼克呼图。章嘉在来到台湾后,岛上很快出现了第一批藏传佛教信徒,但总体来说,佛教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并不算大。不过章嘉依然十分虔诚地在台湾宣传着藏传佛教,不仅提出了修正《监督寺庙条例》,还主持召开了第二次中国佛教代表大会。

图片

在1952年,章嘉带领台湾佛教代表团前往日本东京参加第二次佛教大会时,多次与日方商谈交涉,最终成功地请回了当年东渡的玄奘法师遗骨。章嘉作为活佛,是个很有想法和能力的人,只可惜他站错了立场。

图片


在蒋介石看来,有了这位活佛在,他就能轻易地稳住西藏地区,进而扩大国军政府在西藏地区的影响力。

不过让蒋介石没想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大陆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为了保卫国土,中国还派出志愿军赶赴朝鲜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但在1951年,解放军仍然有精力更有能力派兵到西藏,帮助西藏人民获得了解放。蒋介石的计划立刻破产,没等蒋介石再想到利用活佛章嘉的方法,章嘉便在1957年的3月去世了。

张天师

道教的代表人物名叫张恩溥(pú),是我国道教天师道的第六十三代继承人,也被称为张天师。

图片

他这一系统领茅山、龙虎山以及江南阁皂山等三大符篆道派,每一代张天师都是“正一教主”,与全真教派不同的是,他们这一派是可以结婚生子的,每一代张天师都是世袭。比如说,第六十二代张天师就是张恩溥的父亲张元旭。

张恩溥作为长子,不仅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学识渊博,还得到了天师世代相传的功印和神剑,在20岁的时候便成为了天师道的新一代天师,受到全国无数信徒的仰慕。

不过,张恩溥天生性格比较洒脱随性,对凡俗事物兴趣不大。他长年居住在江西贵溪上清镇祖传的天师府内,开展道教活动时,基本只在上海和江苏地区。

图片

他是个非常爱国的人,抗日战争爆发时,日本人很看重他在中国百姓心中的地位,想要拉拢他,进而拉近与中国人民的关系。但是张恩溥对此非常反感,他不喜欢这群侵略者,于是便退隐到龙虎山,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他才回到上海,成立了上海道教会,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教徒的响应。

蒋介石也意识到了张恩溥在中国百姓心中的独特地位,他知道张恩溥这一系只会传位给长子,若是将张恩溥带到台湾,那么最正统的天师道一系就只会在台湾延续了,到那时连大陆的道教信徒也必然会想尽办法来到台湾参拜天师,道教的中心早晚都会转移到台湾来。

图片

为了更紧密地拉拢张恩溥,蒋介石甚至授予了他第20军副军长的职位,张恩溥这才答应追随蒋介石去到台湾。他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淡然自若,其实内心深处野心勃勃,想要在台湾大展身手。

可惜的是,台湾本就拥有独特的道教派系,张天师一派虽然在大陆很有声望,但在台湾的本土道教并不吃他们这一套。

图片

张恩溥在台湾辛辛苦苦忙碌多年,始终没能混出什么门道。渐渐地,蒋介石对他没那么上心,他在道教会的地位也渐渐丧失,最后被人顶替掉了台湾道教会的职务。而他的长子早早去世,张恩溥失去了继承人,只能将天师的位子传给堂侄张源先,最后在1969年心怀遗憾,在台北的私人住所内羽化。

教育界大师

而除了宗教派系的代表,蒋介石还带走了许多其他领域的代表大师,比如说教育界的大师人物,傅斯年。

早在20年代,傅斯年就是站队蒋介石,在1948年还当选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委员。蒋介石作出退守台湾的决定时,命令傅斯年跟随,还要他为其他的知名大师们做思想工作,劝说他们一起前往台湾。

在来到台湾之后,傅斯年迅速当上了台北帝国大学改组后的台湾大学校长,这所曾经在3年时间里连换四任校长的糟糕学校,在傅斯年的执教下,焕发了全新的生命力。他上任后,四处搜罗优秀教师,方方面面都以学生为重,颇有曾经教导过他的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行事风格。

不过遗憾的是,傅斯年身体肥胖,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胆结石等病症,又因为不愿贪污,迫于生计经常熬夜赶稿,身体很快就垮掉了。在1950年的12月20日,傅斯年在参加台湾议会答复教育行政问询时,因为过于激动,突发脑溢血,倒在了讲台上,不治身亡。

学者胡适

1957年,胡适被公推为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院长,第二年的4月,胡适从美国离开,开始了在台湾的生活。

但是这一切的背后,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胡适在台湾可以说是孤独寂寞。

在他来到台湾一个月后,他听闻了自己小儿子胡思壮的离世消息,白发人送黑发人,或许这是胡适悲伤的开始。

1960年,胡适的好朋友雷震被判10年有期徒刑,胡适因此大病两个月。1961年,胡适卷入总统连任案件。再加上自己的心脏病,又一次住院2个月才恢复了身体。

1961年12月17日,胡适在病床上孤身一人度过了自己71岁的生日。似乎这个世界很崇拜胡适这个大师,但是真正关心他生活的人,却没有。

表面上风光无限,背地里却是孤身一人,胡适在台湾或许并不幸福。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逝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