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象思维实例——认识分数本质

 wangzh311 2023-08-15 发布于浙江

1:把1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米?

你一定会列出算式:12÷4=3(米)。

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米?

有的人可能会列出算式:1÷4=1/4(米)。

也有人可能会画出图形,求出答案:

图片

如果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米?

有人会列出算式:3÷4=3/4(米)。

画图的人可能会因为图形复杂(如下图),不易计算,而放弃画图方法解答。

图片

其实,换一种角度思考:如果能把3米长的绳子变为1米长的绳子,那么画图解答就会变得容易多了。怎么变?

不妨把3米长的绳子,先等分三份,再折叠起来,如下图:(转弯处忽略不计)

图片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等分4份,取其中的1份,会怎样?

图片

这样,每一米都被等分4份,其中的一份是1/4米,那么,3米等分4份后,其中的一份就包含3个1/4米,即3/4米。

从这个角度来说,3/4米也可以看成是把3个1米都平均分成4份,每个1米取一份,也就得到了3个1/4米,即3/4米。

这与把3米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是相同的。

因此,3/4米按被分的单位“1”不同,会得到两种不同的数量意义:

一是把1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3个1/4米,即3/4米;

二是把3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也是3个1/4米,即3/4米。

可见,分数的学习,与对单位“1”的理解、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二、关注份数本质,体会分数所表示的倍比关系

在小学阶段的分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数量多少的分数,一类是表示份(倍)数关系的分数。这也是分数学习时的难点和易错点。

2:幼儿园运来3箱苹果,每箱重15千克,要平均分给3个班。

①平均每班分多少千克?

②平均每班分几箱?

③平均每班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

显然,第一问等分的是苹果的千克数,第二问等分的是苹果的箱数,第三问等分的是苹果的这个整体“1”。所以,第一、二问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数量之间的关系,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得到一份的数量,即(3×15)÷3=15(千克)和3÷3=1(箱)。而第三问要解决的是整体“1”被等分后的总份数与每份数之间的关系,因此,把这些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3个班,即单位“1”平均分给3个班,1÷3=1/3,也就是每班分得这些苹果的1/3。这个“1/3”所体现的就是份数之间的关系,不在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即每份数与总份数的比是1:3。

如果把例1中的问题改为:“每份是这根绳子长的几分之几?”就不能用算式12÷4=3来求,因为这是求每份的数量。现在要求的是每份数与总份数的关系,就要把12米长的绳子看作单位“1”进行平均分成4份,即1÷4=1/4,所以每份是这根绳子长的四分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