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询80岁写的楷书,失踪千年被发现,学“田楷”者又要坐不住了

 三余字画 2023-09-06 发布于山东

田蕴章、田英章二位大师,为普及、教授书法费尽心血,值得大家的尊敬,他们创造的“田楷”,受众广、学的人多,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当代“新书体”。“田楷”由“欧楷”脱胎而来,这一点是两位老师都承认的,田蕴章还曾说过“楷书学欧莫学田”的话。

不过,“二田”的某些粉丝却一直贬低“欧楷”,以此来提高“田楷”,直言欧阳询是“印刷体鼻祖”,所以每当有欧阳询的作品出土时,有些人就坐不住了。不过,正如杜甫诗中所写那样“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欧阳询始终是“楷书四大家”之一。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地上地下有数不清的文物,学书法的朋友临摹得唐代碑刻,原作几乎百分之九十都出土于陕西西安。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块墓志铭,它也是欧阳询真迹中最晚被发现的一件,它就是《王女节墓志》。

此碑立于唐贞观十年(636年),这一年欧阳询已经80岁了。王女节是一位传奇女性,她曾是南陈王妃,隋灭陈后入长安居住,唐朝建立后受封江国夫人。当时王女节家人请来欧阳询书写墓志铭,此后它便长埋地下,直到一千年后的2011年,才在西安南郊被发现。

《王女节墓志》出土时保存较为完好,碑文共计23行、500余字,拓本呈正方形,长宽均为56厘米,单字大小约2.5厘米。《王女节墓志》与《虞恭公碑》《化度寺碑》属于同时期,相较于早年《皇甫君碑》等作品,用笔更为饱满劲健,对于初学者来说,不会失于过分瘦硬孱弱。

此作斜切入纸,有斩钉截铁之势。起笔后向右上行笔,中锋为主,行至末尾顿笔后回收,首尖尾钝。《王女节墓志》重提按顿挫,除了横、竖外,捺画的捺脚,转折笔画的切笔都是例证。主笔向四周拉长,使得每个字间架紧实却又四面开张,无丝毫逼仄感。

欧楷结字以险绝著称,此作延续这一风格。通过笔画的倾斜、重心上下变化,以及字左右收放变化,每一列都富有动势。我们常说“楷书要有行草意”,虽然每一个笔画都严谨端庄,但在呼应揖让上,不能单摆浮搁、状如算子,所以会有倾斜、轻重、左右的变化。

而那些“印刷体”却不具备,除了书写一丝不苟外,字与字间呼应少,缺乏灵动,看多了就会审美疲劳、觉出死板之气,这也是专家所说“田楷”比不上“欧楷”之处。我们临摹“欧楷”不仅要领略其笔法严谨精到,还要看其结字变化,如能学到位,楷书奥秘不言自明。

而今,我们将欧阳询《王女节墓志》进行了进行了博物馆级别超高清复制,笔画、结字细节与原作别无二致,并进行传统手工装裱,便于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